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問題是具體的、歷史的問題,是改造现存社會制度的總問題的一部分。因而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民族問題的解决方法完全要依據具體的社會環境、國內政權性質以及社會發展的整個進程來决定。根據這個理論,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從中國革命的全局去觀察和解决民族問題,並按照中國革命發展的不同歷史階段來分别確定黨在民族問題方面的任務和具體政策。中國境內各民族的解放、各民族的繁榮發展和鞏固的聯合的形成,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偉大勝利。  相似文献   

2.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济地理学是一門具有戰鬥性、實踐性的科學。正確的經济地理學的研究,不僅在國家大規模經济建設中起着重大作用,並且是捍衛中國人民與世界勞動人民利益和打擊帝國主義的有力武器。但是,在新中國,科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濟地理学尚未得到應有的發展,资產階級地理學觀點仍未從經济地理學領域中清除出去,特别是在經濟地理學的基本問題即對象問題上,仍然存在着錯誤觀點,使經濟地理学的發展受到極大阻碍。  相似文献   

3.
一蒙古的扫盲工作和文字改革工作革命前的蒙古是亞洲最落后的國家。那时全國有七百个庙宇,十万个喇嘛,没有一个非宗教的学校。全國有八十万人口,大部分都是文盲,識字的只佔百分之零点七。一九二一年蒙古革命勝利以后,就永远消滅了封建和帝國主义的压迫,並为發展人民的文化教育事業鋪平了道路。蒙古人民革命党和政府从革命成功的第一天起就特別注意劳动人民的文化教育事業。蒙古从革命成功的第一天起就依靠偉大的苏联在經济和文化方面的帮助。为了發展國民經济,發展普通教育,發展科学技術就需要迅速地解决扫除文盲問題。怎样才能迅速地解决扫盲問题呢?旧文字能够担負这个偉大的歷史任  相似文献   

4.
一我國發展國民經济的第一个五年計劃的科学基礎,就是党和國家对於客观經济規律的正確認識和自覺利用。在我國過渡時期由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勝利,已經建立了在整个國民經济中居於领導地位的社会主义經济。而且經过國民經济的恢復階段,隨着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日益鞏固,它在整个國民經济中的比重已經增大,領導作用和領導地位已經大大加强。社会主义經济,是以生產資料公有制为基礎的,在这  相似文献   

5.
一、地主土地所有制与經济危机的特点我國封建社会的經济危机是我國封建生產关系在运动發展过程中的必然產物,所以在討論这一問題时,必須首先对我國封建社会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有所認識。我國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地主土地所有制。在这篇文章中,我將在这一論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經济規律的特点及有关諸問题。每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义都在不同程度上給与地主階級及地主政权以一定的打击,广大的農民往往在推翻旧王朝以后占有了一定数量的土地,但地主土地所有制,的最重要特点之一是土地可以買賣,这与欧洲的世襲領地制是迴然不同的。恩格斯會經指出:‘对于一切以商  相似文献   

6.
中國反帝反封建革命的結果所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陣營鞏固的有力事實,這個革命勝利的决定條件之一就是中國共產黨——人民群衆為推翻殖民地壓迫而鬥爭的鼓舞者和組織者——一直是遵循著馬列主義的學說的。關於殖民地革命的戰略和策略的最重要的問題,列寧和斯大林的偉大思想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勞動人民照明了一條從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壓迫下走向勝利的道路。斯大林同志在自己的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题的著作中豐富了和發展了馬列主義的理論,他曾指出民族解放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是密切聯系著的,並强調地說,殖民地和附屬國的被壓迫人民在為社會主義而鬥爭時應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者。斯大林的許多關於民族殖民地問題的著作武裝了殖民地和附屬國的人民去為爭取民族獨立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奴役而鬥爭。在他們面前顯示了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思想必然勝利的遠景。帮助了他們根據蘇聯人民的經驗,學習如何去爭取自由與幸福的生活。今年(譯註:一九五二年)是斯大林同志發表關於中國革命的重要著作的二十五周年紀念。這些著作有‘中國革命問題’,‘與中山大學學生的談話’,‘中國革命與共產國際的任務’,‘時事問題簡評’等等。約·維·斯大林同志關於中國問題的著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最卓越的貢獻,對於殖民地和附屬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有著巨大的理論和實踐的意義。這些著作給中國  相似文献   

7.
下節:論教育爲生産建設服務的方針四新中國的人民教育的另一主要方針和主要目標,就是爲恢復和發展人民經濟而服務,亦即是爲生產建設服務。很明白,這一方針和教育爲工農服務的方針是分不開的。懂得社會發展規律的人都知道,經濟結構是一定社會的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决定着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一般精神生活的過程。』(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已經取得了基本勝利的中國人民大革命,其根本的目的就在於使中國社會的物質生產力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能在新的生產關係中求得順暢的發展。新中國的政治與文化,新中國的一切建設,只有在這樣的物質生產力的發展的基礎上,才能得到發展與鞏固。在新中國,如果首先没有這種物質生產力的發展,就是說,如果首先没有人民經濟的恢復  相似文献   

8.
关于价值和价值規律与社会主义經济的关系,在斯大林同志的“苏联社会主义經济问题”發表以前,是不被經济学者和經济工作者所重視的。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問題”一文中,明確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然有商品和商品生產存在,就有价值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并指出其發生作用的范围,教導大家要重視价值規律,研究它、掌握它和运用它作为組織社会主义经济的工具。这对馬克思主义政治  相似文献   

9.
一、社會主義和资本主義和平共處是十分可能的 資本主義决然死亡,共產主義一定勝利,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創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給以科學的精確性的論證。大家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壟斷資本主義出现以前的歷史時代,當時资本主義還處在向上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還沒有發現也不可能發現,因而,馬克思和恩格斯會認為:社會主義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勝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會主義勝利,必須在一切至少在幾個最發達的文明的國家  相似文献   

10.
我覺得初中中國歷史課本第一冊(一九五二年七月版)和第二冊(一九五三年一月版)關於中國歷史上的兩個重要問題——農民戰爭問題和民族問題,在課本中都沒有按照它的重要性恰如其分地體現出來。一 農民戰爭問題 毛主席在一九三九年十二月發表的「中國革命和中囯共產黨」裏指出:「中國歷史上的農民起議和農民戰爭的規模之大,是世界歷史所僅見的。在中國封建社會裏,只有這種農民的階級鬥爭、農民的起義和農民的戰爭,才是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在中國歷史課本裏,沒有把這個精神體現出來。第一冊寫中國封建社會共六十七頁,而寫農民起義只占五頁,不只分量不夠,更大的缺點是沒有把秦末第一次農民大起義與西漢經濟發展的關係正確地表達出來。像課本裏敍述西漢「生産的恢復」一段中所寫:「秦漢交替時期,戰爭頻繁,人民死傷和流亡的很多,生産受到嚴重的破壞。因此,恢復生産成爲當時的迫  相似文献   

11.
近年以來,我國人士喧嚷最烈的,莫過於農村經濟崩潰問題,環顧世界各國,自十八世紀產業革命以還,人們之目光,咸集中於都市,演成都市畸形發展,農村普遍衰落的現象。而我國農村,不特不能例外,較之欧西為尤甚者,因内有連年不斷的軍事与水旱蟲蝗等天災之流行,外有各帝國主義利用其優越的生產技術向我國  相似文献   

12.
全國人民自由選舉出來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們,于一九五四年九月十五日至九月二十八日,在北京舉行了第一次會議,通過了爲人民造福的根本法——憲法。這部憲法,不僅以法律的形式把人民革命的輝煌勝利成果鞏固起來,而且把我國過渡時期的社會經濟的發展道路和政治制度確定下來(如私有企業經過國家資本主義的橋梁,逐步走上社會主義的道路),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勝利完成。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祇標明了我們已經走過多少路程,同時也指出了我們還要往哪里走去。我們要知道,這部憲法  相似文献   

13.
國务院关于工資改革的决定中指出:“工资問題是关系着國民經济的發展和廣大工人职員的物質福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問題。”又指出:“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大力做好这次工資改革工作,达到進一步發揮工資的物質鼓励作用,促进國民經济的不断高漲和逐步改善职工生活的目的。” 現在,教育部已發出了“关于1956年全國  相似文献   

14.
許多有名的經济学家都認为,認識和运用社会經济規律。是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最复杂的問題之一。这个意見是应該同意的。因此,在这个报告里,我們絲毫不能指望把这个重要而复杂的問題的各个方面都加以详尽的說明或解决。这是許多学者集体才能解决的問题。是要付出很多劳动和很多时間的工作。我們的任务,仅仅是說明这个問題的某几个方面,并且就如何闡明过渡时期,即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产生和發展的时期,社会利用經济規律的条件和形式,提出几个我們認为有特殊意义的問題。所以在今天的报告  相似文献   

15.
十七世紀前半期的東林黨爭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逐漸成熟時期的社會上层——統治階級的政治分裂,是明末農民革命形勢到來的條件之一。研究東林党爭是瞭解十七世紀中国社會的階級关係所必須接觸的重要問題之一。本文企圖就明代社會的政治鬥爭與階级关係來說明這一問題的首要之點——东林黨是如何形成的。一十四世紀五十年代的反元人民大起義推翻蒙元在中国的統治後,明帝國建立了。明帝国的統治者從各方面加强了封建的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皇权的專制。同時也實行了恢復社會經濟及汉族文化习俗的措施。這一統一和集权的用帝國對蒙古進行了有效的防禦,同時也擴大了中國與週邊國家及南洋各地的政治的和經濟的聯系。公元十四、十五世紀頃的中國封建社會呈现了發展和繁榮。中國封建社會也就是從此時開始進入了解體的過程。十五世紀中葉以後,封建社會的危機日益加深。明帝国国內土地兼併劇  相似文献   

16.
我們的國家已經勝利地完成了經濟恢復的工作,從今年開始就要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從恢復進到大規模的建設,這是一個偉大的轉變。為了適應經濟建設的需要,並且在和經濟建設同時,我們的國家也將要從今年開始在廣闊的規模上進行有計劃的敎育建設,以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培養建設人材。國家的敎育建設事業是整個國家建設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部分,它與國家的經濟建設事業是密切配合的,如果教育建設的任務不能準確地完成,必然對經濟建設發生嚴重的影響。在敎育建設事業當中,我們敎育工作者們、各級學校的敎師們佔着一個特別重要的地位,因為我們正是這個建設任務的直接担當者,正是國家敎育政策的具體實行者。因此,國家將要繼續進行系統的工作來提高我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盡力發展一支强大的人民敎育工作者的隊伍,使之成為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之下的一支强大的國家建設的方面軍。毫無疑問,我們的國家是一定要這樣做的。但是,這還只是問題的一方面。問題還有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廣大敎育工作者們自覺的積極精神方面。建設事業越是規模廣闊和發展迅速,就越是要求我們自覺地對國家担當起重大的責任,要求我們積極行動起來,發揮潛  相似文献   

17.
(一) 保持正確的工業與農業發展的平衡关係,是制訂社會擴大再生產計劃的基本問題。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工業和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消費的協同组织。在這個協同组织中,若是工業不與供給原料、糧食並消費工業品的農業結合起来,亦即工業和農業若不形成一個統一的国民經濟的整體,那就不可能有什麼社会主義。……所謂社會主義建設的问题,就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織問題,工農業的正確結合問題。’(‘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中文版,第二一七頁) 资本主義再生產的顯明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和農業的矛盾不斷地日益擴大和加深。列寧指出:‘工農業间的矛盾不但不是資本主義所能解决的,並且,它反倒日益擴大和尖銳化起來。’(‘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六三九頁)農業的發展落後於工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规律。這種農業的落後性,便是破壞国民经济各部門间的平衡和形成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各報刊發表了毛主席“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報告和中國共產党第七屆中央委員会第六次全体会議(擴大)根据这一報告作出的“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决議”。这報告和决議是歷史性的文件,对於我國農业合作化的規模和步驟作了綱領性的指示和全盤性的規劃,同時对於國內階級鬥爭的形势作了正確的分析,对於農村工作中某些右傾思想作了嚴肅的批評。对於这報告和决議,不只党委和政府机關的幹部要好好学習,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也必須好好学習,因为它对於我們的工作有偉大的啟示。我們的学習要从兩方面來領会: (一)首先我們要从文件裹正確了解農業合作化問題,加强我們对於社会主义革命的認識,加强我們在革命鬥爭中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同時並了解毛主席怎样教導我們运用辯証唯物的观點、方法,克服右倾思想,走上正確的道路。为什麼有些人在農業合作化运動上產生了右傾保  相似文献   

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已有五周年了。五年來,新中國在中囯共產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下,勝利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民主改革和經濟恢復工作,從而進入有計劃的經濟建設的新時期。目前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勝利閉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光輝誕生,說明了人民民主專政日益鞏固和發展。由于國民經濟日益繁榮和對外貿易、文化交流以及參加國際事務活動日益開展,新中國的國際威望迅速提高,它對保衛遠東及世界和平事業占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親爱的同志們,朋友們: 在解放以前,中國人民怎么也想不到文化教育建設事業的發展会有今天这样的迅速。中國人民革命勝利后,党和政府馬上就为大規模地發展人民文化教育事業采取一些必要措施。随着私营工商業的改造、農業合作化的迅速發展,党和政府向教育部門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求教育事業,能迅速供給國家有文化、有教养的社会主义知識分子。不久以前,中國共產党中央委員会和國务院通过了关于扫除文盲的决定,这个決定給你们带來了艰巨的工作。它所以是艰巨的,首先是因为它是一項新的事業,必須从头着手;其次,这种学習是不脫產的、業余的,这对参加学習的人來說,不是沒有困难的;第三,对成人的教学方法与对兒童的教学方法完叠不同。另外,还有一个困难,就是普通教育在解放以前多少已有些經驗,而業余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