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百越海洋文化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民族与海洋关系密切,文章从水稻种植、舟船航行、渔捞作业等物质层面和图腾崇拜、舟船祭祀、文身习俗等精神层面简要分析百越海洋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食人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越各族曾居住于中国的东南部,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也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习俗,而食人俗就是其中出现过的一种较野蛮的习俗。本文通过文本记载和田野材料的分析,阐明了食人俗产生的背景和社会心理,并进一步探讨它消亡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在某种程度上见证了百越民族从野蛮到文明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出发,探讨匈奴社会政治制度发展演变史,指出秦汉时匈奴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其社会发展形态、游牧经济类型的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魏晋以后,匈奴社会由于大量接受了汉文化,开始农耕定居,所以其政治制度亦发生根本性变化;到五胡十六国时完全汉化。这种变化加快了民族融和的步伐,为盛唐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更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传说早在秦汉之际,客家原乡(赣闽粤边区)即已流行石古信仰习俗。从石古原型的象征意象、记忆和文化渊源来看,客家原乡传承至今的石古信仰习俗,与百越文化、畲民文化乃至禹夏先民的石母崇拜一脉相承,其原型是中华初民心灵中的以大山石壁洞穴为象征的"大母神"。  相似文献   

5.
高安方言中包含着一些与百越语言及百越文化有关的特殊词汇和词法现象。词汇上有"文身""装弓""当墟"等,词法上则有倒序、部分量词充当指示代词、部分修饰语后置等。这些词汇和词法现象为我们追溯百越的语言、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鲜活的素材。  相似文献   

6.
《教师博览》2007,(12):F0004
战国、秦、汉时期,江南和岭南地区居住着众多的越人,因种姓不同,支系繁多,故统称“百越”。居住在广西地区的西瓯和骆越是百越中的两大支系。春秋战国时期,百越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增多,由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百越的青铜制造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秦汉时期达到顶峰。  相似文献   

7.
秦汉时期作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初始阶段,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对以后各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秦汉时期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更具开创先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集宁师专学报》2016,(6):66-71
漕运作为一项国家大政方针,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许多历史研究者的关注。由于秦汉时期是我国大一统时期的开创时期,所以对于秦汉漕运史的研究是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过去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对当前秦汉漕运史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希望有助于以后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人类文化史上独具魅力的文身现象,自詹姆斯·库克于1768年在塔希提岛发现以来,就引起了世人的广泛注目,但关于文身的动机及原因,却众说纷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剔取百越的文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利用文字材料和地下实物,进行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学的综合考察,从而提出百越文身的最初动因是图腾意识,其后才由此衍生出生殖——婚姻意识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0.
壮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辉文化的民族之一。从远古以来,勤劳智慧的壮族人民,就生息、繁衍、战斗在岭南一带,同各兄弟民族一起,为开发岭南地区和创建伟大祖国的历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壮族是由居住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古代的“越人”(或称“百越”、“百粤”)的一支发展而来的。因此,在生活习俗上,壮族一直保留有古代越人“断发文身”、“巢居干栏”、“鸡卜”等习俗,直至唐代,岭南地区还是一片“文身地”。从目前壮族聚居的广西柳江、来宾等地发现的大量文化遗址来看,远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这一带地区已有人类居住。据《逸周书》、《淮南子》、《盐铁论》等汉文古籍记载,最早居  相似文献   

11.
商周文化比较研究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宏观角度看,商周文化之间异大于同;从时地关系看,商周文化呈现多元化,秦汉以来的文化呈现一元化。商周之际是制度文化大变革时期,也是思想文化大变革时期。周初思想文化的大突破,造成了中国历史上“枢轴时代”——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的到来。在商周文化研究中,习俗文化的研究应得到加强;习俗文化的几种动态发展类型是:因袭、变异、教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文身是海南黎族人约定俗成的行为方式,是海南黎族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而黎族人的文化是以文身的形式呈现并流传下来。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看,黎族人文身习俗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黎族人以特定意义的文身图案表达不同的文化含义。通过对海南黎族人的文身图案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文身现象的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3.
唐代和宋代是中国马球发展史上,最为重要的两个阶段。尽管宋代以后此项运动逐渐消亡,现代马球运动则完全传自西方,但不能说宋代以后马球就未有发展,而是渐次衰落。从《全宋诗》及其它宋代史料的解读,可以看出,宋代马球在许多方面,都有较之前代而发展进步之处。这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也有自身发展的逻辑。明清之际中国马球的消亡,则有其历史文化和具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昌宁民间文学中洋溢着大量的古百越文化.昌宁傣族至今人口比例较多,明清以前亦是越人土司管辖地,从民间文学描述的民族聚居环境、民族宗教信仰、民族社会组织、民族婚姻习俗等方面,均可看出其独特的百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出现并作用于中国历史的各个发展阶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士”在先秦是“游士”,在秦汉以后则是“士大夫”。这种变化,除了有大一统政局建立的客观原因之外,还有更为重要的主观原因,即一种全新的生命理念、全新的精神风貌注入先秦士人风气的体内,从而基本上影响了秦汉以后的士人风气,变革了秦汉以后的士人风貌,而屈原正是这种士风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6.
在最近召开的庆祝广州建城2210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上,与会学者除了在传统秦汉史诸方面进行了讨论外,还对秦汉时期南越国历史及岭南文化展开了较为集中的研究,现谨据我们所见,简述如下:一、秦汉时期对岭南的开发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认识较为重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平定百越的战略行动,其对岭南的开发影响至深.南越被平定以后,通过推行郡县制、开新道、凿灵渠、兴筑城郭等手段,加强了中央政权与南越的政治、经济联系.与会者在此认识基础上,更为关注秦戍五岭、平南越,乃至汉武帝灭南越国以后,伴随着军事、政治的冲击波,秦汉  相似文献   

17.
匈奴社会政治制度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秦汉时匈奴社会的政治制度与其社会发展形态、游牧经济类型的生产方式是相适应的;魏晋以后,匈奴社会由于大量接受了汉文化,开始农耕定居,所以其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到五胡十六国时完全汉化。这种变化加快了民族融和的步伐,为盛唐时期更大范围的统一和更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自秦汉以降,深受中原汉民族文化的历史影响,在由"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向农耕放牧相结合的农牧定居生活转变的过程中,充分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在选官选举等制度建设上接收汉族职官选任与考核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北方各民族政权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历史与社会的习俗传承,对中国古代科举文化在北方各地的推广与施行均作出了程度不等的贡献,这对于北方各游牧民族的汉化进程与各民族的融合无疑起了极大的助推作用。这一进程从魏晋时期便已开始,尤其经历了辽、金、元、清四个少数民族政治统治时期,使中国科举文化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与社会的文化发展中,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并由此对北方诸民族社会民俗文化与民俗心理的流变,在社会文化层面给予了深刻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