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中,"以学论教"使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的对策。促使教师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教师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也只有了解学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新型的综合性课程,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备课方式,实现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一、更新教学理念,真正体现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准备相应的对策。在备课时,要摆脱以往那种“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做法,而应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课堂。教师备课不只是埋头写教案,更应该走进学生中,了解他们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情况和…  相似文献   

3.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以学论教”成为课堂教学新的评价模式,这就促使我们要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过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因此,写教案这种传统的备课方式已不能满足“以学论教”评价模式对课堂教学的要求。除了写教案,我们可能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而教案的使用和设计也必须随着新要求的变化而改进,增强适应性。新的课程环境要求我们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通过师生互动来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因此,只有勇于开拓、善于反思的教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4.
正如何打造有效课堂?这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交流、合作、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学生的行为表现,成为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条件。为了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发展,师生共同开展更精彩而有效的课堂,需要教师"积极主动,未雨绸缪"。一、精心备课是有效课堂的基础精心备课的关键是"吃透两头",既吃透课标和教材,又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是“既要备课本又要备学生”,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既要研究与传统教材有了很大变化的新教材,又要了解学生对新课程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是‘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师要花大量心思琢磨怎么个‘用’。新课程要求更新教学手段,教师就要学会使用多媒体做课件,还要动手制做新教具。新课程要求:课堂不能“满堂灌”,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把这些想法贯穿在备课中,贯穿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于是也就确‘了以下几点浅显的尝试。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落实新课程标准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在教师 ,重点在课前备课。没有高质量的备课 ,教师在课堂上就会陷入盲目性 ,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得不到根本的转变 ,实施新课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 ,新课改教师要先过备课关。教师应当如何搞好课前备课呢 ?笔者认为 ,应当注重以下几方面 :一、构建新的备课模式 ,以“学”定“教”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是教师备课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教师应该彻底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用课改的新理念统率备课的全过程 ,摒弃陈旧的备课模式。按照学生的认知…  相似文献   

7.
范高红 《考试周刊》2010,(54):71-72
"以学论教"是新课程改革所推行的课堂教学评价观,这种评价观主张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而不仅仅是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把握和呈现技能的水平。有些老师虽然课上得很漂亮、很精彩,但只是他自己漂亮、自己精彩,学生在课堂上成了老师展现自己才能的道具,老师问学生答,  相似文献   

8.
刘国生 《考试周刊》2012,(15):63-63
在教学中,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向40分钟要质量。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备好课,上好课。教师应从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中转变出来,注重花时间去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环节。新课标指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即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将新的教学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经过调查、酝酿、实验,对备课作了全新的改革,提出了“X+1+Y”的备课模式。此模式经过几年的运行,在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X+1+Y”备课模式课堂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因此,教师备课时除了考虑到整体性外,更应注重考虑“个性行为”,即“教师教…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备课时,有的只注重教学实践,没有研究教学理论;有的只研究教材,没有吸纳教材以外的资源;有的只研究教师的教,没有研究学生的学;有的只形成了一种教案,没有预设课堂的变化而形成多样的预案;有的只备课前案,没有课后的教案调整和教学反思……如此单一的备课远远不能满足新课程下课堂教学的需要.因此,备课必须从单一走向多样.  相似文献   

11.
初三化学授课时间短,教学任务紧,学生的时间、精力有限,提高课堂的时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如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结构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做好"三个转变"1.备课的角度要变,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备课中要正确处理好备课中的"备教材"、"备学生"、"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三者的关系,我觉得相对于"备教材"而言,"备学生"、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评价只重形式、重结果,导致教师备课流于形式,脱离教学实际,形成种种不良倾向。新课标指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即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对策、指导思想。一、“X+1+Y”备课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及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备课时除了考虑到整体性外,更应注重“个性行为”,即“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可在课前备案,而“学生学习行为”只能…  相似文献   

13.
影响备课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教师、教材和学生。教师传统上只注重备学生和备教材,而新课程不仅要求备学生和备教材,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从2005年任中学历史教研员以来,每月组织本区高一、高二历史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经常对高中历史学科进行教学调研。现结合自己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所见所闻.谈谈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备课所遇到的新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求"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有效的课堂教学体现在学生的有效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教学中。笔者在多年的物理教学中,就有效课堂教学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新课引入,课堂提问,习题以及课堂讲解四个方面提出一些想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教师的备课,在新课程的指导下,一场“备课的革命”势在必行。 一、“集体备课”——教师深入研究和集体智慧的创造天地 新课程倡导新的教学、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也就更多地成为学习情境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促进者。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学科教研组与教师的集体研究也显得尤其重要。要求每一位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基础上,查找大量可借鉴的案例和相关资料,深入思考钻研,  相似文献   

16.
教学工作的主阵地是课堂,但课堂效率离不开教师的备课。备课是实现课堂"轻负高质"的主要途径。教师要以备课带动教学,从课外延伸到课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效教学。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的语文"常态课",会给学生的主动学习制造障碍;有些老师一味追求的"新、潮、怪"的"奇态课",也让学生云里雾里。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备课为例,谈谈如何让备课"给力"语文课堂。一、立足文本语言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形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课堂的精髓在于教师首先要明确:"语文课要教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7.
薛华 《考试周刊》2013,(74):75-7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既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要想搞好课堂教学,关键在于备好课,上好课。教师应改变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多花时间琢磨学生、琢磨活生生的课堂,注重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备好课是上好课、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赖庆荣 《广东教育》2009,(6):116-117
数学课堂教学应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的人,因而琢磨课堂是必须的。但这种琢磨,不应局限在教材、课堂和教师,还应注重对教育对象的了解和尊重,课堂应是活的。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中,教师是设计者,而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教师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习如何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19.
1.教师"讲"与学生"学"的关系。
  目前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现象是:教师精心备课,上课精心施教,课下认真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问题是在整个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关心的侧重点是自己上课讲了多少?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没有?还是能将教学的备课重点放在学生在课堂"学"了多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有没有真正的进步,思维能力有没有得到发展?基于这两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师的教学行为世界然不一样的,前一种教师会想当然的认为只要我认真上课了,我的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后一种教师会不停地思考:我这种教学设计符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的课堂上学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会了。  相似文献   

20.
教学最重要的环节是备课,教师能否上好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备课的好坏.只有备好课,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关系着学生有效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备课的重要意义,但在例行教案检查中我发现部分教师的备课只是写教案或抄写现成教案,没有进行认真的琢磨与思考.将典型教案一字不漏地抄写下来、分单元备课的确减轻了一些教师的负担,而真正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备课的教师又不多,因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怎样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自身的学习提高以及钻研教材上呢?到底备课应备什么?怎样备课才能使课堂教学实效显著?现就这些问题谈一些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