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一位老师教第一册(《鸡鸭鹅》一课时,她把放大的图片往黑板上一挂,站在画有鸭和鹅的一边,拿着教鞭,指着画有鸡的一边问学生:“这边画的是什么?”又指着身边的鸭和鹅问:“那边画的是什么?”学生跟着老师的指挥棒一一回答了,同时又学了“这”和“那”两个词。为了比较鸡、鸭、鹅的多少,她又指着鸡说:“这里画了几只鸡?那里画了几只鸭、几只鹅?”但没想到,在这位老师随便站在一个地方指着图,学习“这”和“那”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2.
谐趣吧     
想不到老师在操场上遇见一个新入学的小学生。老师用脚在地上画了一道杠,问这个学生:“这是什么字?”学生看了半天回答不出来。老师生气地说:“昨天我在黑板上不是已经教给你们一个  相似文献   

3.
“小朋友们。请看看这几幅画。画上都有什么?”老师问,学生回答:“有妈妈和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这些画是谁画的吗?”“想”!“好,那下面就让老师给你介绍一下画家和画面内容吧!”于是老师就开始了她的讲解,刚开始学生还是听的津津有味,但老师讲了几分钟后,  相似文献   

4.
一位老师教看图拼音识字“日、月、水、火”。她首先出示日、月、水、火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这四幅图片,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日、月、水、火各自有什么特点。有的学生说:“图上的太阳很圆。”有的说:“图上的火苗很红,像个火把。”还有的说:“月亮弯弯的,像个小船。”学生纷纷说出了这些事物各自的特点。接着老师说:“你们想知道古人写的日、月、水、火是怎样的吗?”学生兴趣盎然,渴望知道古人对日、月、水、火的写法,于是,老师分别在图下面板书:老师问:“你们看看这几个字与图画有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爱     
在小学校的一间教室里,有几名学生。一个学生天真地问老师“老师,什么是爱?”老师觉得这个孩子提出的问题十分有意思,值得好好回答。当时正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于是老师要求学生到校园里去玩儿,并在重返教室时带回一样他们喜爱的东西。孩子们都迅速地跑到外面。在他们回到教室后,老师说“:我希望每个同学都拿出自己带回的东西。”一个学生回答说“:我带回了这朵鲜花,它好看吗?”第二个学生说“:我捉到一只蝴蝶,你们看,它的翅膀多漂亮呀!我会把它收藏起来。”第三个学生则说“:我抓到一只小鸟,它是从树上鸟巢中掉出来的,你们看,多好玩儿啊!”就…  相似文献   

6.
上课了,李老师在黑板上挂出一幅图。图上画了一只大耳朵,小朋友都摸摸自己的耳朵,齐声喊道:“耳朵!耳朵!”李老师微笑着点点头,问道:“小朋友说说看,耳朵有什么用场?”小明抢着举手说:“听唱歌。”李老师又问:“还有呢?”  相似文献   

7.
正一、要有学习语言的意识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教材中的哪些内容、哪些辅助材料,可以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语言的平台。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出示了一幅挂图,问学生图上画了什么,学生说画了大树、猴子、太阳、狮子。接下来老师就问学生,狮子吃到猴子了吗?进而引出一段儿歌。这个教学环节中,那幅挂图起的是什么作用?仅仅只是为了引出今天的教学内容吗?显然,我们  相似文献   

8.
今天下午,刘老师和我们一起闲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想考考你们。一棵树上有5只乌,猎人对着其中的一只鸟开了一枪,你们说,树上还有几只鸟?”刘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哄堂大笑起来,纷纷发言。有的说:“太简单了,我3岁时幼儿园的老师就讲过了。树上没有鸟了,一只被打死了,其余的都被枪声吓飞了。”有的说:“我5岁的时候就听奶奶说过,树上没有鸟了。”还有的说:“我早从课外书上看过了,树上应该没有鸟了。”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抢着发言,刘老师却在一旁笑着,对同学们的发言不作任何评论。刘老师的这一反常表现让我感觉到:刘老师的问题决不会这么简单,后面一定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在班上听了一堂美术课。美术老师教学生用蜡笔水彩画“春天”。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一名在我眼里的“差生”竟第一个交上了一幅春树图,远看那幅画,丝丝嫩绿透着浓浓的春意。具有创新意识的是,他在树上画了几只小鸟,在右上方画上了太阳,地上是绿草坪。由此可见,他心中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多么清新啊!而这么好的孩子我却认为是“差生”。更让我吃惊的是,其他几名“差生”的画也被美术老师贴在了黑板上,让全班学生观摩。这些“差生”的  相似文献   

10.
一、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眼睛 ,就是让学生去观察 ,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机会 ,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去捕捉数学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新教材最为突出的特点 ,是在每节课都提供了一幅生动有趣的情景图 ,每幅图中都蕴含着相应的数学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 ,一定要解放学生的眼睛 ,让学生去观察 ,去说一说情景图都有什么 ,都在干什么 ,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从而多角度地提出数学问题。在教学 1 0的加减时 ,学生通过充分观察情景图 ,捕捉了许多数学信息 ,从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如 :(1 )树上有 6只猴子 ,树下有 4只猴子 ,一…  相似文献   

11.
笔者曾听了两节效果迥异的数学课,现将这两节课的教学片断摘录如下.案例1“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巩固练习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境:请这节课得奖的同学带着奖品(苹果)上台展示.师:小朋友,看着台上的同学,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话音刚落,学生纷纷举手.生1:我发现得奖的男生有13人,女生只有9人.生2:老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此时,老师眉头微皱“:这是问题吗?”生3:老师,为什么有的苹果大,有的苹果小?生4:为什么有的苹果是红色的,有的苹果是金色的?……几分钟过去了,孩子们的发言都答不到点子上来,教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也没有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虽然心里很着急,口里却一味地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案例2“解决问题”(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一、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瞧!(课件展示:欢乐岛)欢乐岛多美呀!欢乐岛多热闹呀!咱们一起去看看吧.提供信息:出示猴子摘桃图.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分组探究师:认真看图,你们发现了什么信息?(学生讲,课件出示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片刻后,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作前指导1.说话要求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 ,并答出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然后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2 .教学目标1明确几个问题 ,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2确定观察方法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3在叙述图意中要充分发挥联想。4用一段话把图意写下来 ,注意句子之间的联系。3.达标规程 :培养观察思维——展开合理想像——说写结合4 .教学过程(1)培养观察思维说话前首先把几个问题弄清楚 ,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什么地方 ?都有谁 ?在干什么 ?其次 ,引导学生了解图上同学们送给老师的…  相似文献   

13.
在绘画课教学的时候,我尝试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讲授方法,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有一次上课时,为了让学生画出树林里狐狸和小鸟的情形,我首先在黑板上画出一只展翅飞翔的小鸟。鸟儿漂亮的羽毛引起了小学生的注意,纷纷在下面小声说这鸟儿真漂亮。我很快又在旁边画出一棵大树,问学生:“鸟儿在干什么呢?”看见老师在旁边画出大树,有的学生很聪明,马上说出:“鸟儿从树上  相似文献   

14.
上一次我们说到,因为憨憨上的作文班挺有意思,跟屁虫、丁点儿也报名读作文班了。这一次,老头老师(憨憨就这样称呼指导老师的)一上课就说:“我们这堂课边看图边写作文。”跟屁虫嗤了一下鼻子,老师斜了他一眼,继续说:“什么是看图作文呢?用文字把画上的内容写出来,让人看懂,明白画的意思是什么,就是看图作文。”说完,老师拿出一幅画挂在黑板上。画的最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家”字,下面是一头老牛,老牛的背上蹲着一只猴子,在猴子的前面站着一只小鸟。跟屁虫连忙说好玩,丁点儿甜甜地笑着,憨憨却两眼发直。老师见了马上指了一下画上那个大大的“家”字,问憨憨:“这个字你认识吧?”“当然认识,念jiɑ(家)。”跟屁虫在一旁直撇嘴,心里想:这还用问?“既然是家,那么,老水牛、猴子、小鸟他们就是———”还没等憨憨回答,跟屁虫就抢着说:“是一家人。”大家都觉得奇怪,怎么跟屁虫的胆子这样大?憨憨白了跟屁虫一眼。“好,那大家再看它们都是谁呀?”老师偏偏问也是第一天来的、胆子像小猫的佳欣———丁点儿。丁点儿站起来,像蚊子似的一字一句地说:“一个是妈妈,一个是爸爸,一个是孩子。”“你怎么看出来的?”“看那上面的样子啊!”丁点儿一坐下,老师又问上了:“猴子、小...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12、13减几”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小猴偷桃子”的故事:有一次,小猴子看见一个装着桃子的篮子,篮子里有11个桃子,结果小猴子嘴馋偷吃了6个,请问篮子里面还剩下几个桃子?(生答)小猴子觉得桃子特别好吃,就回家把家里的11个小伙伴一起叫上,下山去了。刚下山,它们就看见一棵大桃树,小猴子就全部跑到树上摘桃子去了。树上该有多少只猴子呢?(生答)不一会儿,就有4只小猴子吃饱了从树上下来了,请问现在树上还剩下几只猴子?(生答)  相似文献   

16.
师: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喜欢玩丢手帕,有的说喜欢玩切西瓜,有的说喜欢玩踢毽子……)在校游戏节的时候,我对二(1)班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示下表),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能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人数。生2:我能算出一共有几人……师:我们不但可以把结果填在表上,还可以表示在图上,请每人在图上试试看。(学生纷纷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张画有格子的统计图,独立在图上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我的图上格子不够了,少了2格。”有的说:“老师,我的图上一列只有10个格子,12人表示不下了。”老师…  相似文献   

17.
树上树下     
美术课上,老师叫我们画一画“树上树下”。我好奇地问老师:“什么叫‘树上树下’,怎么画?”老师介绍道:“要画‘树上树下’,先在白纸上画一棵大的树,再画‘顶楼’住着谁,中间又住着谁,最后画‘底楼’住着谁。”老师边说边不由自主地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又在“顶楼”画起了小鸟,在中间画出了小蚂蚁一家正在看电视,“底楼”住着一只小田鼠,正在睡大觉。我“咯咯”地笑了起来,同桌问我为什么要笑,我说:“好玩呀,田鼠白天还在洞里睡大觉,真是懒死了。”我觉得画“树上树下”真有趣,于是也兴致勃勃地动手画起来。指导老师包丽华插图梓廷树上树…  相似文献   

18.
某日,老师在课堂上想看看-学生智商有没有问题,问他:“树上有十只鸟,开枪打死一只,还剩几只?”学生反问:“是无声手枪或别的无声的枪吗?”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神笔马良》这篇课文时,一位老师向学生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来画什么?”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我要画许许多多的树,让美丽的绿色美化我们的地球。”有的说:“我要画很多个机器人,让它们来管理这个世界,让世界不再有战争。”有的说:“我要画宇宙飞船,让人类乘坐飞船到遥远的星球去旅游……”这些想法都很好,这些想法自然也会让老师感到惊喜。学生中也常常有另类高见:“我要画很多很多的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一问题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有的说:“他这种想法是对的。因为,他有了很多的钱以后就可…  相似文献   

20.
观看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执教的《庐山的云雾》(苏教版第六册)一课的教学录像,于老师课堂上那种“实在,有趣”的教学风格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撷取其中几个教学片断与大家共赏。一、审题激趣阶段(教师现场板书课题并请教学生这几个字写得漂亮不漂亮)师:看了这个课题,你脑瓜里面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举手)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庐山的云雾?(老师随手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生:庐山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老师又在题目下画了一个问号)……师:同学们,这几个问题,于老师都明白,你们是想让我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到书里去找答案?生:让我们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