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猎户》中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三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大多数资料都这样认为:写尚二叔、百中老人的目的是为了映衬主要人物董昆,为他的出场作铺垫。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妥。其理由如下: 第一,从题目看,文章题目是《猎户》,作者要写的是猎户的群像。所以,如果说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是  相似文献   

2.
一猎户一(1—2):交代访问董昆的时间和地点,描写一路所见丰收景象。(渲染环境气氛) 二(3—6);写访问董昆途中所忆——旧社会猎户尚二叔和自己跟他打猎的情景。(插叙,映衬对比) 三(7—13):写访问董昆途中绕道访问“百中”老人时所闻——场长介绍(陪衬  相似文献   

3.
《猎户》是高中第二册课本里的第一篇课文。我们在备课时,碰到了一些值得争议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关于课文的选材问题。有些同志认为,这篇散文主要写猎人董昆,而中间却大篇幅地插进对尚二叔和百中老人的描写,这样选材不太恰当。我认为这篇文章的选材是好的。这是一篇记人记事的散文,既是散文,就可以广泛地自由选材。题目是“猎户”,而不是“记打豹英雄董昆”,当然就  相似文献   

4.
这里从五个方面讲一些写人记叙文材料扩展的方法.一、正面侧面相映生辉如果仅仅使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来写人,人物形象往往显得单薄;如果把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两方面的材料就能相映生辉.这不仅扩展了文章的材料,丰富了内容,而且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感染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主题.比如《猎户》这篇文章,先侧面描写回忆尚二叔,场长介绍“百中老人”;最后董昆出场是采用的正面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对描写董昆这一人物起了很好地映衬作用,而且扩展了材料.  相似文献   

5.
《猎户》是以“我”访问董昆为线索来写的,一开头就点出“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接着写“我”在访问途中想起了旧社会的猎人尚二叔,然后写绕道冯岗,顺路拜访“百中”老人未遇,最后写到了红石崖,见了董昆,可以看出文章的线索分明,记叙的顺序恰当,因此尽管时间拉得长,地点转移多,材料琐碎,头绪较多,但还是结构紧凑,条理清楚。  相似文献   

6.
一有些课文,尤其是散文,本身语言优美,结构精妙,如果总是先由教师介绍背景,然后理清作者思路,弄清写作线索,这样一一讲来,老师很累,学生也觉乏味。我教《猎户》一课,采用“故布疑阵,制造矛盾”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分析课文时,我煞有介事地向同学们介绍六十年代文艺界发生的一桩公案,吴伯箫先生写了《猎户》一文向杂志社投稿。杂志社回复曰:“……尚二叔、‘百中’老人与董昆关系不大,似属画蛇添足之举,应删去。拟留访问董昆一节,题也以改为‘访打豹英雄董昆’为好,请斟。”于是引起文艺界一场论战。如你是与吴伯箫先生同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你同意那种观点,请谈谈理由。顿时教室哗然,立即  相似文献   

7.
吴伯箫的《猎户》,是高中语文二册重点单元五篇散文中的两篇讲读课文之一,人教出版社的《教学参老书》河北师大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新探》对它的理解似乎都不得要领,主要是它的主题思想应该怎样理解?它是不是一篇写打豹英雄董昆的访问记?写尚二叔和百中老人究竟是不是为衬托董昆安排的?写访问途中的所见景物究竟是不是为董昆的出场服务的?一句话,其构思、立意和组材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呢?现就我的教学实践和几次备课所得,谈谈粗浅看法.一、主旨所在,"神"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猎户》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想: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这段文字中,共用了一个句中点号(冒号),两个句末点号(问号);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句群。但是,有人认为,这是一个单句,冒号后边是一个句群形式,它充当全句的宾语。(参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1年第10期,第41页)我觉得,这种分析是不恰当的。大家知道,句子和句群有一个根本性的区别,这就是:一个句子无论有多长,也只有一个统一的语调,书  相似文献   

9.
本文是一篇“访问记”形式的散文,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开头到“那山窝就是红石崖”,写“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的途中情景。文章一开头就点出秋收、秋种完毕,正是打猎的好季节。引出了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董昆住在红石崖。在去红石崖走访猎户的路上,作者一方面欣赏深秋的景色和村边场园里的丰收景象,一边也在沉思:从董昆又想到猎人家乡的尚二叔。回忆起他小时候跟着尚二叔打  相似文献   

10.
《猎户》这篇课文有三个问题值得研究。①为什么这篇课文题目不叫《访问打豹英雄董昆》,而叫《猎户》?②老版本中“他(指百中老人)说,‘獾肉好啊,是医治牲口的良药,明天打一只来你尝尝。’”新版本把“是医治牲口的良药”删去,这样修改有什么好处?③课文中“据统计,去年一年他们打猎小组打了四百三十六张大皮子哩。加上兔子和野鸡,足够一千只冒头。”这句是否有语病?  相似文献   

11.
《猎户》主要描写了三个传奇式的猎人形象,他们各具光彩,其中尤以打豹英雄董昆最为鲜亮,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本文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主要特点,就是有实有虚,虚实结合,相映生辉,相得益彰。尚二叔,正面实写,虽然写得较简略,但足以让我们想见其人。他“很寂寞又很乐观”,矮小的茅屋,简单的陈设,炕上铺有狼皮,那“老得发紫的药葫芦”,足以证明他是经验丰富的老猎手。尚二叔爱孩子,爱给小学生讲  相似文献   

12.
插叙是叙述的一种。根据插叙内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它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映衬插叙这种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涉及到的另外人和事,对表现主要人物起铺垫映衬作用,以美衬美,水涨船高。例如:吴伯箫的《猎户》,作者在叙述访问打豹英雄董昆的过程中,插入了对打猎老把式尚二叔的回忆,映衬了董昆的形象,丰富了文章记叙的内容。二、对比插叙这种插叙,在叙述过程中,追忆过去的有关人物事件,从而丰富了故事情节,形  相似文献   

13.
“像”字句不都是比喻句,它除了可以表示比喻以外,还有别的功能和作用,例说如下:一表示同类相比(1)董昆是什么样子呢?可像家乡的尚二叔?(2)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肿得通红……例(1)表示董昆和尚二叔两个人相比,例(2)表示闰土的眼睛和他父亲的眼睛相比。这两个例子都是两个同类事物相比,构不成比喻。二表示想像、猜测(3)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相似文献   

14.
1、高中语文第二册《猎户》中的一句话:“几百箱蜜蜂,嗡嗡扬扬象闹市。”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压缩掉它的修饰成份,所保留的主干是: ……蜜蜂||……象闹市。显然,这是个病句,主语“蜜蜂”和宾语“闹市”也不能搭配。如果在主语“蜜蜂”后面加上“发出的喧嚣声”就能相搭配了。 2、《猎户》中还有一句描写主人公董昆肖像的话:“……宽肩膀,高身材,手粗脚  相似文献   

15.
虚实相生,以虚带实,是《猎户》一文的表现方法之一。 文章开篇,用了三个简洁的短句,交代了访问的时间、地点、对象,明确了全文的记叙中心——“打猎季节”去“红石崖”“访问打豹英雄——董昆”。围绕这一中心事件,文章接下来写了三个猎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意在表现“猎户”群像,而不是单个的“他”;意在体现一种精神,即“猎户”精神:仇恨豺狼虎豹,仇恨一切害人的野兽和强盗;爱护人民,为民除害,不辞艰辛,不避凶险;有过硬的本领,丰富的经验,而不是单个猎户的优秀品质。然而,怎样来表现猎户群像,体现猎户精神。则是颇费思量的。如果只写董昆这一打豹英雄,这固然毫无疑义是写了“猎户”,但无论着墨多少,都不足以表现“猎户”精神,都会使人物  相似文献   

16.
二叔唱山歌     
夕阳把山坡照成金黄色,二叔在山坡上锄地。锄累了,他就拄着锄柄,仰起头吼一嗓子。二叔爱唱山歌,三村六寨都有名。 有个城里人从山下走过,被这乡野的歌声吸引住,就爬上山坡,要给二叔照相。二叔不肯配合。城里人说:“我给你20元钱。”二叔说:“那好吧。”就听从城里人摆布,让他照了一张相。城里人真的掏出20元钱给二叔。二叔却说:“我是看你心诚,才让你照的,不是图你的钱。”城里人很感动,一个劲儿夸二叔纯朴善良。  相似文献   

17.
汉语和英语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们代表着两个不同的民族及其各自的文化,这两种文化其实也代表了世界上两种基本的文化,即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而两种文化间的各种差异,也必然会在汉英互译中表现出来,需要正确地认识和合理地解决。 一、文化差异 著名翻译理论家Newmark Peter说:“文化是某一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及其表现,它以群体特有的语言作为表达工具。”在他看来,文化语言(cultural language)是有别于共通语言(universal language)或个人语  相似文献   

18.
一猎户若"猎户"这标题不变,把课文材料作下面两种构思和安排,与原文相较,请分别说明其高下得失:1、开头不用"我们到红石崖去访问打豹英雄董昆"作为串连人物故事的线索,而改用"我对打猎有浓厚的兴趣,结识了不少猎户,印象最深的有三户",然后顺次记叙和描写,最后作一议论或综  相似文献   

19.
眼(散文)     
干嘛,他一双凝神沉思的眼老是盯着这只黄茸茸的怪岛?这只鸟委实与众不同:它虽有禽类共有的两个扑籁籁的翅膀,却配上一个与众鸟不同的额角耸突的猴头。那天,在猎户家里,他一眼瞧见了三只当地人叫做猴头鹰的雏鸟,如获至宝。他,一个县中学的生物教员,知道这是一种珍贵的名鸟——草鸮(xiāo),便马上自己掏钱买下了。  相似文献   

20.
一 老实说,在我所见识过的猎手中,他的确算个狠角。最近半个月来,已有二十多条狼族精英栽在他手上。不过我也见识过更厉害的。三年前,在我刚刚争得狼王宝座的时候,有个老猎户盯上了我们这个部落。部落中年纪最老的一只三腿老狼一眼认出他就是方圆百里猎户的头儿。猎户们称他“神枪张百中”。老狼断掉的那条腿,就是被张百中贴身的措犬“无影”咬断的。在损失了大小三十匹狼之后,第十一天,我领着一百多头狼把张百中和“无影”困在大青山的峡谷里。张百中打完最后一发子弹后,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