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充分享有人权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坚持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中共争取中国革命道路的胜利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也是争取、保障、实现人权和进一步发展人权的历史,这些历史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要求。在抗战时期,从民族矛盾激化、国统区人权状况日益恶化、人民权利意识不断觉醒和中国共产党的人权实践四个方面,可以看出中共人权立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特殊时期的价值取向对今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不同历史阶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不同的人权主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点放在了开展工人运动和维护工人、农民的权益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通过的《宪法大纲》,规定了人民应享有的种种权利,是百余年来中国宪政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把争取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作为最迫切的任务,在党领导的各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施政纲领和法律条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主张集中在废除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实行人民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权利方面.建国初期通过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奠定了新中国宪法的基本模式和框架,对中国宪法的发展和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婚姻立法对中国妇女婚姻自主权、人格权、财产权诸权利的法律保障,试图论证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妇女人权保护的历史性贡献,从而为完善当代中国妇女人权法律保障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瞿秋白较早地关注中国人权,并且对于人权问题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他认为,捍卫生存权利是保障其他一切权利的前提,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人民的当务之急是御外侮,求生存;在军阀、豪绅、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统治异乎寻常的黑暗,民众一点人权也没有的情况下,瞿秋白提倡反封建,争民主;更难能可贵的是,瞿秋白站在时代的高度,主张把争取人权斗争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适应世界潮流,借鉴西方文化的合理内核,力戒盲目排外,力求打起精神,振兴实业,建设富强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抗日根据地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的进程中,始终将廉政建设当作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开展反腐倡廉工作。通过加强党政军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建设,建立和健全一系列廉政制度,严惩贪污腐败行为,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反腐斗争,维护了党和民主政府的廉洁形象。山东抗日根据地廉政建设的思路与实践,对于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陕甘宁边区是新中国的雏形,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了运用政权保障人民权利的历史性尝试.当时的人权立法具有强调对集体人权的保障、内容的广泛性、主体的普遍性、很强的政策性和阶级性等特点。边区人权立法从内容到形式都存在着很多缺陷,但是,抗战时期的人权立法鼓舞了广大人民的抗日积极性,奠定了群众基础,为新中国的法制建设积累了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7.
1927-1934年,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游民具有革命性和破坏性的双重特性。针对这种双重性,中国共产党对游民实行了团结争取与整肃改造的双重策略。通过这些策略,中国共产党争取了许多游民武装,扩大和加强了革命统一战线;教育改造了许多游民群体,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社会秩序之中。这些积极效应不但为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奠定了很好的群众基础,还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游民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人权,无论是经济、政治的背景,还是文化传统的背景,都与西方有巨大的差异。构建社会主义人权理论,要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人权的内涵。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其中的精华,可以为我们当代的社会主义人权理论所消化吸收。它肯定了人的价值,其民本思想对今天的人权学研究仍有启迪;它把个人与群体连为一体的观念,对争取民族权,发展权也有助益;它强调道德与法律的水乳交融,对人权的保障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鄂豫皖苏区的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革命战争事业,在根据地生产建设、扩红运动、拥军支前、情报工作、武装工作和锄奸防特等方面显示出了伟大的力量,同时也为争取自身解放进行了不懈努力。她们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婚姻等各方面的地位得到了提高,并为革命战争提供了稳固的后方基础和保障,也为鄂豫皖苏区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沂蒙抗日根据地的民众教育王冠卿,倪善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文化教育事业,把它列为根据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中,抗日民主政府没有条件大规模地举办正规的学校教育。为了适应抗战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又必须普遍...  相似文献   

11.
国民党右翼对孙中山先生提出新的民权主义一直阳奉阴违。包括1947年元旦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更是如此,当年反人权言行遍于国中,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右翼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革命,其实也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实现人权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争取改良劳动条件、改善工人生活和实现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政策,并在随后领导召开的5次全国劳动大会上提出了更详尽的社会政策纲领.这些社会政策代表了劳工阶级的根本利益,成为当时全国劳工运动的斗争纲领,对民国政府的社会立法有所影响,并直接体现于苏区革命根据地制定的各项劳动保障法规之中.  相似文献   

13.
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险政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旧中国,工人阶级过着极端贫穷的生活,几乎谈不上有任何保障。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后,起初是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为争取社会保险而开展有组织的斗争,不断提出社会保险的立法要求和主张。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深入农村,开始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先后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建立了人民政府。各根据地和解放区人民政府积极开展社会保险立法活动,制定了许多劳动保险法规和政策。这些劳动保险法规和政策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广大职工的政治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有力地支援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战争的胜利,而且也为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就中国人权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原则、新制度和新举措,中国的人权状况持续优化,人权的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着力推进人权事业,国家的综合国力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军为争取东北,首先进入南满地区,经过剿匪、建政、反奸清 算和军事斗争建立起我军在东北的第一块根据地。南满根据地的创建,为我军争取东北提 供了最初的战略基地,支援了东、北、西满根据地的建设。全面内战爆发后,我军在南满根 据地坚持斗争并取得胜利,是整个东北战局转换的枢纽。  相似文献   

17.
近代中国社会的历史条件和中国共产党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理论和政策使中国农民 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在党中央统一部署 和领导下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工农红军和革命政府,开展游击战争,形成了历史上空前的根据 地星火燎原之势;在革命根据地内,广大农民是根据地武装斗争的主力军、政权建设的基础和经济建 设的生力军。在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农民发挥了革命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8.
党支部是中国共产党的最基层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更加注重抗日根据地的基层支部建设。首先是创办了党建刊物《共产党人》杂志,以指导基层党建工作。第二,加强支部教育,对党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提高根据地广大党员的素质。第三,进一步加强支部的组织建设,健全组织工作制度。基层党组织的巩固为争取全面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人权问题,是当今世界人民所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以及一切爱好和平与进步的人士,把争取人权作为争取民族解放和人类进步,获得当家作主权利的有力武器。而某些西方国家的反动势力却把人权问题当做干涉别国内政的外交手段,利用人权问题进行侵略、颠覆、渗透,对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继承光大了苏维埃工农民主制度,成功地在各抗日根据地实施了民主制度。民主政治的实施,不仅成了动员全民族抗战的契机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保证,而且加强了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凝聚力,壮大了党的力量,使党的民主作风得到了较好的发展。陕甘宁边区是实行民主政治最早的地区,也是民主制度建设较好的模范根据地。本文拟对陕甘宁边区民主制度的建设、发展和完善作一历史考察。一、统一战线的形成与陕甘宁边区民主制度的确立陕甘宁边区抗日人民民主制度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必然产物,它的建立、实施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