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编撰元小说"这一概念由加拿大著名学者琳达·哈琴提出,意指出现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文坛的一种后现代主义历史小说。此类小说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历史情节的语境重构将历史文本和小说文本并置,既体现又模糊了历史和小说之间的界限,凸显了后现代文学的矛盾特质。这一概念的提出,在西方文学评论界引起了激烈的反响。马克·柯里对此概念进行了详细的评述,指出历史编撰元小说的重要叙事学功能之一就是突出历史小说的主观性。此概念阐明了新历史主义的观点:历史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没有等级体系的问题;两者都是文化表意体系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论文关注“史料”在以华侨华人史为题材的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中的叙事功能及其意义负载.加拿大新移民华文小说创作将史料作为一种文本拼贴的范式,不仅营造了具有历史真实的阅读效应,而且由于史料的语言区分与引用形式的差异,相应产生了共生性和对立分裂性两种历史书写的形式,并在具体的历史语境中孕育出了多元化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3.
十七年抗日小说的传奇叙事不是偶然的文学现象,它是人类文学园地中传奇文学的一种微型表现,是对中国传奇文学传统的继承、创造与转换,也是文本外讲述历史的时代和文本内历史讲述的时代"共谋"的产物,同时是创作主体对历史的叙事欲望和叙事动机"合力"促成的结果。自然,小说本身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唐代小说是中国小说史上乃至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丽奇宝。她以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作题材开后世文学重写的滥觞。文章以单篇《离魂记》为例,分析唐代小说的重写现象。这种重写包含两层涵义:其一是《离魂记》对南北朝小说《庞阿》的重写,其二是后世派生文本如杂剧《倩女幽魂》等对《离魂记》的重写。  相似文献   

5.
自传与自叙体小说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两者由于都取材于作家的人生经历,并且将作家本人的人格特征和精神气质注入到作品之中,让人难以判断。但是自传是历史文本,见证历史;而自叙体小说则是文学文本,重在反映社会现实。前者必须尊重历史;而后者可以想象和虚构。两者不可混淆。  相似文献   

6.
新历史主义文学评论强调文学文本与历史二者的互动。有预见的文学文本能参与历史的发展和建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以真实的描写和直呼的说教,唤起人们对包含种族问题、女权问题等社会变革危机的警觉,从而推动历史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小说始终贯穿着悠远而深邃的史学关怀,堪称文学意义上的历史载体。中国古典小说尤其擅长以历时叙事来结构文本,在小说文本叙事的历时性、小说对历史的追溯与对现实的记录和小说文体自身的演进性等若干层面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历史意蕴,成为民族记忆的备忘录。  相似文献   

8.
姜杨 《培训与研究》2009,26(5):19-21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曼的小说《马里奥和魔术师》 一直被一些学者解读为人民对法西斯主义者的反抗,其中魔术师奇博拉是法西斯分子的象征,而马里奥则代表了人民.如果透过文本分析,这种观点只是对文学政治化标准的误判.实际上,马里奥打死奇博拉的行为并不是一种富有人民正义行动的英雄般的造反,而是一种在极端扭曲和罪恶的环境下的一种精神崩溃,这种崩溃具有一种彻底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宠儿>是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一部反思和拷问美国历史的代表作,它集中反映了1855-1873年美国奴隶制时期,以及南方重建时期的历史问题,为非裔美国人和所有美国人重新"记忆"那段历史提供了思考的平台,体现了莫里森浓郁的历史意识.虽然小说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然而却是一个从黑人主体视角审视下的对历史文本进行文学重构的作品.小说从黑人主体视角出发,匡正了被白人主流文化扭曲的历史描述和黑人形象,为重塑黑人民族文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本文旨在研究作者从黑人主体视域出发对历史文本进行的文学重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用新历史主义核心观点之——“历史文本性”的观点来解读贝娄的杰作《洪》。贝娄虚构的历史与他个人的历史在小说中的相互交融,模糊了历史与文学文本的界线,与新历史主义的“历史的文本性”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2.
平民情怀与消解虚幻神话--池莉小说主题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作为"新写实"的代表之一,其小说受到了一定的误读.池莉小说的特质不是评论者所谓的"零度情感"或"淡化价值判断",而是炽热地关注凡俗人生、认同公众生存体验的平民情怀和对平民生存价值的张扬;基于平民化的文学视角和追求真实的创作目标,在爱情题材领域,池莉小说表现出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在历史题材领域,池莉小说塑造了不同于传统文本的新形象,表达了对正统历史的文学修正.  相似文献   

13.
《全唐五代小说》是一部唐五代时期的断代小说总集,它为这一时期的文学、语言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文本。但书中还存在微瑕,文中对该书的校勘提出了十余处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4.
欧洲新移民小说中的历史叙事主要包括对文革的反思、对历史文本的戏拟和重构以及以个体经验改写历史的尝试。这一叙事或从个人化和日常化的经验视角,或以消解的反讽的叙事立场,不同程度地表达了对宏大历史叙事的怀疑、颠覆和解构。它与中国大陆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叙事构成了一种承续、互补和呼应的关系,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陕西因其各不相同的地理形态和历史文化积淀而在小说文本中呈现出陕北、关中和陕南风格迥异的文学姿态.陕南农村是王蓬长期生活过的地方,也是其小说创作的地域背景.深入农村的生活经历为作家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真切的体验.在王蓬的小说文本中,关于陕南的农村风景、乡风民俗和地域历史文化渗透在故事之中并且无处不在,作家借用这些写实性的表达不仅向读者展现出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文学景观,而且也建构着他内心的乡土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移民作家中,严歌苓是一位代表作家。其创作的小说作品大多以描写海外移民生存状态及心态为主,这些移民小说作品中所塑造的移民形象,对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均有着很大的贡献。下面笔者就严歌苓移民小说中的边缘人物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粒麦种》是肯尼亚作家恩古吉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开创了非洲新兴文学的先河。从新历史主义角度来解读这部小说,探讨作品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新历史主义叙事,进而揭示小说的独特之处及作家的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18.
勃朗特三姐妹在英国文学史上居于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从历史意识形态角度出发,围绕历史、意识形态和文本三者的关系对勃朗特小说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文学解读,更深刻地解答了"权力的神话"。  相似文献   

19.
英国海洋小说是英国文学的重要文类。大约自16世纪起英国人就开始向外征伐,扩张本国版图,因此,海盗及海盗式的海上冒险经历成为无数英国海洋小说的重要主题。然而,国内外学者很少关注英国海洋小说所塑造的一系列鲜活的海盗形象,同时忽视其幽深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本文认为英国海洋小说的海盗书写经历了英雄化和浪漫化书写到妖魔化书写,再到人性化重构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同英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密切关联,印证了文学、文化和历史相互生成的新历史主义观点。本文将挖掘英国海洋小说文本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关联,探究英国海洋小说与文本历史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乔依斯和鲁迅的小说都被传统历史批评家指责为缺乏历史。但按照新历史主义的理论,乔依斯和鲁迅在其文本中凸显了历史规则、历史因素,两人有意识地对传统的大写历史进行倒转和颠覆:揭示官方的历史下掩藏的卡列班主义,为读者提供了边缘化了的历史、“他者”的历史。他们强调历史的心理情感性,保持边缘意识,质询了大写历史。两人都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中大量汲取文学素材、创作方法大胆地进行小说的文体实验。应用新历史主义文学理论去分析两人的文本,读者可以透过历史文化的深层去把握文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