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播渠道如此发达,社会舆论如此热闹,人人想说,人人可说,这番光景,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 "人人都有麦克风、我的嘴巴我做主",不可能要求人人嘴上都有把门的,不可能人人理性、句句真理.这就显出新闻媒体的重要性来,解疑释惑、化解情绪、引导舆论,比之前任何一个时候都重要和紧迫.总体而言,新闻媒体作为社会专业舆论机构,就应该比一般大众议论更专业.在这个热闹的年代,专业,就是会看热闹,看出门道,并且引导大众科学理性地去看,把"嘴巴上的中国",变成我思我在我建设的中国.  相似文献   

2.
孔洪刚 《新闻实践》2008,(10):51-52
网民游弋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都可能读到类似(为什么开国皇帝普遍性无能?>这样的标题.不少人也许下意识地拖动鼠标,去点击它,结果发现正文中作者如此点题, "开国皇帝们是普遍性的'无能'--论本事都比不上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也比不上败给他们的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3.
冉华 《编辑之友》2016,(11):100-103
通过考察传媒人胡适具体的传播实践,论题发现胡适与其积极参与的纸刊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梳理胡适与亚东、商务这两大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汪孟邹、张云济等出版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又可发现胡适是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在传媒界则是受困于人情法则的“能人”.而“能人现象”与“意见领袖”是胡适“传媒人”形象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4.
戴墨 《军事记者》2013,(3):29-29
长江韬奋奖获得者、前进报社社长杜树人每年都有稿件获得军内外新闻奖。品读他的获奖作品,给人一个很深的感受是:新闻可能天天有,但好新闻却不可能人人得。新闻人不光要有善于发现新闻的眼睛,还要有打磨新闻精品的意识。一、时刻带着敏感的神经,才可能发现被忽略的珍珠连获3项新闻奖的消息《某团把休息日还给战士》(载于《前进  相似文献   

5.
三月底,笔者和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记者陈中华一起下乡做调查,来到济宁某县某村。见到村支部书记后,记者希望能开个小型座谈会了解情况,于是村书记用手机召来4人。能和村书记相熟的都是村里的能人,这4人.恰巧都是小企业主,一个贩运石材,  相似文献   

6.
领率机关的干部不可能人人都成将帅,但人人都应具备将帅修养。各军区、军兵种党委机关报,均隶属于各大单位政治部.各报编辑自然属于领率机关的干部。党报编辑除首先应具备较好的党性修养外.还必须具备将帅修养。这在理论上是说得通的,实践上也是能够做到的。毛主席曾对人民日报总编辑兼新华社社长吴冷西严肃地说。北京官气重,只能作加工厂,没有原料,原料来自下面。你的位置应该活动一些,经常到各地跑跑。  相似文献   

7.
8月23日,湖北省黄石市市长肖旭明来到市档案局(馆)调研,并现场拍板增加档案馆专项业务经费10万元。肖旭明市长任职以来,每年都坚持抽时间到市档案局(馆)调研。这次来,刚一坐定就问:工作怎么样,有什么困难没有?听完市档案局(馆)长的汇报后,肖市长充分肯定了市档案局(馆)近年来工作上取得的成绩,并对“十一五”期间黄石档案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不可能人人搞经济、个个都经商,社会总还得有个分工,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都得要有人去做。档案事业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事业,是一项保存历史财富、服务现实…  相似文献   

8.
飞花拾零     
不宜笼统否认“能人治厂”《半月谈》刊文指出,“能人治厂”是近年来出现的新词儿。这里的“能人”指那些经营管理企业有才能的人。以“能人治厂”取代“庸人治厂”无疑是一大进步。曾经被视为能人的人中,名实相悖者自然也是有的。有些所谓“能人”,目无党的领导和职工群众,独断独行,误国误厂;  相似文献   

9.
有德才有能     
一个人真有才能,是名副其实的能人,我们当然应该由衷地尊重他,敬仰他。一个人确实没有才能,没有本领,只要他为人诚朴、谦虚、有自知之明,我们也应该尊重他,劝其不要自卑,努力自强即是。 但是现在社会上却存在这样一种人,他们本来无能,却很自负、自炫,到处吆喝自己是能人,这非但让人接受不了,而且常使人讨厌。  相似文献   

10.
怪人     
明朝张岱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我交友没想那么多,气味相投就走得近些,不投就离得远些.就象狼和狐狸进窝时先要闻闻窝味,认可了便钻进去.有一位邻居对我说:"来找你的人都有些怪怪的."静心想想自己的朋友,还真有些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1.
三月底,笔者和大众日报特派记者组记者陈中华一起下乡做调查,来到济宁某县某村.见到村支部书记后,记者希望能开个小型座谈会了解情况,于是村书记用手机召来4人.能和村书记相熟的都是村里的能人,这4人恰巧都是小企业主,一个贩运石材,一个做饲料,一个搞养殖,一个开小饭店.座谈中记者问道,感觉今年收入会怎样,石材老板说,活儿明显少了,收入肯定下降,饲料老板说,肉价-个劲跌,老百姓不愿养猪,饲料也卖不动,养殖老板说,我的鹌鹑蛋主要出口,现在出口形势不好.挣不到钱.记者问饭店老板,饭店生意影响不大吧?他瞪起眼反问记者:"我平时就指望他们去吃饭,那你说受不受影响?"大伙一阵哄笑.  相似文献   

12.
卢勤 《传媒》2015,(13):14-16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文明就向前跨了一大步. 报刊,作为连续性出版物,对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促进健康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三大作用. 报刊对少年儿童养成阅读习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从心理学角度看,尽早养成阅读习惯十分重要.童话大师格林曾经说过:“人生前14年所阅读的东西,不仅会记一辈子,而且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开场白] "文革"中没有劳动过的人(中青年)几乎没有,可是像我这样到一百多个行业劳动过的,大概也不多. 这段特殊的劳动经历是与我在"文革"中的特殊地位分不开的.什么"特殊地位"呢?简单地讲是两点:一、我没有入派.没入派的好处是两派都不把我往死里整,坏处是两派都不会亲我,保我.二、我的年龄决定我不可能是叛徒、特务、走资派,连个芝麻大的疑点也没有.因此,我公开声称:一、我不是"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我是"党'外'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无'权派".二、对我"不可不用,不可重用".不可不用,是因为我不是"三种人";不可重用,是因为两派都不亲我.再加上,我的处世哲学是:对两派保持距离,对两派中的个人没距离.因此,我人缘比较好.  相似文献   

14.
说“敬畏”     
美洲印第安人每次耕耘土地时,都要先膜拜忏悔一番,因为他们认为是尖锐的犁头划破了大地的胸膛. 印第安人的膜拜忏悔,其实是对土地的一种敬畏与感恩. 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倡导要敬畏天地.古人说:“头上三尺有神灵”,又说:“天做孽,犹可为;人作孽,不可活”,还说“人在做,天在看”,强调的都是对上天的敬畏.有了这种敬畏,当一个人心头恶念一起之时,他就会立马惊觉:冥冥之中有人在盯着自己.于是,果断地把恶念掐死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15.
她,人过中年,但仍充满着年青人的活力。她一直在文化工作岗位上发热闪光,从1982年以来,每年都受到县的奖励,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或被评为优秀党员,还获得“女能人”称号,记大功一次;1987年被评为江门市图书馆系统先进工作者,1988年被评为省先进图书馆工作者,1990年被评为省文化干部管理学校优秀学生和优秀党员。  相似文献   

16.
在每年出版图书总数近25万种的浩瀚书海中,能够进入读者视线的图书如沧海一粟.出版业的过量出版,互联网的过量信息都让这个选择的过程难度加大;另一方面,繁忙的生活节奏让选书、读书的时间都受到压缩.在书店停驻半天挑选图书,对很多人都是不可奢望的享受.  相似文献   

17.
王波伟 《新闻知识》2012,(2):55-56,48
一、无聊何以滋生经济?人类作为有意识的社会存在,最惧怕的是无意义感和无价值感.人们对与无聊相伴而生的空虚感和无意义感充满了恐惧和排斥,于是习惯于去防御"无聊",千方百计地想使自己不觉得无聊.不可否认,绝大多数人都有消除无聊的不可抑制的潜在心理需求,渴望一种向其对立面,即生活的充实感转化的情绪.无聊越是折磨人,人就越表现出对那些特别的、能够消除无聊感的事物的渴求.  相似文献   

18.
(接上期) 51-70:发展论 51.畅销书是出版业的经济生命线,但又是一种大众快餐.不可无,也不可多.由畅销书熏陶出来的人一定是文化短视的一代.出版业不应当为社会过多地培养文化短视者.  相似文献   

19.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11,(36):44+46
世上会有人恨图书馆吗?《魔鬼经济学》一书的作者史蒂芬.都伯纳认为,如果有这等人,那就是出版商。想想看,图书馆采购一本书,前前后后让几十个读者借阅。假如没有公共图书馆,这些读者想看书,就非去书店掏钱买书不可,即使并非这几十个人全都变成买书人,哪怕只有10个人愿意掏钱,这对出版社和作者而言,就损失了9本书的收入。  相似文献   

20.
评价中国改革开放30年,观念方面的变化应该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观测点.30年间,中国人在诸多领域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法制观念的改变也不例外,尽管中国人法律意识的强化是在近十几年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