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有的意译为“西施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相应于这种期望特性的良好作用。相传古代的塞浦路斯岛有一位俊美的青年国王叫皮格马利翁,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ol)在智力测验中发现,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原来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对自己的一座少女雕像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的热望果然使这雕像“活”了起来,两人终于相聚一起。我们把皮格马利翁效应引伸到教学活动中,则是指教师的期望能够对学生产生神奇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位少女,他十分喜欢自己雕刻的这尊像,渐渐地,皮格马利翁被自己雕刻的这尊少女塑像迷恋住了,情不自禁地产生了深深的爱。后来,在他的恳求下,爱神终于答应把这尊塑像变成了真人。满足了他真诚的愿望。现在,人们把教师真诚期望学生进步,异使学生真的有进步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4.
"皮格马利翁效应"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平邑县天宝山镇中学田辉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塑造了一尊少女像,并对之倾注了全部的期望和情感。结果,爱神就使这尊少女像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和国王结为伉俪。后来,这种由于高期望值而产生的积极性反馈的...  相似文献   

5.
学会运用期望心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家庭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但是,如何将家长的“期望”变成孩子前进的动力,却是往往被忽略了的。所谓期望效应,在心理学上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的一位年轻国王,他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像,每天都含情脉脉地迷恋她。爱神阿佛洛狄忒被他的专注和深厚爱心所打动,就给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伉俪。这种因高期待而产生的积极反馈的因果关系,被西方社会心理学演化为一个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这虽是一则美丽动人的神话,但“皮格马利翁期待效应”已被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得到充分证实。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合作者雅各布森来到美国的一所小学,煞有介事地对各个年级的学生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之后向有关教师提供了一份“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并叮咛“不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期待效应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此效应由一则希腊神话得名。相传,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国王叫皮格马利翁,善于雕塑,他雕刻了一位美丽的少女,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后渴望她获得生命,成为自己的伴侣。他真挚的爱感动了爱神阿芙罗狄特。爱神使少女雕像真的获得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的期望变成了现实。  相似文献   

7.
蔡永芬 《学周刊C版》2014,(6):207-207
“赏识”源自一个古老的传说:远古的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雕刻了一尊少女像。他由衷地迷恋她,以致每天都含情脉脉地注视、欣赏她。一天,雕塑竞变成了真正的少女。皮格马利翁如愿娶她为妻,这是赏识在神话里制造的神奇。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中学生实验则以严谨的科学证实了赞赏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期望,有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震 《幼儿教育》2000,(1):40-41
神奇的期望效应古希腊有一个神话,说的是国王皮格马利翁发现了一块难得的好石,晶莹剔透,令人爱不释手。于是国王将石头雕刻成一尊美丽的少女像,每天早晚都含情脉脉地长时间凝视少女像,期待着石像能变成真人。国王的诚意感动了上帝,锲而不舍的期望产生了神奇的效果。一天早晨,国王欣喜地发现,美丽的少女已端坐在他的床前。有时候,期望就是具有那么一种神奇的力量,从而产生令人难以想象的结果。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心理学家选择了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名为“预测未来发展”的实验。心理学家对老师说,经过某些心理学  相似文献   

9.
<正>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的一名国王,这位国王是一位雕塑爱好者,他塑造了一尊美丽的少女雕像,并每天望着少女雕像出神。国王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爱人有多好啊!国王对少女雕像倾注的深情终于有了回报,这尊雕像变成了一位美丽无比的少女。适当的高期望所产生的积极反馈被心理学家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该效应的产生虽然来自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但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关系确实存在,师生之间亦如此。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在师生  相似文献   

10.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来源于古希腊神话故事.国王皮格马利翁年轻英俊,精心雕刻了一具象牙少女,每天都望着少女深情观望,真诚的期待使少女成了活人,并与美丽的少女成亲.人们借这个神话故事,把通过心理作用产生了神奇效应的现象,叫皮格马利翁效应.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进行了一项“权威性谎言”实验,他在一所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三个班,共18个班中,随意挑了一些学生,撒谎说是“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把名单交给学校老师,神乎其神地要求保密.八个月后,发现  相似文献   

11.
皮格马利翁是古代塞浦路斯的一位国王,善于雕刻。传说他为了雕刻一个美丽的少女塑象呕心沥血,投以全部的热情和期望,少女塑象竟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就是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个典故比喻由人们的期望与努力所造成的戏剧性效果(成功)。一般地说,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也应产生这种戏剧性的效  相似文献   

12.
希腊神话中记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炯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个故事却给德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爱的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个故事却给德育工作者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5.
正在古希腊神话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古代塞浦路斯有一位叫皮格马利翁的国王,他善于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具美丽少女的塑像,并且对这具塑像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期望,精雕细琢,最终竟然如愿以偿地使少女活了过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称此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角色期待"。此效应表明:作为期待者(如皮格马利翁),以自己的全身心(认识、情感、态度等)投向被期待者(如少女雕像),这样的角色期待对一个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甚至可以创造奇迹。英语教学中应用"皮格马利翁效应",能充分利用一切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神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年轻的国王皮格马利翁精心雕刻了一尊象牙少女像。他对自己的作品非常欣赏和钟爱,每天都含情脉脉地凝视着她。日久天长,奇迹发生了。一尊无生命的雕像获得了生命,变成了一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少女。后来人们借用这个神话。把这种现象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神话毕竟是神话。象牙少女是不会真的活起来的,她只不过活在年轻国王的心中而已。但这个故事却给广大教师一个很大的启示:爱。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一把金钥匙。德育工作者只有对学生献上爱心,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和亲近,才能奠定良好的感情基础,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17.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古希腊神话里一个叫皮格马利翁的擅长雕刻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美丽少女。每天对着雕像发呆并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荚狄罗忒,于是,她赋予了雕像生命,美丽的少女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他的幻想变成了现实。这就是心理学称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你期待的东西会变成现实。皮格马利翁效应被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罗森-塔尔以实验的形式得以证实.因此这一现象也被称为罗森&;#183;塔尔效应。  相似文献   

18.
传说皮格马利翁爱上一座少女塑像,在他热诚地期望下,塑像变成活人,并与之结为夫妻。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用科学的方法验证了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学生寄以良好期望,学生就会产生出相应于这种期望的特性。在现代心理学中把皮格马利翁效应称为教师期望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呢?  相似文献   

19.
在古希腊神话中,相传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位塞浦路斯(Cyprus)国王,同时也是一位雕刻师。他用象牙雕刻一美女雕像,久久依伴,竟对其产生爱恋之情。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为其深情所感动,将雕像激活成人,皮格马利翁遂与之结成伉俪。这则美丽的神话广为流传,它的引伸意义多指迷恋自己的创作的人。英国剧作家萧伯纳在他的喜剧《皮格马利翁》中首次提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本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把这个概念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借以表明教师的关心和期望也能激发自己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产生重要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教师期望效应”,因它与这则希腊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神话中说,古代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酷爱并擅长雕塑,因其将全部热诚和期望倾注于所雕刻的少女像上,居然使“少女”活了起来。美国心理学家罗来塔尔借用这个典故解释教师对学生殷切而适度的期望,会激发学生积极的心理反应,甚至会取得超出教师原先预想的结果。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作为班主任我对此有较深的体会。班主任对班上全体成员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平等热诚地对待他们,将有益于共同目标的形成。有益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形成良好的班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