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夸张退场,借代落坐。他朗声念了一段话:“在法国一个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他提出一个问题:“句中有两个‘绿手指’,哪一个是我呢?”比喻举手:“第二个‘绿手指’。”  相似文献   

2.
夸张退场,借代落坐。他朗声念了一段话:“在法国一个小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  相似文献   

3.
绿手指     
在法国的一个镇,有位老奶奶,长着“绿手指”。你可千万别奇怪,“绿手指”是当地人对好园丁的称赞。一天,她在报上看到一条消息,园艺所重金悬赏纯白的金盏花。老奶奶想:金盏花, 除了金色,就是棕色。白色的,不可思议。不过,我为什么不去试试呢?她把自己的想法对儿女讲了,遭到一致反对。大家说:“你根本不懂植物遗传。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能做到呢?”  相似文献   

4.
金手指     
去年国庆,妈妈买回了一个有趣的盆栽,她告诉我这叫“金手指”,是仙人掌一类的植物。小巧别致的花盆里长着两个绿肉球,一个圆圆的像地球仪,一个直直的像手指,合起来像个“6”字。  相似文献   

5.
记数的故事     
冯惠愚 《广西教育》2006,(7C):56-57
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的妈妈抱着她的小宝宝坐在车窗边,她正在教她的小宝宝数数呢。她伸出一个手指问:“这是几呀?”正在咿呀学语的小孩望了望妈妈,答道:“一”。妈妈伸出了两个手指问:“这是几呀?”小孩想了想答道:“二”。妈妈又伸出三个手指,小孩犹豫了好一阵,回答:“三。”再伸四个手指时,小孩答不出来了。在这个小孩看来,那些手指实在太多了,他已经数不清了。其实,能数到三,对一个黄口孺子来说,已经很不简单了。  相似文献   

6.
回忆绣球花     
车前子 《中文自修》2005,(10):23-23
见到“绣球目”的一张表,方格内花样繁多,在“中文种名”一格,有“伞形绣球”“中国绣球”“绣球”“圆锥绣球”“腊莲绣球”等等,我弄不明白。我所知道的绣球花,白中着绿,忽隐忽现的绿,粉绿,淡绿,粉绿。有时候又有一眸子的嫩黄。  相似文献   

7.
周艳如 《初中生》2007,(7):108-109
“万能钥匙”——手指。指猴生活在马达加斯加的森林里,它有一根非常奇特的手指。这根手指是把“万能钥匙”,捕食时,指猴用手指敲击树干,能准确地探测出树干中问是否是空的,是否有虫子在其中移动。每次敲打之后,指猴还要用指甲轻轻地滑过树干的表面。  相似文献   

8.
教学方法正确,臻至巧妙,可以“点石成金”;教学方法错误,抑或愚笨,就会“点金成 石”。因此,教学方法巧妙与否,极其重要,是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神话传说中,吕洞宾有一个特别的手指,能够“点石成金”,我们老师也需要有这个点石 成金的“手指”。学生接受教育,不仅希望得到“金子”—老师教授的知识;更希望得到点 石成金的“手指”—知识得来的方法。如果老师仅只教授知识,而不能传授方法,学生可以 取得一时的成功,但无论怎样也不能取得永远的成功。永远的成功,必须是拥有点石成金的 “手指”。“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  相似文献   

9.
在一座古城堡里,住着一个绿发女孩,名叫青怡。她会一点点法术,所以人们叫她绿发小精灵。她有两件不离身的东西,一个圆球样的背包和一本有着精美图案的画册,你可不要小看这两样东西,这两样东西的本事可不小。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青怡都会用它们帮助别人。有一天,在上学的路上,青怡隐隐约约听到有断断续续的哭声,她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女孩在哭。青怡问:“小妹妹,你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哭呀?”小女孩眨着一双满是泪水的眼睛对青怡说:“我叫梦云,他们把我的钱抢走了。”说着用手指着前面走着的三个小青年。“梦云,你等着,姐…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汉语、雏吾尔语中的“绿”的文化内涵进行阐述。汉民族服饰等级制度的变迁和今天人们对绿色的渴求、对环境改善的期盼、对自身健康和安全的关注,使得汉语中的“绿”由地位卑微,进入一个“绿”族词语剧增、充满“绿色”生机的时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维吾尔族人对“绿”色有着一直以来的崇尚、珍惜和热爱,雏吾尔语中的“绿”饱有着一直以来的神圣、理性和不张扬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神奇的“绿”。本教学设汁变常规的理性剖析为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围绕“绿”字,读中现景,思中显形,说中悟情。  相似文献   

12.
《囚绿记》(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是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陆蠡的一篇借物抒情散文,写于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孤岛。文章讲述了作家与常春藤的一段“交往”经历:“瞥见”绿、“留恋”绿、“幽囚”绿、“开释”绿、  相似文献   

13.
上课开始,用绿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绿”字,让学生定睛看15秒钟。“你联想到了什么?”课堂上少有的活跃:“万物葱茏的森林”,“一碧万顷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绿茵场”,“绿裙装”……发言踊跃,不一而足。“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将怎样表现出眼前的绿?”“拿出画笔,饱蘸绿色画料,大笔一挥,这就是‘绿’。”有的同学竟跃跃欲试了。“如果让你用语言文字将这些‘绿’表述出来,又该怎样表述呢?”学生们在紧张思考,从他们的神情可以看出这个问题的难度。至此,蓄势已足,于是引出课文,直奔教学目标。“让我们…  相似文献   

14.
关于“女儿绿”──兼与李学开老师商榷河南陕县高中索古朱自清先生在散文《绿》中称梅雨潭的绿为“女儿绿”,李学开老师认为.这是根据绍兴酒名“女儿红”仿拟而来的.“意在表明海雨潭“醉人的绿’像家乡名酒“女儿红’那样醇厚醉人。”(原载《语文知识》,转引自《语...  相似文献   

15.
绿棋子     
老奶奶一人在家真没劲。能玩些什么呢?她想呀想,有了!让我画副棋盘,做些棋子儿,自个儿和自个儿下象棋吧!红河边拣来红红的小石子儿,绿水旁拾来青青的小石子儿,红石子儿用绿笔描好“车(jū)、马、炮”,绿石子儿用红笔涂好“炮、马、车”。红石子儿放在自己的面前,绿石子儿摆到棋盘的另一头。好啦,预备———开始吧!老奶奶先用手指夹起一枚红棋子儿,“嘿,当头炮!”她沉着喉咙喊,然后迈着小脚“蹬蹬蹬”跑到棋盘对面,又举起一枚绿棋子儿,还尖着嗓子说:“呵,把马跳!”再“蹬蹬蹬”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嘿,车来保!”这么跑来又跑去,喉咙变粗又变细…  相似文献   

16.
苔痕上阶绿     
一年四季,祖国的南方一片青绿,时时焕发着生机。每年大部分的时光,南国的小镇和村庄,都可以用“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形容。挺拔的水杉、婀娜的龙柏、刚劲的梧桐、葱郁的香樟……处处都是绿的。然而在众“绿”之中,有一种物美价廉的绿,点缀着树皮、墙面、苗圃、地砖缝,让覆盖着混凝土的街道充满了生命的活力。这种绿,就是《陋室铭》里说的“苔痕上阶绿”。  相似文献   

17.
第二节手指基础训练手指是演奏钢琴直接触及琴键的部位.用著名钢琴家涅高兹的话来说,在钢琴演奏中,手指是“前线的战士”,“是声音的制造者”,“是钢琴弹奏的直接创造者”和“钢琴家意志的执行者。”法著名钢琴家玛格丽特·朗则这样来强调手指的意义,她说:“要能够清晰明了,意义清楚,表情丰富地说出音乐要说的话,钢琴家应有会说话的手指。”而要拥有这样的手指必须要有良好的手指基础训练。朗用自己的切身经验指出:“五个手指的机械训练对  相似文献   

18.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的诗歌名篇。其中有两句话尤为后人称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此处的“绿”字由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绿”字的这种用法并非王安石首创。在他之前的李白就曾用过:“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巧借他人所创之词,移花接木,为自己的诗作锦上添花。该诗中的“绿”字,一方面抓住春天的特点,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时的勃勃生机;另一方面,与“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伤感心理形成对比,生动地表现了他变法失败后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19.
“可到现在为止,只发现你一个人的血液不怕绿血病呀。”“是呀,我和你们一样,搞不清我为什么有这种功能。”潘大夫紧紧抱住小卫:“不管怎么样,有人不怕绿血病,我们治愈这些绿血病患者就有了希望。我要把这种血液命名为V型血,胜利型血,但愿它能帮我们攻下绿血病。”大家都同意地点点头。方队长问小卫:“不知道你们家除了你,还有谁有这种血型?”小卫摇摇头:“我不清楚,我妈妈在医院上班,我爸爸出差去了,要过几天才能回来。”三、四天过去了,随着携带绿血病毒的蚊子产下新的幼虫,绿血病在全球更广泛地大肆地传播开来,生产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眼标题“囚绿”,探讨了三个问题.首先是怎样看待“囚绿”的地位问题——是“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和“怀绿”等五事并列,还是包括缘起、过程和结果的“囚绿”一事;其次是怎样看待作者和“绿”之“固执”行为的成败;最后是怎样理解“囚绿”的深刻而全面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