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物新闻的文体要求是篇幅尽量短小,内容力求丰厚,所写的人物既要有历史的纵深感,又要有个性特征和生活情趣。这种文约而事丰的特殊要求,决定了它在语体选择上的笔法多变。常见的笔法变换是交替使用粗线条勾勒和工笔细绘。所谓粗线条勾勒,是指概括性的叙述,用极简省的文字勾画出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历史发展,像画家的速写一样,寥寥几笔便显示出人物的形态和轮廓,给读者一个总体印象。所谓工笔细绘,是指细节描写,就像工笔画一样,用细腻的笔触,活画出人物的个性、神态和风貌,给读者以栩栩如生的感觉。粗线条勾勒像电影中的全景镜头,工笔细绘则是中近景镜头,有时是特写镜头。两种笔法各有妙  相似文献   

2.
新闻W群探析     
新闻的五个W,是新闻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用图来表示是这样的:如果把这个图视为一个车轮的话,舍弃其中任何一个W,车轮则不可能顺利滚动。──这个道理是老生常谈,我们不打算多说。现在的问题是,一篇新闻作品,是不是只能有这样一个“车轮”。回答是否定的。通常要求一篇简短的新闻作品或新闻作品的导语要具有五要素。那么一篇略微长一点的消息,因叙述内容的含量远远超过简短新闻,它往往具有两个或更多的when、who、why、where、what。这些要素的构成在数量上往往不平均分配,也许在同一地点(where)的不同时间(when)有几个人物…  相似文献   

3.
新闻是用手写的吗?回答似乎应该是肯定的,难道还有用脚“写”新闻的不成?然而,朋友,日本有一位新闻学的学者却确实说过:“新闻是用脚写的。”在新闻界中,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最好的记者足用脚走出来的。”用手写,无非是遣词造句,妙笔生花;用脚  相似文献   

4.
所谓“叙事”,就是对一个或多个事件的叙述,它既离不开事件,也离不开叙述。叙事主要体现在文学领域,或如杰姆逊所言,叙事最好的研究对象是故事、传说和小型的文学作品。但对新闻文本而言,叙事也同样重要。经济新闻的策划与报道中,采用何种叙事手段和话语策略与传播主体所追求的传播目的和传播效果有直接关系。根据叙事学的相关理论,叙事学可以分为故事、话语、叙述三个层次。笔苦也将沿袭这三个层次,以媒体对北部湾经济区的宣传报道及其效果为例,分析叙事策略对经济新闻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媒介公信力的基础,也是新闻工作者基本准则。失去真实性的新闻对受众而言无任何价值,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古往今来,探讨新闻失真的著作文献有很多,他们从各种角度论述了新闻失真现象的成因。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叙述学的视角,对几十年来无法解决的新闻失真问题加以思考。文章通过分析媒体采编播工作中的"叙述"环节,从叙述学角度探讨媒体中的不当叙述可能导致的新闻失真现象,旨在用叙述学知识指导媒体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减少新闻失真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谢金文 《青年记者》2020,(10):39-42
新闻的概念是新闻价值、新闻传播、新闻规律、新闻观等一切新闻理论的基础和逻辑起点.然而,至今在许多新闻学论著中的定义仍很不同,有的说是新鲜的事实,有的说是报道、信息、叙述、宣传、传播等等,以致2018年11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预公布的《新闻学与传播学名词》,对“新闻”一词有三个界定:“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事实的叙述.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郭静 《新闻前哨》2002,(8):45-45
新闻评论节目是新闻节目的一个分支和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在叙述事件的同时表述观点。随着新闻评论节目的诞生,新闻评论节目主持人也走上舞台。他们改“播”为“说”,讲求平等、注重交流、强调个性。  相似文献   

8.
新闻一般是以叙述为主,但如果只是平平淡淡地叙述,通篇就会成为“一潭死水”,索然寡味。因此,善于写作新闻的记者总是不会忘记在写作始终画龙点睛地插一些描写性文字,或写景,或抒情,或募声,或绘色,使作品富有文采,别有情趣。 一篇新闻,当用场景描写而未用场景描写其效果截然不同,请看下面两组镜头: 镜头一:某农贸市场一角围了一群人,其间一蓬  相似文献   

9.
《新闻天地》2009,(7):57-57
《新闻天地》是一本综合类新闻期刊,通过讲故事、说新闻方式来叙述所发生的热点、焦点、开心事、伤心事、新奇事,提供最轻松精彩的新闻故事和有质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惠永春 《记者摇篮》2006,(11):39-40
新闻,最关键的就是一个“新”字,这是新闻与生俱来的根本属性,是新闻赖以发展状大的惟一基础,难怪同行人都说:新闻姓“新”。那么,作为一名记者,不也应该姓“新”么!为了“新”,记者们跑得更勤了,乘坐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使用最先进的传播技术,争分夺秒,一比高低。报道形式上有了现场报道、连续报道、跟踪报道、深度报道、重点报道……表现方法上,大量借鉴其它文字尤其是文学的表现手段,在确保新闻真实的原则下,有散文表现法、小说描写法、戏剧对话法……在叙述方式上,不仅限于第三人称,也用第一人称、第二人称。不过,也有不少人不能冲破旧习…  相似文献   

11.
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事实说话”,简言之,即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而非由作者自己站出来直通通地说。这是新闻工作的最基本方法,也是新闻工作者的最主要基本功。消息写作不仅要“说话”,更要“用事实说话”。消息写作如何“用事实说话”?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不断追问和实践的一个永恒命题。  相似文献   

12.
"说"新闻是相对于"播"新闻而言。"说"新闻改变了刻板、正统的新闻播报方式,主持人以极具亲和力的风格和伴随性的语言态度,使"说"新闻引起了观众很大的兴趣。"说"与"播"的区别在于一个无稿一个有稿;一个是照着稿子念,一个是用自己的理解说。"说"属于口语范畴,对语境的依赖性非常强;"播"是大众传播的产物。说新闻的方式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一剪裁是写作中的一个基本技术,新闻写作也不例外。说到剪裁,又不能不涉及到叙述和表现两个概念。因为这是机理所在。初学新闻写作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就是平铺直叙。比如写人物通讯,用编年谱的办法,从童年开始,依次写到今天。为了反映人物的全貌,当然要有追溯,也当然要有发展的脉络,但是,绝不是、也不能平均使用笔墨。哪些地方要略写,哪些地方要细  相似文献   

14.
杨亚娟  刘路 《新闻知识》2002,(1):44-45,41
新闻标题的制作离不开叙述,如何在有限的标题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叙述的功能,是制作新闻标题成功的一个关键问题。叙述是对新闻人物、事件和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所作的概括的说明和交代。叙述具有很强的概括性,简短的几句话,就可以将新闻内容大致交代清楚,让受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全面了解。它必须在有限的文字中表达尽量多的内容,又要新颖以打动读者,所以其概括性、灵活性更强。为了使叙述在新闻标题中发挥最大的作用,新闻标题中的叙述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1.突出新意新闻的标题,要紧紧抓住新闻中最富有新意的东西,引起受众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是站在船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他不计自身的成功荣辱和老板的喜怒盈亏,而是为信任他的人民服务.”另一位美国著名报人约斯特说:“记者必须学会用孩童般的眼光观察世界,他把每件事都看做是新鲜的、各具特点的;同时,他必须用聪明长者的眼光洞察世界,能够区分出有意义的东西和无意义的东西.”这两位报人说的,都是说报人要有新闻敏感.这里所说的新闻敏感,是记者对错综复杂社会现象的分辨、捕捉、认识、判断能力诸种因素的综合反映,是记者的特殊素质.“用眼如锥,用笔如刀”、“记者要有孩童般天真的眼睛,猎狗般敏锐的鼻子”,正是对新闻敏感的最好表述.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新闻靠"眼睛"传神。古诗云:"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一个人有了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就会精灵许多。一个亮眼的标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吸引读者,抢得先机。成语说"画龙点睛",鲁迅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著名学者说:你想让文章写得生动些吗?那最好是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这确是经验之谈。用新闻术语说,就是:让事实说话,在行动中写人。但少用不等于不用,要说新闻一律不用形容词,那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准确地使用形容词,也能使文章熠熠生辉。不过有一条原则,是宁精而  相似文献   

18.
申志贵 《新闻窗》2012,(2):33-33
电视新闻记者现场报道语言表达样式电视新闻现场报道中,记者要向观众描述新闻现场、叙述新闻事实、点评新闻事件。其语言表达样式主要分为叙述、评论、对话三种。记者到达现场后,会对现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叙述或描述;也可以将自己在新闻现场采访到的新闻相关人员、事前的调查背景等内容串联起来用语言叙述,介绍相关背景及现状。此外,  相似文献   

19.
新闻最基本的要求是用事实说话,记者总是将自己的观点溶于事实的叙述当中,寓理于事,使意在言外,读者通过阅读思考而领会其意。要使新闻不露声色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贵在新闻中蓄势。蓄势就是引而不发、发而不露、发而不尽。在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文章余味无穷,读者通过了解事实,发挥主观创造性,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还可以通过想象捕捉到未见诸报端的无形的意见、倾向、新闻背后的新闻,以及由此新闻引出的将要发生的新闻。新闻报道中蓄势。可以使作者自己要表达的意见对读者影响更深远。胡乔木同志说:“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没有宣传味的宣传是最好的宣传。蓄势就是要求隐匿宣传味,不露声色,让读者在阅读中思索到更多没写出的意境和文字,得到玩味无穷的生活启迪。作者得于心,读者会其意。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叙事"就是"叙述新闻事件","叙事"包括两层含义:事件和叙述。新闻叙事是对现实中新近发生的有时间或因果关系的一个或一系列事件的再现。相对于文学叙事来说,新闻叙事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新闻叙事的"客观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