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了数学课堂看不见的手,支配、牵动着教师与学生,课堂成了演绎教学模式的舞台,好学生成了舞台中的主角,而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观众和听众.如何让沉闷的数学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前提;情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关键;美趣是数学课堂“活”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曾臻 《现代教学》2011,(3):67-67
低年级课堂上,学生发言踊跃,参与课堂活动程度相当高;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发言时学生反倒变得羞涩、不自信起来。为了教学进度,课堂成了教师和个别优秀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学生课堂发言效能呢?  相似文献   

4.
梁芬 《中小学电教》2011,(8):145-145
在许多网络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过分地看重和强调设计的“精巧”,用一个个自以为精彩的提问贯穿课堂。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去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走马观花似地在网络间奔走,失去了自主思维的空间,教师成了“导演”,而学生则成了课堂上的“演员”,在老师的指挥下进行各种表演。  相似文献   

5.
在部分学校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这种现象: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较多的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而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老师成了唱戏的主角,学生则成了“看客”和“听众”,整个课堂好像“一潭死水”。为了实现“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讲究策略,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6.
苗玲 《四川教育》2008,(7):77-77
讨论、交流已经成了必备的教学流程,加上多媒体、表演、网络等引进课堂,教学情境不断变换,课堂显得过于花哨,学生没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其实,语文课该静则静,语文课堂要给学生创设一个“默默”读书的“场”,一个细细品位的“场”,一个静静思索的“场”。  相似文献   

7.
聚焦新课改下的课堂,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正在发生一些可喜的变化:教师——从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转变为“引导者”、“合作者”、信息的“重组者”;学生——也不再是听凭教师训诫的“羔羊”,作为一个个有思想、有见地、活生生的人,在课堂上逐渐站立起来了。他们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自在地对话,敞开心扉地交流,甚至可以无拘无束地插嘴,学生成了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者”和“生成者”。  相似文献   

8.
叶澜教授曾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现在,“生命课堂”成了教育界的重点话题。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校进行了“活力课堂”的教育改革实验,这一实验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突破口,课堂教学围绕个体先学、群体互学、教师帮学、独练互评这四个环节进行。在本文中,笔者从群体互学、教师帮学这两个方面谈一谈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活力课堂。  相似文献   

9.
近期 ,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有关学生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了解到学生普遍存在这样的心态 :虽然也想学好文化科学知识 ,也知道学习的重要 ,但就是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 ,不爱学习 ,不会学习 ,学习效率低下。究其原因 ,是当前课堂教学中 ,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总是那么几个所谓的“尖子” ,其他学生则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 ,老师成了唱戏的主角 ,学生则成了“看客”和“听客” ,整个课堂好像“一潭死水”。为此 ,只有改革课堂教学 ,讲究策略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课堂充满生机。  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今的课堂又步入了新的怪圈。课堂上大问套小问,一问接一问,不把学生问个垂头丧气,不把课堂问成“静静的顿河”,教师绝不罢休:这是为什么?就是教师对学生读书的理解不放心。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新景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童趣还给学生,把自主还给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猜测、想象、探索的空间,成了学生展现个性的平台,成了学生生命历程中一段美好的经历。但是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热闹课堂”还需冷思考。  相似文献   

12.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效性教学”和“教学的有效性”成了基础教育课堂改革最时髦的词语,“打造高效课堂”成了一线教师迫切追求的目标,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一夜之间变成了言简意赅的四个字两个词——“有效”、“无效”,常规的教学模式似乎成了“无效”的代名词,如何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效”就成了老师们的现实困惑。为了摆脱困惑,走出迷局,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推行以来,大家都在探索,可最大的问题还是“形似而神不似”,教学操作上简单生硬。如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一时间课本剧泛滥,课堂成了“舞台”,教师成了“导演”,少数学生是“明星”,多数学生是“观众”。更有甚者,则向课堂“肥皂剧”发展,表面上热热闹闹,可喧哗过后,学生学到了什么?有的公开课,课本剧大多是教师提前为学生编排好的,预设性太强,课堂缺少新的动态生成的东西。新课程需要真实的、动态的、生成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变得五彩纷呈。随之而来的公开课,便成了教学中的“亮点”,但执教者往往在无形中给课堂套上枷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大多不是追求研讨课的真实自然,而是把预案设计的圆满完成当作最佳境界。这样,“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没有了创造的激情,没有了智慧的挑战,没有了生命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不允许公开课的“作秀”,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关注课堂生成,营造生成“空间”、捕捉生成“问题”,把它变成一种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5.
唐艳 《四川教育》2008,(5):37-38
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教师在“放”中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散与扩腱,在轻松、惬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习得了知识,掌握了技能。课堂充分体现了“努力建设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精神。但也有个别教师,在“放”中不能适时地“收”,一“放”就成了放敞马,远离课程目标,成了放任自流,致使课堂陷入混乱,课堂效率低下。那么,如何才能住教学收放之间让课堂绽放异彩呢?笔者曾执教过《四季》一课,对“放”与“收”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最常见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真正落实,上课成了坚决执行由教师主观编拟的教案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的任务就是配合教师展示教案,而多数学生则成为“观众”,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每一秒钟,不少教例是“教师嚼烂了喂给学生吃”,唯恐学生“噎”着,“教师搭好梯子让学生爬”,唯恐学生“摔”着。凡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律事先“警告”或带领“绕道而行”。这样不留一点空间给学生,哪里会有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如何能得到培养?因此,…  相似文献   

17.
有人把英语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比作演员与观众,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得像演员一样通过自己表演吸引学生,此话乍一听似乎有理,可仔细一想,又不尽然,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像演员一样只顾自己尽情地“表演”,学生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那么课堂岂不成了教师的“一言堂”,教师活动也就成了“满堂灌”了。  相似文献   

18.
刘猛 《考试周刊》2011,(1):166-166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思想观念认同“学生是主体”.但到了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以学生为主体”都成了纸上谈兵。要真正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变教法,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体验到运动的欢畅和成功的快乐,体现《新课程标准》中“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9.
曹振元 《海南教育》2014,(24):40-40
很多教师都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其年龄是成反比例的。低年级时,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举手非常踊跃,发言积极性高涨。但到了高年级后,课堂中举手的学生便逐渐稀少,有时候课堂成了教师自拉自唱的独角戏舞台,而本应是课堂教学主角的学生却成了课堂教学的“旁观者”。  相似文献   

20.
专题教学作为语文探究活动的尝试犹如一缕阳光,照亮课堂;犹如一滴甘露,滋润了课堂,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地方。语文专题学习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语文专题教学为学生展现了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学生通过任何一个个“专题”的学习,感受到了“天地大语文,语文小天地”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