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祥林嫂与田小娥都有不幸的遭遇,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最终没能坐稳,而田小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她本身不甘愿做奴隶,进行过一定的反抗,但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她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同样被毁灭。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的《祝福》中的祥林嫂与张爱玲《金锁记》中曹七巧两位女性生活的年代大约相似,同为寡妇形象,祥林嫂的形象更多的体现出中国宗法制度给她带来的种种磨难,虽然如此,这个形象给人以善良、勤劳和忍耐的认识,曹七巧的形象虽然也是受着封建礼教种种压迫的形象,但更多的体现出人性的邪恶。作者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反映出社会的黑暗,发出了对社会的控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对《祝福》中祥林嫂变化的分析来表现社会的黑暗,探究出祥林嫂的悲剧形象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祥林嫂的悲剧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对黑暗的封建制度、残酷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她的悲剧更代表着封建宗法社会里千千万万劳动妇女的命运。祥林嫂代表了受剥削、愚昧、善良勤劳,虽对封建社会黑暗统治已有所挣扎,最终仍受封建礼教迫害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五四”洪流席卷了千年封建文化的河床,许多觉解的思想家从解放妇女的角度激烈批判了女子单方面为男子守节的封建节烈观,为妇女解放运动摇旗呐喊,尤其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伟大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画廊里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典型女性形象。遗憾的是,绝大多数文学评论者站在男性的角度对经典文学作品中进行评析,因而误读甚至曲解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要么拔高,要么眨损。女权主义思想的涌现,为我们客观公正评价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笔者试从女权主义理论视角,试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这一典型形象,以期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5.
《祝福》最早最深地触及了旧中国一个农妇的内心世界。鲁迅着力揭示的祥林嫂之痛苦 ,并不是以“偶然”为支点 ;祥林嫂的痛苦是精神痛苦 ,是相对清醒、自觉的精神痛苦 ;它恒久而深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翁莲的形象分析出发,通过郁先生来参加则生的婚礼,阐述郁先生与翁莲的结识、交往及感情的结合,揭示《迟桂花》的真实用意即郁先生与翁莲的迟来爱情。  相似文献   

7.
<祝福>是鲁迅先生农村题材小说中一部倾力描写中国农村妇女悲剧命运的优秀短篇小说.通过对祥林嫂在封建时代被夫权、父权、族权、神权"四权"交替压迫,直至被摧残致死的悲惨命运的描写,在无情揭露和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的同时也痛心疾首地暴露了祥林嫂的不觉悟.可以说,在那个万恶的封建年代,作者塑造的祥林嫂这个形象无疑是千万个农村妇女悲惨命运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大堰河与祥林嫂都是旧中国遭践踏、被蹂躏的劳动妇女的悲剧形象。她们没有窦娥那感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林黛玉那荡人心魂的魅力,普通得有如一粒尘埃,落入历史的长河中,不起一个波澜,没有一点儿声响就被冲走了。这样两个渺小的人物,却被伟大诗人艾青和伟大的小说家鲁迅用饱蘸感情的笔墨精心雕刻,倾注了对她们悲苦一生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祝福》塑造的主人公祥林嫂是极平凡、善良、朴实的贫苦农村妇女,地位十分低下,父母和籍贯不详,无姓无名,人们都以她的第一个丈夫称呼她为"祥林嫂"。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来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然而,正如鲁迅在其杂文《灯下漫笔》中所分析的那样,中国人民在历史上从来只有两种命运:一是"想...  相似文献   

10.
祥林嫂之死纵横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祥林嫂是鲁迅小说(《祝福》里的主人公,是封建社会受压迫、受剥削、受欺凌的妇女象征,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她受尽磨难,受尽欺凌,饱受人间凉薄,在普天同庆的大年夜,孤伶伶倒毙在飘雪的街头。没人怜惜,更没人痛哭,只有“谬种”的诅咒。她是怎样落魄到这一步的?是谁、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死亡呢?  相似文献   

11.
李渔所作《怜香伴》传奇,首次将女同性恋题材搬演上戏曲舞台。作者通过对女同性恋者精神兴趣的体察与展现,为这类形象作了一次代言和辩护,并以东方式的圆融通达智慧,在超乎文本的意义上完成了对异性恋观念的解构与弥合。  相似文献   

12.
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来看,频率副词"连连"与"一连"具有一定的习得偏误.在语用功能上."连连"与"一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句类选择上,"连连"的唯一性和"一连'的多样性对立;在语体色彩上,"一连"比"连连"具有更浓厚的口语色彩.这可能与它们出现年代的早晚和衍生的来源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兴起的主流意识形态。鲁迅虽也崇尚科学,但深切的世俗关怀使他没有把科学推向极端,而是以辨证的眼光审视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科学精神与人道情怀在鲁迅观照社会人生的主体行为中共同发挥着作用。但面对着祥林嫂的困境,鲁迅也陷入了现代性的焦虑。而且由于作家在具体语境中加入了对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和对宗教的“道德力”的思考而愈加复杂。  相似文献   

14.
《九歌》中的二湘因情感炽烈、形象鲜明历来备受治骚者的关注,但对于二湘之间的关系状态却把握游移、众说纷纭。试在认定二湘恋爱说的基础上,从神话传说、文本分析、《九歌》整体三方面进行比较探索,从而得出较为客观中肯的结论,揭示二湘的不朽艺术魅力与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尤三姐与苔丝是中外文学史上两个著名的悲剧人物,两个人物的悲剧都是社会的悲剧,性格的悲剧,同时也是命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According to human history, there are varieties of ways through which the feminine aspect of nature faced and in many cases, overcame oppression. One of the ways this phenomenon displays itself is in t...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human history,there are varieties of ways through which the feminine aspect of nature faced and in many cases,overcame oppression.One of the ways this phenomenon displays itself is in the literary works that we deem as realistic and an expression of the norms and customs of the society in question.Sister Carrie and My Antonia are two such literary pieces that embody the struggles and triumphs of women in the 19th and most of the early 20th century.In creating such monumental and naturalistic adaptations,both authors are able to present the case of two migratory women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but confined by the norms and mannerisms of the society around them.The struggles that each of these characters undergoes is an expression of the underlying constraints that the paternal and chauvinistic society of their time places upon both women and the natural world.The eco-feminist agenda,however,gets a more elaborate representation in My Antonia than in Sister Carrie due to a variety of factors that serve to illumin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iconic stories.This paper makes a tho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two literary works—Sister Carrie by Theodore Dreiser and My Antonia by Willa Cath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feminism.  相似文献   

18.
将新胜“长沙话”同湘语长益片长沙话和湘语娄邵片双峰话、新化话进行语音、词汇的比较,可以看出它与后二者存在着相当的相似性和相通性;无论从历史来源还是从方言现状分析,新胜“长沙话”都应属于湘语而非西南官话。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秋瑾、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的比较分析,看出其对中国新旧民主主义妇女解放思想的异同和近代妇女解放思想日益走向成熟的历程。  相似文献   

20.
朝鲜许筠与向秀创作了同题之作——《思旧赋》,二赋有很多共同之处:均化用典故,运用排比、对偶句,增加了赋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二赋亦有许多不同的地方:赋作的序文所述侧重点不同;向赋含蓄隐晦,寄意遥远,许赋直抒悲愤之情,情感炽烈。对二赋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拓宽中朝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