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永州地域的文明发展形态,首先有先楚文明期,主要体现为舜帝君臣在苍梧南北的大量活动;其次为楚文明时代,从鬻子到屈原,文献传衍至今;其次有汉晋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唐之元次山、柳河东,宋之周元公、三苏父子、胡安国胡寅胡宏父子、张浚张栻父子、蔡元定蔡沈父子等等,圣贤并出,衣冠萃聚,謦欬亦传衍至今;惟汉晋诸贤,载在《零陵先贤传》中诸人,事迹星散,今人罕论。吴榕甫先生,生平遭际民国、共和国之替,事迹介于寓贤、乡贤之间,一日,先生哲嗣吴同和前辈见示其诗词遗稿,都十余首,予拜读之,觉其典雅,觉其珍稀。昔元次山尝叹"零陵徒有《先贤传》",若吴榕甫先生,其遗文散墨不当首予表彰乎!  相似文献   

2.
赵氏春秋集传序东山赵子常①先生.元季师事九江黄楚望②传《春秋》之学,著《属辞》、《补注》、《师说》三书。为《三传》之学者尊称之。先生复有《集传))15,卷,则先《属辞》而成者,自序言:"策书之例十有五,而笔削之义有八。"迨后《属辞》成,以《集传》义例微有未合.更须讨论。至正壬寅③,先生再著其书至昭公二十七年,以病辍笔。门人倪尚谊援先生之义续成之,即今书也。先生常谓《属辞》特推笔削之权,而《集传》大明经世之志,必二书相表里而后《春秋》之旨方完。则是书宜与'《属辞》并行也,明矣!予得千顷堂藏本,因论次…  相似文献   

3.
两晋南北朝时期之史书以僧人传记最为发达,但是其后僧侣传记散佚非常严重。《高僧传》是留存至今的唯一一部较为完整的关于僧侣事迹的综合性质的传记。自从其问世之后,历代对该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对《高僧传》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回顾,明了其研究中的不足和空缺,对于避免《高僧传》研究中课题的重复撞车,对于《高僧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意义都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4.
“先生”作为一种称谓,在我国已有相当长的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指的对象不尽相同。“先生”的字面意思是“先”“生”两个语素意义的结合,即“始生子”。《诗·大雅·生民》: “诞称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 “先生,首生也。”“先生”由其“首生”之义引申用来指父兄。《礼仪·有司》:“其先生之(?)(郑玄注:(?),俎也),折胁一。”郑玄注: “先生,谓父兄。”意思是有  相似文献   

5.
福州先贤陈恭甫先生人格高尚、经术精深、修身立学、作育人才,洵称嘉庆、道光间之东南大儒。他不仅是《经郛》之实际编纂者,还与《清国史》儒林、文苑传之编纂有莫大之关系,是其实际的创编者。陈恭甫先生一生,不仅课徒授业、著书立说,其实事求是、不尚虚文、经邦济世、忧国忧民的作风,更给晚近学术界留下了不朽之学人精神。  相似文献   

6.
一陆龟蒙有两个颇具特色的雅号:一曰“江湖散人”,二曰“甫里先生”。他为此曾写过两篇自述体的散文,一为《江湖散人传》,二为《甫里先生传》。在这两篇著名的传记中,作者为我们勾勒了两个迥异其趣的自我形象。读《江湖散人传》,立刻会让我们想到陶渊明的自述体散文《五柳先生传》,想到那位典午末世的隐士,生活在大唐季世的陆龟蒙,在这篇脍炙人口的《散人传》中给  相似文献   

7.
唐诗人张彻,新旧《唐书》无传,仅《张弘靖传》稍及之。彻为韩愈从女婿,韩愈有《故幽州节度判官赠给事中清河张君墓志铭》(以下简称《墓志》)、《祭张给事文》(以下简称《祭文》)。然二文所载事迹亦均侧重叙述其长庆元年被害之事,新旧《唐书·张弘靖传》所本即此。长庆元年之前事迹,史籍未载,阙焉不详。彻生活于贞元、元和间,与同一时代著名诗人过往甚密。今考之于同一时期诗文,钩稽其事迹行实。张彻之字未详。排行老大。《墓志》云:“张君名彻,字某。”其他史料亦均未涉及其字。李贺有《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诗。又有《酒罢张大彻索赠诗》,自注:“时张初效潞幕。”是“潞州张大”即“潞幕”“张大彻”。又白居易有《醉后走笔酬刘五主簿长句之赠兼简张大贾二十四先辈昆季》诗。岑仲勉《唐人行第录》谓李贺诗中之张大为彻,是;而谓  相似文献   

8.
南宋,史家辈出。陈均著有《皇朝编年纲目备要》其人其书虽不足与李焘,李心传等比肩媲美,却也值得重视。伹陈均终生不仕,正史无传,致使生卒无考,事迹不详。长期以来,未见有文考其生平,遂不揣谫陋,试予考索,或可有裨于史学史研究。一、生卒考陈均,字平甫,号云岩,又号纯斋,兴化军莆田(今属福建)人.其传记资料,除去明清人转手他引者外,较为完整且有史料价值者当推《庸斋集》卷六《陈平甫墓志铭》。作者赵汝腾乃赵宋宗室,陈均是其“再  相似文献   

9.
苏涣是中唐时期的诗人,经历曲折,《唐·艺文志》有诗一卷,已佚,唯剩《中兴间气集》所辑三首变律格诗及《赠零陵僧》一首。其人因被杜甫倾倒,才留有事迹传世,虽然诗人有作品传世,却并未受到当时乃至于后世的重视,本文认为对其诗歌的分析更能了解诗人生活及其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0.
陈亮字同甫,世称龙川先生,他不仅是南宋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而且是当时一个颇有成就的词人.一九七四年中华书局印行的《陈亮集》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一九八○年唐圭璋编订重印的《全宋词》也共收他的词七十四首,可见他的词现存仅只此数.据《陈亮集》注,这七十四首词的出处是:《龙川文集》三十首、《宋元三十一家词·龙川词补》二十八首、《全芳备祖》八首、《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五首、《永乐大典》三首.  相似文献   

11.
蒋鏊,字汝济,号湘崖。明代零陵地方文人,明清地方志中时常称其为“蒋湘崖”。蒋湘崖与阳明山文化有密切关系,在秀峰禅师创建道场、涅槃坐化、崇为“七祖”的过程中起过很大作用。蒋湘崖的生平事迹散见于明清时期的永州地方志,以及相关的明人文集、刊本中。文章试对这些分散的史料作综合性的整理,勾勒、还原蒋湘崖的生平、交游等相关事迹,为阳明山文化提供史料依据。此外,文章还试图说明,蒋湘崖生平由儒而入道,在地方志中由《先贤》、《先正》而进入《仙释》,这种分裂的形象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普遍处境,是明代文人生活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永州虽地处荒服,但素有修志的优良传统,据文献考证,其所遗存下来的志书,至今仍是湖南省内所发现的最早的刻本方志。从蜀汉时期司马彪的《零陵先贤传》到唐代柳详编撰的《潇湘录》、韦宙编撰的《零陵录》,再从宋代陶岳撰的《零陵总记》、柳拱辰撰写的《永州风土记》、宋刚中撰编的《永州图经》到明代林士标编撰的《永州府志》,再从明虞诚修编的洪武版《永州府志》到清吕恩湛修编的道光版《永州府志》,断断续续先后编纂和修订过近20部志书。但其中多已散佚和失传,目前能够见到全书仅有6部,分别是明洪武版的十二卷本《永州府志》、明弘治版的十卷本《永州府志》、明隆庆版的十七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九年版的二十四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三年版的《永州府志》、清道光版的十八卷本《永州府志》。纵观这6部现存府志,其最有价值的为清康熙九年版的《永州府志》,该部府志在国内已失传,199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从日本影印回国,属国内罕见方志。该部府志的最大特点有三:一是史料翔实,二是体例独特,三是艺文繁富,该《府志》中保留了许多像《潇湘赋》等一类的独家辑存的历史文献,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往旧先贤治学,有舔笔就抄、扪石手拓之说。元人韩准《苏门山》诗云:“扪石看题咏,临池忆钓游。何时卜归隐,明月载孤舟。”清人曾镛,字在东,一字鲸堂,晚号复斋,浙江泰顺人,学者称为复斋先生。所著有《复斋文集》二十一卷,《复斋诗集》四卷,合为《复斋全集》。嘉庆中来湘南,任东安知县,道光《永州府志》载其朝阳岩诗云:“趁凉扪石认镌题,苔文斑驳古篆灭。少憇还上岩上祠,烟林日落渔火憇。”予在零陵有年,得友朋诸生之助,搜访古人遗泽,出而扪石,归作夜话。  相似文献   

14.
永州虽地处荒服,但素有修志的优良传统,据文献考证,其所遗存下来的志书,至今仍是湖南省内所发现的最早的刻本方志。从蜀汉时期司马彪的《零陵先贤传》到唐代柳详编撰的《潇湘录》、韦宙编撰的《零陵录》,再从宋代陶岳撰的《零陵总记》、柳拱辰撰写的《永州风土记》、宋刚中撰编的《永州图经》到明代林士标编撰的《永州府志)),再从明虞诚修编的洪武版(《永州府志》到清吕恩湛修编的道光版(《永州府志》,断断续续先后编纂和修订过近20部志书。但其中多已散佚和失传,目前能够见到全书仅有6部,分别是明洪武版的十二卷本《永州府志))、明弘治版的十卷本《永州府志》、明隆庆版的十七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九年版的二十四卷本《永州府志》、清康熙三十三年版的《永州府志》、清道光版的十八卷本《永州府志》。纵观这6部现存府志,其最有价值的为清康熙九年版的《永州府志》,该部府志在国内已失传,1990年书目文献出版社从日本影印回国,属国内罕见方志。该部府志的最大特点有三:一是史料翔实,二是体例独特,三是艺文繁富,该《府志》中保留了许多像((潇湘赋》等一类的独家辑存的历史文献,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5.
《四库提要·(李贺 )昌谷集》 ,余嘉锡先生已有辩证 ,今补四则。一、《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事迹具《新唐书·文学传》。”“《文学传》”当为“《文艺传》”。贺事具《旧唐书·李贺传》、《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传》、李商隐《李长吉小传》等。新、旧、《唐书》皆谓李贺曾作“协律郎” ,然实为“奉礼郎”之误。贺有《始为奉礼忆昌谷山居》诗 ,又《听颖师弹琴歌》有“奉礼官卑复何益”之句可证。二、《四库提要·昌谷集》云 :“贺系出郑王 ,故自以郡望称陇西。”考新、旧《唐书》 ,唐代有两个郑王。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从父李亮 ,武…  相似文献   

16.
通过考释,指出吴金华先生《〈宋书〉校点续议》所引《宋书·恩俸·王道隆传》“道隆忽召镇军将军刘动于石头”之“忽”字,并不悖于义理,不必看作“急”之形讹;逯钦立先生《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长子生时陶三十五岁”的说法是不正确的;《汉语大词典》对“约指”之释义、引例,都有不当之处。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在清代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更是成就非凡。《经义述闻》是王引之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并合有此父子二人的语言学思想。王氏父子之所以能在训诂方面取得如此巨大之成就,这与他们采用科学的训诂方法是分不开的。其中之一便是将统计方法运用于其具体的训诂实践。《经义述闻》中,王氏父子用统计方法明词义之是非、辨用字之讹误、证文字之脱衍,解决了训诂方面的许多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是否到过零陵?古今学者都未得出较为一致的意见。 清人王琦《李太白年谱》说:“开元十三年乙丑,太白出游襄、汉,南泛洞庭,东至金陵、扬州,更客汝海,还憩云梦……”。“乾元元年戊戌,终以永王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三峡,至巫山。”“未至夜郎,遇赦得释。还憩江夏岳阳,复如寻阳。”据王谱考证,李白似乎只到过洞庭,没有涉足零陵,黄锡圭《李太白年谱》,肯定了李白到零陵的游踪,他认为李白是在流放夜郎途中游零陵的。而郭沫若的《年表》则认为李白流放获释后来过一次。此外,近来出版的王伯祥的《增订李太白年谱》与八三年编写的《永州文物志》,均无李白至零陵事迹。中华书局出版的小册子《李白》,对李白至零陵事也说得较含混。笔者认为,李白一生到过零陵两次:一次是年轻时期出蜀远游,一次是流放获释后返回途中。  相似文献   

19.
新出《辞源》“文心雕龙”条著录:“南朝梁刘勰著。十卷,五十篇。以文章雕缛成体,取战国齐人驺衍别名雕龙奭为义,故称《文心雕龙》。其书论文章之体制及其工拙。自隋唐即通行。……”“驺衍别名雕龙奭”是错误的。案《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先孟子。其次驺衍,后孟子。……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子、田骈、驺奭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  相似文献   

20.
正高楼广厦锦成堆,几觅残碑旧梦回。常忆先贤讽咏处,风风雨雨明诗台。这是民国元年(即1911年),李根源先生在解放腾越首义的事情后,为了标榜文事、张扬先贤,在当时已经成为"旧中军署"的铁楼街——张志淳和张含父子故居的荒草瓦砾中寻觅到当年"明诗台"亭台碑铭的旧址,重新立下"明诗台故址碑"时,特意写下的一首《七言绝句》,作为纪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