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统治为适应大一统帝国政治的需要,大搞化建设,制礼作乐以润色鸿业。在废除秦帝国“除挟书之律”后,两汉君王重视图书的收集,促进了图书事业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成帝、衰帝分别令刘向父子校理群书,成果桌。班固的《汉子·艺志》继承发扬了《别录》与《工略》的图书分类编目法。创立了我国图书目录学,这些开创性的成果,奠定了我国图书事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刘向、刘歆是我国西汉著名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校阅了汉宫室先秦至西汉的藏书,撰写了《别录》一书,成为我国图书目录学之祖。刘歆继承父业,在《别录》的基础上,对藏书作了分类,写成了《七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学著作。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把分类理论应用于目录制作的国家。《七略》创立的六分法分类体系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 ;魏晋时期 ,一种新的分类法——四分法应运而生。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目录事业长足发展的时期 ,南宋目录学家郑樵的《通志·校雠略》着重探讨了图书分类理论 ,成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理论研究专著。清代乾嘉年间 ,章学诚总结了前人的成果 ,提出了“辨章学术 ,考镜源流”的目录编纂思想 ,对目录的分类方法、著录方法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从西汉的征书活动、典籍质量说起,谈刘向、刘歆的古籍整理和《别录》、《七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我国古代图书分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就图书分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形态作了分析比较,并对各个历史时期的分类方法和分类理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我国翻译图书事业的两起两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图书是我国出版物中一大品种,是图书大家族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近50年来,我国翻译图书事业经历了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两次高潮皆为社会经济高涨的产物,两次低潮的性质则完全不同。造成第二次低潮的原因是,我国与经贸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刚刚建立,经验和准备不足,法制尚不完备,加之外力屡屡挑起的知识产权争端,加重了其运作的困难。应不断提高我版权保护和版权贸易水平,抓住机遇,奋力一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跃出翻译图书事业的低谷  相似文献   

7.
隋朝结束分裂、统一经学,其图书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成就对当前终身教育体系下还不够成熟完善的成人教育教材的建设和管理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成人教育教材直接关系到成人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必须做到:树立精品意识,编写成人教育精品教材;实地管理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建立高效的成人教育教材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10年的高等教育大发展,我国法学类专业人才不仅渐趋饱和,且从业人员整体受教育程度已大幅优化,其岗位入职"门槛"更是逐渐提升至本科层次。法学类人才市场的这一变化,并未引起我国法学教育系统层次结构的相应变化。本文基于对我国法学教育事业数据的梳理及人口普查资料的分析,提出中职、高职层次法学教育应退出或大力缩减,本科及以上层次法学教育应相对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教育法制建设在确认、保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改革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