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市商民俗风情,其中涉及最多的行业为餐饮旅店业、色情娱乐业、典当业。这些市商风俗的描写表现为亦蒙亦汉、亦南亦北、亦古亦今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情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之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市商风俗文化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中因剧情和反映生活之需要,保存了大量的服饰民俗风情,其中不乏冠衣履衣风俗的描写,男冠中有唐巾、抹额(又称抹头、包头)、磕脑等,而女冠中有包髻等。冠衣中述及皮鞋、布鞋、麻鞋、木履以及缠足妇女所穿的"半弓"和非缠足妇女穿的靸鞋之类。表现为亦蒙亦汉、亦南亦北、亦古亦今的特点,呈现出元人在民俗风俗上的包容性、承传性、变异性诸特色。从剧情上表现和发展的需要上看,元剧中的服饰风俗文化的展示是附着在剧情和剧中人之上的,因而这种习俗的展现不是平面的静止的,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正因为有了这些真实生活习尚的描述和表现,才赋予戏剧深广时尚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菲律宾的华文作家注重以文化的视角观照异域生活.菲华文学在语言使用上受到中原文化的濡染,并透出中原民俗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深沉底蕴.菲华文学对中原文化的承传更多地表现为对尊儒重道、怀土念祖、儒商之道等中原文化精神的承传.菲华文学对中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既饱含着菲华作家与中原文化源远流长、血浓于水的亲情,又生动地展现了中原文化特有的历史震撼力和时空穿透力.  相似文献   

4.
江西旅游文学与民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地域山川秀丽、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它赋予了旅游文学神奇之气和天籁乡韵。旅游文学对乡村丰富的民俗风情的反映,呈现出地域性、多样性和承传性的特点。民俗文化为旅游文学提供了广阔的表现领域,旅游文学深深地植根于乡村的土壤,它是本土风俗和乡土文化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作为饮食中最基本的主食之一,面食在元剧中因剧情需要得到较充分反映。各式各样的面条、异彩纷呈的饼食以及馒头、和铬等,充分展现了元代面食饮食的丰富性;既可观照中华民族饮食化的承传性、变异性及创新性,又能反观元剧在反映现实生活上的真实性、多样性和鲜活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陈冬曼 《成才之路》2009,(33):39-40
乡土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承传乡土民俗文化,乡土民俗文化又促进语文教学,乡土民俗文化具有辅助教学、德育教育、知识积累和审美教育等功能。本文试以本土民俗文化为例,谈谈民俗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师生的生命姿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高度与质量。现实的教育生活中,教师在繁忙中困惑,学生在重压下异化。本真的教育生活呼唤鲜活生命姿态的回归,让教师的生命充满个性、理想与闲暇,让学生的生命充满活力、自由与梦想,教师和学生鲜活生命姿态的真实相遇才是教育生活之真正需要。  相似文献   

8.
湘西地区由于长期处于信息封闭和多民族聚居等特殊环境中,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绚丽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这些独特的地方文化资源在表现手法上多采用虚拟和夸张等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正是动画艺术的重要特征。因此,这些民俗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与表现就更加自然。  相似文献   

9.
尽管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生活的时代大致相同,但他们的创作却有许多不同之处。从两人的同名剧《埃勒克特拉》入手,分析了他们创作上的不同,也对这些不同进行了简单的评价。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创作之不同,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常用的创作手法、剧情的结构和戏剧精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舞台真实"是旅游人类学一个重要的理论。对于旅游目的地人们的生活,有学者提出了"前台"和"后台"的理论。这实际上有将展演的民俗文化与旅游目的地人们的生活割裂开来的嫌疑。从哈尼山寨箐口村的调查可以看出,当地展演的民俗文化是经过了一定建构的。虽然与传统显得不太一样,但旅游中展演的这些民俗文化依然是为人们的生活需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的人格与心态,思想与行为,是炎黄子孙的标识.中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主要方式及手段,其对民俗文化的承传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都或多或少地蕴含着、浸染着民俗文化传统.而长期以来,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我们有些语文教师对语文教学承传优秀民俗文化这一责任却疏忽了、漠视了.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是一个具有丰富民俗文化宝藏的多民族地区,由于各民族所处的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上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民俗文化。新疆多民族民俗学学科建设在新疆民族文化建设及其学术建设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集中表现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绚丽多姿的焰火、色彩斑斓的服饰、充满想象的吉祥数和吉祥色、神秘莫测的太极圆阵和太极表演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元素,为这部“艺术之美的杰作”增添了无限光彩。从民俗学视角解读这些民俗文化元素及其内涵,可以看出,它们深刻表现了中国人乐生祈福的文化心理,中国民众对和谐的崇尚、团圆的向往、未来美好的企盼,也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精神和大国文化的气度。  相似文献   

14.
都邑赋中的民俗文化,是都邑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文化的描写,也是一个都邑社会、民俗生活的文字再现。这些内容为后人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民俗节日提供了重要资料。上巳、清明、端午属于重要的民俗节日。这些民俗节日及节日中的重要活动,在历代都邑赋中都有着丰富的记述。其记述包蕴着丰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是该民族的主要文化符号。音乐、舞蹈和建筑在文化承传和推广上具有时空局限性,某些文化因素极易在后现代语境中流失。侗族诗人杨林的诗集《侗族大歌》收录了600多行的同名长诗和表现侗族生活的多组短诗,向读者呈现了一部整体性的侗族文明史,也将建筑和音乐元素融入,从而使侗族文化进入现代诗写,不仅完成了侗文化的文字转换,也使之进入了现代传媒语境,对侗族文化的现代承传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使人之为人,教育的主要目的和价值便是使人过一种有丰富意义的积极生活,然而随着教育之人文性、当下性、教化性、自由性的消失,教育出现了现代性的危机,失去了它应有的品性,如何让教育丰富鲜活起来,如何重建这些教育的应然品性,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开发皖北民俗文化资源,提升区域文化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北民俗文化是在皖北自然地理和人文环境中形成、发展和不断变化的各类生活事象,是皖北各族人民世代辛勤劳动和生活智慧的结晶,在内涵上体现出皖北地域之物质形态、人文言行和民众心理特征,有着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并且在与其他区域民俗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不断丰富发展。依据区域特点对皖北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以整体提升区域文化功能,促进社会经济、文化教育、民族融合等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梅戏《小辞店》的艺术魅力表现为剧情真实,充满生活气息,人物鲜活,语言贴近生活,自然、朴实,表演形式以唱为主,唱腔跌宕起伏,承转有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旨在阐明民俗文化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置入的重要性和意义。通过分析比较中外民俗文化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置入现状,论述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充分合理置入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性在目前国内的美术教材中涉及不够全面合理,美术教育者需要加强教材的解读和认识。民俗文化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有着丰富多样的本土民俗文化素材,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民间美术资源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历史沉淀的优秀传统文化。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民俗文化正逐渐走向边缘化。民俗文化生存的现状不容乐观,所以我们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角度去寻求民俗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之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任务不仅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需要透过这些知识去感受中华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文化素养。民俗文化走进语文课堂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和学生的语文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