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拍”作为文人创作的通俗文学作品 ,在文人雅趣与市民鄙俗之间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碰撞 ,二者既有融会贯通 ,也有互相抵触 ,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趣味 ,本文拟从人物形象、题材选择、作者身份特征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并进一步探讨在这种雅与俗的碰撞中凌氵蒙初所作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二拍》中出现的自称词作了具体、细致的归类与分析,这不仅有助于近代汉语的研究,而且能够帮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风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三言”、“二拍”是明代短篇白话小说的代表,因其思想特征、艺术水平大致相同,故将其并称。“三言”、“二拍”共五部书二百回。作者“取古今来杂碎事可新听睹、佐谈谐者,演而畅之”,内容庞杂,“极摩人情世态之歧,备写悲欢离合之致”。它的回目具有高度概括性,传达了作品的关键信息。本文将通过“三言”、“二拍”的回目探寻、分析作品的题材类型。  相似文献   

4.
“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也称《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合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话本、拟话本总集之一。“二拍”反映的内容贴近市民生活,语言通俗形象,包含着丰富的俗语。基于“二拍”目前唯一的全译本,该文对其中的俗语翻译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俗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5.
《太原大学学报》2019,(1):64-71
《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是明末凌濛初编纂的拟话本短篇小说集。"二拍"刻画的士人形象十分突出,是晚明士人在小说中的投影。小说中构建的士人多容貌英俊,人品端方但又不缺乏精明、圆滑,他们的治生方式、婚姻观与对于科举的态度都具有鲜明的晚明时代特征。从小说中塑造的士人群体,可以管窥晚明传统规范受到冲击,新的秩序缓慢产生的社会图景。  相似文献   

6.
爱情婚姻是"三言""二拍"作品中最具特色的题材,此类题材如实地刻画了普通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生活,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宣扬了婚姻原则、道德标准突破了宋元话本的局限,流露出了有别于封建礼教、传统观念的新思想,其爱情婚姻观有了新的发展,提倡了追求自由爱情,主张婚姻自主,强调了人的感情和尊重人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自隋初迄清末,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期间,该制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话本小说“二拍”中多篇婚恋故事即以科举为背景,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其对于婚恋文化的影响。科举制明显作用于社会婚恋习俗,并将传统婚恋观念导入其控制之下,使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女性皆以“科拳成败”为标准,形成普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明代中后期,由于商业的迅速发展和商贾势力的急剧膨胀,产生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促进了通俗化传播的迅猛发展,提高了女性的经济地位,加之当时反礼教社会思潮对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女性的自我意识有了初步的觉醒,产生了追求自由、民主、平等恋爱的思想萌芽。“三言”“二拍”的编纂及时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并及时地以小说的形式加以反映这一动态,对不同阶层女性的恋爱模式进行了描绘。总观“三言”“二拍”中的婚恋作品并加以分析,其恋爱模式主要有芳心暗许型、两小无猜型、日久生情型、主动自荐型四类。  相似文献   

9.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游玩与观灯是其主要节目,而这些节目对于小说情节的展开意义重大。"三言二拍"作为市民性特征很强的短篇小说集,典型地体现了元宵节背景下的皇家气象和市井景象,小说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表现元宵节的:第一,男女幽会的爱情主题;第二,以乐景衬哀情,流露时世之思;第三,狂欢下的混乱。在这些主题之外,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元宵文化。  相似文献   

10.
在“三言”、“二拍”收录的故事当中,尼姑形象往往扮演着与宗教戒律相悖的角色:或为人作伐、或为虎作伥,不一而足,而在诸多犯禁行为的背后,存在着的乃是经济的、文化的、社会与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从文本解读的意义上来说,她们的犯禁举动在故事情节的起承转合中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就明代社会文化分析的角度而言,她们的命运结局则映射出处于中晚期明代社会内在的价值取舍与道德评价准则。  相似文献   

11.
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之所以成为古今中外众多读者的喜爱之作,除了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反映现实的真实深刻之外,与其采用了广大市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分不开的:篇章结构采用了宋元话本的形式,分为题目、开头、正话、篇尾四部分;语言大都散韵结合,生动活泼的口语与浅显易懂的文言结合;故事情节完整,层次清晰,干净利落;小说人物性格饱满、形象鲜明、栩栩如生。本文试图从艺术特质入手来分析蕴含其中的市民文学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受传统儒家伦理思想和佛教因果报应思想影响,多数作品教化意味浓重。《警世通言》、《喻世明言》、《醒世恒言》三部短篇小说集从名称中就可见作者所赋予的深层含义。《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和“三言”不仅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教化思想,还具有轻松、诙谐、幽默的娱乐特点。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三言二拍”是我国古典白话小说的代表作,其语言在汉语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以书中的“比”字句为研究对象,对这种句式进行了穷尽性地调查统计,并分析了该句式的句法特点和语义特征,进而观察比较句在明代末年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中有两种"见Vt"结构,汉代以后盛行的是"见"表指代义的第二种"见Vt"结构,"三言二拍"中"见Vt"结构,其用法有:用在句尾、分句末尾、后带语气词、带宾语、带补语、单独或组合作定语、表被动。  相似文献   

15.
凌漾初在“二拍”中创造出丰富、奇异的梦幻世界,演绎出各种类型的梦,凌氏继承冯梦龙的救世意识,通过梦的描述极力鼓吹教化意识,呈现出梦与非梦境两者形成对比相互作用,致使“二-拍”定位了鲜明特有的价值取向及叙事操作,从而凸现出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6.
"三言二拍"成书于商品经济繁荣和城市规模迅速发展的明代中后期,它着眼于普通的市民阶层生活现状,描写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上至上层阶级官宦人家的小姐,下至广大普通市民阶层女性、商人妇以及底层的妓女,另外还有许多女中豪杰的侠女形象。在这些形象中,蕴含着女性追求爱情自由、人格平等以及独特的自我意识,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和张扬。  相似文献   

17.
王玮佳 《考试周刊》2011,(18):35-36
"三言二拍"合共198篇拟话本,这样鸿篇巨制的出现,不但标志着话本小说从民间创作走向文人案头,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学样式,而且从明末开始一直流传至今,为我们确立了拟话本的典范。"三言二拍"以高超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吸引了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对"三言二拍"的改编价值进行探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言”“二拍”的文本,叙述了婚恋故事中的女性媒人角色群体,透过女性媒人的特点行为展示出其贪图利益、卑劣巧言的形象,体现出女性媒人在社会地位上的低微。但女性媒人在内容和结构上起到连接男女主人公空间、推动情节衍生的功能性作用。同时其中还暗含着深刻的观念表达,即女性即使有了打破传统规范的意识和行为,但最终仍然要回归封建父权夫权,即男性占话语主导权的儒家秩序之中,若偏离了这一方向,则只能遭受残酷的压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说合性质与特征,本文将“三言”“二拍”的媒妁形象概括为成人之美型、唯命是听型、为利是图型和官府权为月老型。由于都处于中晚明这一“世界”变化,他们中既有对程朱理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文化的继承,又有对道德文化的越界,无不传承着特定的婚姻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20.
“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在定量的基础上对“二拍”中的选择问句形式进行了简单描写分析,展现了“二拍”时期正反选择问句和并列选择问句的基本形式,并分析了“二拍”选择问句中真性问句和假性问句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