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标记理论是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之一,阐述的是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中,解释了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性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困难。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为我们研究标记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就是从认知的角度来探析析标记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原型-模型论视角尝试对比分析英汉语言被动态标记性特征之差异。人类语言原型共性揭示英汉主动态趋向自然、符合事件发生顺序而不带标记,被动态注重结果、忽视施动、违背事件发生顺序而带标记。英汉语言共轭相生模型相异性同时又表明英语被动态与文体相关,用于强调客观的科技文体中的被动态无标记,而用在赋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文学体裁中的被动态则有标记。汉语被动态与文体关联不大,且使用频率远低于英语被动态更显标记性。标记理论分析法运用于二语习得有助于预测英汉被动句习得顺序,更好指导语言教师拟定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3.
标记理论是布拉格学派首先提出的,其核心是标记概念,它是指语言中的一种对立和不对称现象。继布拉格学派之后,标记理论在语言学及其相关学科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标记概念的应用体现在其对第二语言习得的顺序,第二语言学习的困难以及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等问题所具有的解释力上,而这种应用对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语法项目编排对汉语教学与习得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语言点编排或语法项目的排序应尽可能跟学习者的习得顺序保持一致,从而有效促进学习者习得相关语言项目。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大纲和部分教材中的程度补语句编排、设置与外国学生对该句式各下位句式的习得顺序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文章认为,大纲和教材的编排与设置理应遵循外国学生的习得顺序,在编排程度补语句语法点时,初级阶段可安排T6、T3、T1和T5,中级阶段可安排T7、T8、T9和T2,高级阶段可安排T10和T4,教材中语法点也可依此顺序出现。  相似文献   

5.
儿童语言中亲属称谓词泛化标记成分有“大 /小 /老 /姓 /姓名”等 ,儿童对亲属称谓词的理解和运用 ,对称谓词泛化标记成分的习得 ,与其认知水平相关 ,具有一定的顺序。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克拉申的"词素习得顺序"理论,即在第一语言习得研究中的结论应用于二语习得研究中.通过研究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语法词素习得顺序,对目前英语教学中忽视的问题提出见解.基于"词素习得顺序理论"在第一语言习得中存在的真实性,本论文旨在对目前国内英语教学的客观社会环境与第一语言习得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对词素习得顺序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变更性予以分析,并时当前国内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顺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充当汉语单项定语的语法成分,将汉语单项定语分为12类,以此作为考察项目,对泰国学生的作文语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且运用自然度理论、标记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对考察项目的特性进行了进一步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归纳得出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单项定语的顺序,最先习得领属性定语,最后习得介词短语定语,同时确定了泰国学生习得汉语单项定语的难点,并对教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标记理论认为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某些语言成分(无标记的)比其他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那些其他的语言成分称为有标记的。总的来说,无标记形式的习得要先于有标记形式的习得,因为前项要比后项更为基本、更为自然、更为常用,所以习得起来较为容易。  相似文献   

9.
习得顺序的研究热潮兴起,与心灵主义学派反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背景息息相关。习得顺序研究主要探讨语言习得顺序的学习过程及其规律,成为上世纪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初期的研究重点。一系列学者争相讨论了习得顺序研究中的种种热点问题及争论焦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求梳理出英语及汉语中习得顺序研究的大致脉络。  相似文献   

10.
语言的习得理论一直是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把这一理论应用在教学之中的研讨却不多。本文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引出学习语言的实质:语言的习得,并从语言本身的产生和发展及人们获得语言技能的顺序来分析,普遍语法原则、母语迁移、听的技能以及技能是影响习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阐述了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和情感过滤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针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指出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以便更好地指导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三语习得"和"二语习得"相比较,"三语习得"表现出语言耗损与逆转性、相互依赖的复杂性、认知语言的优势性等特征。笔者从"三语习得"特征入手,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发挥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优势、注重语言能力的保持和以开展三语语际迁移研究工作来优化该地区的外语教育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语言之于第二语言习得有其广泛的理论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在第二语言习得中有着在其他学科中不可比拟的特殊性,它既作为学习者的目标语,同时又是教师教授语言的媒介。因而就要分析教师教学语言的现状,归纳提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基本特点,以引起教师对课堂教学语言的关注,更好的发挥教师话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Krashen的二语习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rashen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由五个假说组成: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及情感过滤假说。这些假说对教学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忽视了习得过程的输出环节;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语言学习和语言习得在学习效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少儿英语教学中发展儿童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应结合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从语言信息输入定位、输入输出定位、教学顺序定位、情感因素过滤方面来创设语言习得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实证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互动式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异同及其基本特征,表明互动式教学在提高学生语言习得能力中所起的作用。实验发现在互动式课堂中信息差的设置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其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学得”与“习得”的概念。通过比较分析可阐明“学得”与“习得”是两种具有不同特点的学习方式,且在不同的学习环境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在大学任务型外语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将两者有机地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其整体优势,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8.
对于出生在聋人父母家庭里的聋儿来说,跟他们的父母习得手语就如同健听儿跟他们的健听父母习得口语一样自然而轻松。那么作为一种以完全不同的形式——通过视觉手势而非听说形式来表现的语言,自然手语的习得与有声语言的习得又有何异同呢?文章以英语和美国手语为例对有声语言习得和聋人手语习得过程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文章还探讨了自然手语习得研究对聋儿早期语言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构式理论主张语言系统是由许多构式相互作用和制约而形成,因此语言习得过程就是构式习得过程。本研究在对学生英语写作输出石化、中式化的现状及原因凋查的前期研究成果上,以“词汇化项→习语化项→能产性构式”的构式发展序列为参照,将构式词汇化项习得引入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并分析研究了该种构式习得与写作词汇输出能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article it is argued that reading skills in the teach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are much neglected in the first phase of seconda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show (I) why reading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general and (2) how to utilise reading in the initial stages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are dealt with: (1) What is the status of reading in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2) Why not focus on listening in terms of the receptive skills? (3) Which different types of texts (books) can be used? (4) How should these texts be used in order to maximise the contribution to language acquis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