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陈姬姬 《大学生》2014,(15):14-15
“终于做完了,终于达到我要的效果了。”在作品从窑门拿出的那一瞬间,侯采薇百感交集。陶瓷制作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每一次开窑,在你把它放进去的瞬间直至再打开窑门的那一刻,都无法预知它最后会出现什么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卷II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将一篇写戴安澜将军的传记作品命名为"将军赋采薇",该命名来源于毛泽东在1942年所作《五律·海鸥将军千古》(又作《五律·挽戴安澜将军》)中的"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唐代王绩《野望》中有"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史记·伯夷列传》有"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诗经·小雅·采薇》更是以"采薇"为篇名,那么,"采薇"具有怎样的含义呢?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7):8
正一条细细的纱布绕过脖子,将拇指大小的金属片固定在喉部,中央小孔不断发出气流的嘶嘶声———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周采薇的呼吸"器官"。上初中的第一堂课,老师命令周采薇摘掉脖子上的项链。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周采薇笑着用力说:"老师,这‘项链’摘不掉。"  相似文献   

4.
一条细细的纱布绕过脖子,将拇指大小的金属片固定在喉部,中央小孔不断发出气流的咝咝声——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周采薇的呼吸"器官"。上初中的第一堂课,老师命令周采薇摘掉脖子上的项链。在  相似文献   

5.
<正>《采薇》一诗在解读过程中,有三处疑点,现献疑如下:一、前三章诗中对于"时间"的解读前三章诗采用"重章复沓"的艺术手法,层层推进,不断渲染。"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第一是表现了士卒戍边生活的艰苦,粮草不续,以野生薇菜充饥;第二是暗示了时间的推移;第三是渲染了戍边士卒思归而不得的痛苦与焦虑之情;第四是使诗作在音韵上具有音乐美,朗朗上口,易于吟唱。  相似文献   

6.
周律诚 《文教资料》2010,(24):13-15
作为清代乾隆年间著名的女诗人,王采薇给后世留下了许多较有影响的作品。本文旨在从真挚之情、闲适之趣、性别意识的初萌三个方面对王采薇诗集《长离阁集》思想内容进行剖析,以期更全面地反映王采薇的生存状态和诗歌概貌。  相似文献   

7.
许穆夫人     
正故事梗概春秋时期,戎狄灭邢之后,又窥伺卫国。面对卫国危难之际,素有强烈报国情怀的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穆姬(许穆夫人),对其兄侯卫懿公的昏庸无道淫于玩鹤益加不满。一次公主在游猎归途中,恰遇官兵抢粮,目睹惨景,她果断令其官兵还粮于民,并救下了侠女采薇。公主回京即向兄侯报告:边关军情及哀民苦情。同时大胆谏兄侯散鹤恤民,以振朝纲。谁料,激怒兄侯,与妹玦别!并和内奸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采薇》写于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是一篇含意深刻,很有艺术特色的历史小说。它主要根据《史记·伯夷列传》,并把《史记》的《周本纪》、《齐世家》、《殷本纪》,《尚书》的《泰誓》、《武成》,以及蜀汉谯周的《古史考》,汉刘向的《列士传》,明王三聘的《古今事物考》等书中的有关材料组织进去,浑然一体,意义翻新。茅盾曾称它“巧妙地化陈腐为神奇”。又说:“《采薇》无一事无出处;从这样一篇小说就可以窥见鲁迅的博览。”这说明《采薇》是鲁迅匠心独运的杰作。本文想就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以及作品的现实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侯方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的诗歌创作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以诗纪史,加之在创作中揉进了个人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恨,使他的作品在情感上更易打动人的心灵.他的诗歌同明末的"云间六子"以及清初的"江左三大家"的作品合力构成悲壮的时代组曲,展现了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0.
一条细细的纱布绕过脖子,将拇指大小的金属片固定在喉部,中央小孔不断发出气流的嘶嘶声——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周采薇的呼吸器官。上初中的第一堂课,老师命令周采薇  相似文献   

11.
王夫之对《诗·小雅·采薇》末章"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评语,是其对《采薇》断章取义式的解读。从《采薇》的主旨来看,其末章并未"以乐景写哀,也谈不上"以哀景写乐",而是以杨柳、雨雪的景物转化来表现感时伤事之情。  相似文献   

12.
因社会环境、个人遭际及家学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明末清初的才子侯方域对"诗圣"杜甫推崇备至.这种崇敬之情,在侯子的诗论和诗歌创作中均有体现.通过对杜甫的学习,侯方域创作了不少具有"诗史"精神的作品,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推动了明末清初杜诗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侯方域在诗论和创作方面对杜甫的接受,并探究了侯子推崇杜甫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桃花扇》中的"扇子"是一把独特的道具,它贯穿了侯方域李香君爱情以及国家兴亡的始末,在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侯李爱情的各个阶段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一是作为定情信物,二是作为斗争武器,三是作为传情物件,四是作为斩情利剑;其次它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侯李悲欢离合命运的象征,也是南明王朝兴亡的象征,同时也是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的体现;再次它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统摄全局的结构,加剧戏剧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有利于悲喜情节的互化。本文就是从其阶段特征、意蕴内涵、艺术效果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桃花扇》中的"扇子"。  相似文献   

14.
1992年2月14日,在西方情人节的这个美好日子,一个小女孩降生在湖北宜昌周家,父亲周云逸是一位喜欢艺术的摄影师,因为酷爱《诗经》,就用诗经中的名篇《采薇》作为女儿的名字,"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两岁时,周采薇就被诊断患有严重的先天性心脏缺损。心型修补手术后,她气管受损,不断增生的肉芽让气管中只留下发丝般细小的空隙,无  相似文献   

15.
侯方域分别以"壮悔堂"和"四忆堂"命名他的文集和诗集,有其深刻寓意。但对于"悔"与"忆"的真正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作者并没有十分确切的文字说明,而这些问题对于我们解读侯方域的作品和评定他的名节至关重要。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成为后代研究者的兴趣所在。虽然前代研究者做了不少努力,但主要着力于侯方域名节的争论,在文本解读方面做的不够。通过对《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的文本解读,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以及对侯方域故居的走访,从多元化的文化视角进行分析,希望为这些问题找到一个更客观、更公正、更合理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当我们读不懂"雨雪霏霏",当我们读懂了它却不明所以,无法说出它的美,这便是没有把握门道。顾随先生所做的,正是通过寻常所知的文本,打破阅读中不知其所以然的障碍,  相似文献   

17.
1958年3月,《百合花》于《延河》上发表后当即得到茅盾先生的高度评价:"它是结构谨严,没有闲笔的短篇小说,但同时它又富于抒情诗的风味。"~([1])历经六十年的风雨洗礼,《百合花》的主旨终于由"十七年文学""歌颂军民血肉关系"~([2])回归到当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3]),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艺术风格所形成的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终于得到人们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作品比较以下面几篇作品为例:《诗经·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事件上昔日离去对比今日归来,环境上杨柳依依对比雨雪霏霏,主题上昔日乐景哀情对比今日哀景乐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王夫之《姜斋诗话》)。再次诵读这首诗,我们的眼前依然立刻浮现出主人公满脸沧桑的艺术形象,耳畔会立刻回荡起主人公沉重的叹息声,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19.
试以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来解读台湾新世代作家朱天心的《采薇歌》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从弗洛伊德的恋父恋母情结和“本我、自我、超我”人格三结构说来诠释小说主人公与已婚男人的畸恋和堕落历程,并从中寻找朱天心作品与张爱玲作品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20.
鲁迅后期所写的5篇历史小说《理水》、《采薇》、《出关》、《非攻》和《起死》,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三家“显学”儒、道、墨作了深刻的反思:《采薇》是抨击儒家的,《出关》和《起死》是批判道家的,《理水》和《非攻》则是肯定和赞扬墨家的。通过这些作品,鲁迅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眼光,弃儒、道而扬墨,以反传统的态度重估了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