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艺"和"七艺"是东西方最早的分科课程,支配了东西方教学内容两千多年时间,在教育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因此,探索"六艺""七艺"的产生与发展、比较二者的异同、探寻其中的教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由教育的核心理念为"基础性"、 "普适性"与"关心内在价值".自由教育以自由学科为载体, "七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成系统、最有影响的自由学科体系;中国的"六艺"也具有基础性、超越功利、关注内在价值等特征,但缺乏普适性,可看作是"类自由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六艺"、"七艺"作为成规模的课程体系已经从学校淡出,但自由教育的理念一直香火不断,流派纷呈.  相似文献   

3.
七艺的历史流变: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外国教育史中的概念分析入手,主要以七艺作为分析案例,探讨了七艺概念的内涵,梳理七艺从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演变历史,旨在说明在外国教育史中概念分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从“主义”论述到知识学方式实在、客观地表达了近年来教育研究的一种时代转向。这一转向从以下的研究分野中清晰地呈现出来:(1)论者的话语位置;(2)论述方式或手段;(3)研究者的态度。同时,也标示出我国目前的教育研究切人了教育研究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6.
熊春文  陈辉 《教育研究》2021,42(11):27-35
人口结构是一个社会的基础结构,是观察和研判社会整体结构及其变迁的重要指标.把握当下社会结构与变迁的基本性质,是预判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前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发生了急剧变化,已进入超低生育率、老龄中国、流动中国以及城乡中国的新阶段,将对教育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应这些变化,我国教育应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新终身教育、新市民教育和新乡村教育建设的新时期.可以预测,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将表现为教育资源总量相对过剩与结构性不足同时并存的矛盾.对此,应通过教育质量提升与内涵式发展应对人口红利危机;深度老龄化要求建设一个全新的终身教育体系;流动人口教育问题的根本解决有赖于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的最终破解;快速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新阶段则召唤一种全新的乡村教育形态.  相似文献   

7.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拭、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的"七子"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游记>人物组合的"七子"模式,最多传统"七位一体"的类型,但其具体运用却超越了传统,并有新的创造.其所创造"七子"模式,一是"七"分而为"一"与"六"对立型,二是"一"与"六"合而为"七"型."七"之为数是<西游记>总体构思一大关键.其文化渊源乃在<周易>"七日来复"之道和佛教禅宗思想.  相似文献   

9.
课堂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学习关系场,其建立依赖于师生角色的纯粹化、外在环境的虚化与思维的活动化.哲学课堂的成立是一个动态的养成过程,要从哲学能力培养、哲学道场建立与哲学效果评估三个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0.
"和而不同"思想是涵盖邓小平理论诸多领域的重要思想。它既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又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它具有诚恳的包容性、明确的指向性、坚定的原则性和鲜明的务实性等典型特征。在当今矛盾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深入理解、把握并继续贯彻这一光辉思想仍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美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比较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各大学都对其培养计划和课程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本文通过对七所中美著名综合性大学设置的通识课程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相互之间的异同,尝试为中国大学的通识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博雅学艺(liberal arts)与文科(humanities)是西方教育史上两个核心的概念。在中文学界,liberal arts常常被翻译为人文学科或文科,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两者的关系。文艺复兴之后,liberal arts和humanities之间的区别越来越大,自始至终,liberal arts囊括了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知识,其一是体现敏感性精神的文法、修辞、诗歌,其二是体现几何学精神的算术、几何、天文学,等等,而自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的概念已经将数学彻底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3.
本科制小学教育师资培养既应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还要开拓出新学制的蹊径。小学教师要具有实实在在的本科水准,这正是新型小教师资的专业化特色。作为对策,我们提出在三元并举的课程设置的前提下,突出通识课的作用,使学生具备小学教育特别需要的综合素质与优雅品性。这一培养目标及策略可以概括为一点:就是以“博雅”为手段塑造“审美的人”。  相似文献   

14.
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论述了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从文科类基础课程教学的角度谈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文科实验室建设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阐述了文科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对该校文科实验室建设中所取得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今后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实行理大综合能力测试与单科能力考核没有矛盾,其不仅符合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而且能有效消除高中过早分科现象,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进而构建更强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奠定学生人格与学力发展的基础。但是,如何政府、学校、教师、家长不转变教育思想,不摒弃畸形的高考名利观,什么样的“好经”都会被“念歪”。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综合化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 ,综合文科教育作为综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社会条件下 ,因能够适应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需求以及人才的流动性 ,该专业必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时代对日本大学博雅教育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时代,不仅经济面临着各种挑战与变革,而且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其他方面也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在以单一世界的"全球化"所表达的这种竞争环境下,发生着全新而多面的变化.那么,被认为对人类核心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的博雅教育在日本以及全世界的大学中是如何进行呢?本文在追溯日本博雅教育简史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相关改革与发展,以期探索博雅教育在日本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学类课程是人素质教育中所开设的科类选修课的重要部分,而合理设计这类课程,是保证和提高其教学效果的实际需要。本就理工院校人素质教育中学类课程的设计提出了初步的看法,对学类课程的门类,学时以及课程设置的理由与教学要求等有关问题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20.
大学文科数学课程建设是社会经济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需要的新要求,是高师院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理想平台.在分析了目前高师大学文科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高师院校大学文科数学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和特点,探讨了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问题.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加强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对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大学文科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良好的文化素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