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以斐迪南·拉萨尔的“革命历史悲剧”《济金根》表现的悲剧性冲突为例,阐发了他们的悲剧美学原理,即恩格斯的著名论段: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马、恩的悲剧冲突论概括了一切类型的悲剧性冲突的内容意蕴的实质,揭示出悲剧冲突的内在规律,具有其他悲剧论所没有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是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评论拉萨尔的悲剧《济金根》时提出的著名论述。对这一论述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但是,不少同志往往自觉不自觉地把恩格斯的这一论述当作悲剧定义,认为它概括了古往今来各种悲剧的基本特点,因此喜欢用它去套各种类型的悲剧作品。例如,有人认为,“针对拉萨尔的悲剧公式,马克思、恩格斯提  相似文献   

3.
当前,在讨论悲剧问题的文章中,人们对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提出的:“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①这一著名论断的涵义及其现实意义,存在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它泛指一切革命悲剧,有的则认为它有特定的内容;有的说它对今天的悲剧仍然适用,有的则说不能用它来  相似文献   

4.
思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对悲剧所作的著明论断“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无疑的是一个最科学的论断。争论的焦点在于: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呢,还是专对《弗兰茨·冯·济金根》(以下简称《济金根》)或类似《济金根》这样的悲剧而言?我认为,那是针对拉萨尔那个“非常抽象而又不够现实”的悲剧观点提出来的。拉萨尔认为:“在构成革命的力量和狂热的思辨观念与表现上十分狡智的有限的理性之间,看起来似乎存在着某种不可解决的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悲剧性、喜剧性与悲剧性的比较以及悲剧的审美效应三个方面探讨了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对旧制度悲剧性的论断。文中着重联系了马克思对拉萨尔《济金根》的评论,认为马克思评《济金根》所体现的观点与《导言》的观点基本精神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6.
恩格斯在一八五九年五月十八日致斐·拉萨尔的信中说:"在我看来,这就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近年来,不少同志将这句话称为"悲剧"或"革命悲剧"的定义,并用它来解释所有悲剧现像和悲剧作品;也有的同志不同意这样的理解,因而展开了争论.本文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我认为,首先应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句话的本来的含义.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了解拉萨尔写作剧本《济金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写信评论这个剧本的时代背景和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1859年致信斐迪南·冯·拉萨尔,对其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之后,说:“您看,我是从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以非常高的、即最高的标准来衡量您的作品的,而且我必须这样做才能提出一些反对意见,这对您来说正是我推崇这篇作品的最好证明。”的确,恩格斯对《济金根》的评论的态度是非常鲜明、尖锐而又实事求是、通情达理的。本文拟从这封信中所表现出来的观点、态度及批评标准,谈谈恩格斯的文艺批评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剧木《弗兰茨·冯·济金根》是有过一些称赞的。称赞它的“结构和情节”“比任何现代德国的剧本都高明”,它的个别场面的描写“是特别成功的”,它反对了“流行的恶劣的个性化”(见《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四卷339—346页,马克思恩格斯给拉萨尔的两封信。以下引文凡不另注明,均本此)。除此之外,两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反映拉萨尔的机会主义悲剧观念的《济金根》采取了严肃的批评态度,从而否定了拉萨尔笔下的济金根的悲剧形象性质,对拉萨尔自认为成功的悲剧创作进行了驳斥。正是在对拉萨尔的《济金根》的批评中,恩格斯明确地提出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完善的关于革命悲剧的定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革命原则立场。  相似文献   

9.
悲剧是代表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与阻碍社会发展的旧势力的冲突中最终以进步力量的牺牲与暂时失败为特征。从社会与历史相结合的角度探讨悲剧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悲剧理论的重大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光辉思想体现在对拉萨尔剧本《济金根》的评论中。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研究恩格斯的《致斐·拉萨尔》这封信的文章往往将信中关于“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的论述,看成是悲剧的定义或公式,或从中阐发出一套革命悲剧的理论来,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显示出其伟大意义。然而,这些论者在做出判断和阐发的时候,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密切联系拉萨尔《济金根》一剧的具体内容,探讨了恩格斯有关悲剧冲突论述的特定内涵。指出:“历史的必然要求”应该是恩格斯自己对十六世纪国民革命运动的经验总结:“贵族的国民革命只有同城市和农民结成同盟特别是同后者结成同盟才能实现”,这特定时代,特定环境的历史必然要求,是由当时阶级斗争的客观情势所决定的,并非艺术形象济金根的个人动机所能替代得了的。“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则是指济金根等人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让曾经坚决反对解放农民的贵族真正团结那些强烈要求解放的农民联合作战。这在众多有关论说中堪称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对拉萨尔剧作《济金根》的批评,成为悲剧思想发展史上的转折性文献。在这些文献中,马克思恩格斯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既有悲剧理论,提出了"现代悲剧"观念,并阐发这一悲剧类型的历史的和美学的要求。他们指出并不存在所谓理念论的悲剧,只有社会历史的矛盾和冲突导致现实悲剧;社会历史的变动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和悲剧艺术的真正内容;历史变动是否合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或者说是否合乎历史理性,才是判断历史变动是否构成悲剧的内在准则。他们在批判理念论的悲剧观的同时,还提出了现实主义剧作和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即悲剧或文学作品要做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历史理性和美学要求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悲剧观的形成实质上与作家不同的世界观具有一种深刻的血缘关系。本文提出马克思主义悲剧观的构建最初遭到了拉萨尔的充满想象力的碰撞而形成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两个悲剧观念的歧异。马克思恩格斯紧紧截住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从悲剧根源开始然后联系人物塑造、主题选择、历史真实以及社会条件、典型环境、阶级倾向、悲剧冲突尤其是客观世界的必然性等重要内容集中打击了拉萨尔的所谓悲剧构成因素、悲剧表现内容的恶劣观念,并以此解决了许多年来众说纷纭的关于悲剧理论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八五九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复信斐·拉萨尔,就其剧本《弗朗茨·冯·济金根》表现的唯心主义悲剧观念,给予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同时从正面阐明了他们对悲剧的看法,为悲剧理论的建设奠定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恩格斯在他的信里,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一八五九年在致斐迪南·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著名的悲剧论断:“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由于话说得较为简括,因此在长期的悲剧讨论中,人们对此颇多分歧。这一论断的深刻内涵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遍意义?这是个十分棘手而又充满魅力的题目。  相似文献   

16.
三、文艺创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恩格斯不仅阐明了文艺创作的性质 ,提出了无产阶级文艺创作的美学要求 ,而且还在总结文学史上许多重要作家的创作经验的基础上 ,深入地论及了文艺创作这种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生产的各个层面 ,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带有普遍规律性的创作理论问题 ,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创作理论的基础。1、艺术表现——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论拉萨尔的历史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时 ,针对他创作中不从生活真实历史出发 ,而从主观观念出发 ,提出了要“莎士比亚化”,不要“席勒式”地表…  相似文献   

17.
周恩来同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性格的塑造,十分重视。他在《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指出:“性格是各人不同的”,“写出性格来就会有不同的人物”。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如此。马克思批评拉萨尔的悲剧《弗兰茨·冯·济金根》:“我感到遗憾的是,在性格的描写方面看不到什么特出的东西。”恩格斯批评倍克的悲剧《绍尔》:“倍克——他那漫无边际的混乱的空想使他不能塑造出性格来”,都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性格的塑造,在文艺创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关于悲剧问题的讨论中,有些文章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拉萨尔之间关于悲剧问题的论战,有的还专门就恩格斯的一个提法,即“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展开了争论。今年以来,《光明日报》发表了几篇文章。其中董学文同志的文章(《谈谈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观》,一九七九年一月十九日《光明日报》)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致拉萨尔的信中,“提出了著名的革命悲剧原则”,认为恩格斯的这句话,“对革命悲剧说来,具有科学定义的性质”,对今天“依然是适用的”。程代熙同志的文章(《关于悲  相似文献   

19.
1859年4月、5月,马克思、恩格斯分别应拉萨尔的请求就他的历史悲剧<济金根>剧本发表意见,二人在以此为内容的两封信中指出:深刻的悲剧应当反映历史前进的进步力量与阻碍社会发展的旧势力的冲突并表现进步力量暂时的失败.这一理论集中体现了马恩建立在科学的文艺学、美学思想基础之上的对悲剧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 恩格斯在给拉萨尔的信中,谈到剧本《弗兰茨·冯·济金根》时,有这样一段话:“您的《济金根》完全是在正路上;主要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他们的动机不是从琐碎的个人欲望中,而正是从他们所处的历史潮流中得来的.”对于这段话应该怎样理解呢?我认为,这是恩格斯对作品中典型人物社会本质的最基本的概括。在这段话中,除了对《济金根》有所肯定外,至少还说明以下两个问题:一、典型人物的共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的基本内容是阶级性,但不等于阶级性;二,典型人物的行动动机不能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