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者》2004年第3期刊载了马德先生《天底下最美的母亲》一文。作者在文中引用了王萧励同学随笔中的一段话:“每当考完一次试,我的内心就动摇一次……”也许是王萧励随笔中的原话就是如此,也许是作者想要表现一个乡村中学女学生语言的稚嫩,但我却总是觉得其中“每当考完一次试”这句话有些不怎么合适。  相似文献   

2.
每当教完一届学生,我都会以《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目,让学生自由作文,以聆听学生的评价.寻找工作中的得与失。也许我是班主任,也许我是语文老师,也许工作还算出色,在以往,“赞扬”我的学生总是不在少数。而这一次,却令我大吃一惊,全班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选择了朱老师——一位“相貌平平”的自然老师。朱老师已年过花甲,  相似文献   

3.
每当快教完一届学生,我都会以《我最喜欢的老师》为题目,让学生自由作文,以倾听学生的评价,分析工作中的得与失。也许因为我是班主任,也许因为我是语文老师,也许是我的工作还算出色,在以往,“赞扬”我的学生总是不在少数。而这一次,却令我大吃一惊,全班竟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以朱老师——一位“相貌平平”的自然老师为写作对象。  相似文献   

4.
你知道老师,有件事也许您早忘了,但它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每每想起,便倍感委曲。考完试,您便争分夺秒地上《古诗两首》,您讲得是多么娓娓动听。时不时的在黑板上写上几个比较陌生的词组,我想把它记在课本上,以后好复习。可是“无巧不成书”,您刚好挡住了黑板上的词组,我便  相似文献   

5.
那年仲夏的一个中午,已考完毕业试的成珍浑身汗湿的跑来,把借去的《平凡的世界》还我,又要另借其它的。我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毕淑敏文集》递给她,她接过,却不满足,还眼馋地望着我的满架子书,笑嘻嘻地说:“再多借几本。”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老师,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我很喜欢在业余时间写写章。掐指算来,至今为止,我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多篇作品。这些东西可谓“五花八门”,既有百八十字的随笔,也有三五十字的新闻,当然也有千儿八百字的专业论、小小说、散等。所发表的地方也是“五湖四海”,既有本地的《宜昌日报》、《三峡晚报》,也有外地的《语报》、《语学习报》、  相似文献   

7.
读了“随笔”的随笔北京房山区良乡二小闫涛我参加教育工作有3年了,从困惑、彷徨、不稳定,到现在踏踏实实地学习、研究少先队工作理论,坚定献身教育事业的信念,要归功于写教育随笔。我写教育随笔仅有一年多的历史。一次,为《辅导员》征文投稿后,接到了编辑的电话....  相似文献   

8.
茹荷 《神州学人》2000,(10):34-35
在我到国外谋生,被不通的语言、陌生的环境、繁重的家务和带孩子的琐碎诸事,弄得心情困顿、头脑发懵的时候,朋友从遥远的祖国寄来了一套“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装帧雅丽的小书立刻被我做饕餮状吞食下去。应该说,这一顿精神会餐对我来说解馋、过瘾,回味无穷,给我混沌的异国生涯注入了一条清流。 “地球村发展随笔”丛书四本:《美国随想》、《远行集》、《美利坚传真》、《纽约意识流》,写的都是关于美国这个“西村”的故事。各具特色,但“地球村”的概念和“随笔”的形式却同样显而易见。 叶冠男的《美国随想》,透着女性特殊…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讲授全国职业高级中学八五规划教材《语文》第二册中的《祝福》的时,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课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有学生问:“我”是不是鲁迅?教材参考答案中只有一句话:“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学生对此难以理解。笔者试对这一形象分析如下。小说中的“我”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叙述者,是经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不能看做是作者自己,但是“我”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鲁迅正是通过“我”是当时的新派人物,与讲理学的鲁四老爷话不投机,对这古老、停滞的鲁镇环境十分厌恶,表…  相似文献   

10.
也许因为自己已人到中年;也许因为自己从小经历了家破人亡,离家出走,带着一点点小小的梦一次次地漂泊,那一点点小小的梦又一次次地破灭;也许因为自己中年之后,受时风影响,回过几次自己插队时的村子,看到一些面孔已有了出人意料的变化,所以,自己读鲁迅先生的《故乡》感到格外亲切。我觉得,许多略有人生沧桑的感觉的读者都会与我有同感,而许多初涉人世的读者则会从这样的阅读感受中丰富自己的人生体悟,加深对《故乡》的理解。我们知道《故乡》是一篇小说,而小说难免有虚构。但我在读《故乡》时,还是时时把作品中的主人公与作者…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之友》1989年第10期刊载《试评孔乙己性格中的善良》一文,(作者任仁,以下简称《试评》)读来颇有与众见识不同的新意。但文中所评“善良”,我有不同看法。《试评》一文,将孔乙己性格中的善良概括为两点:一是受了欺侮,不图报复泄恨,而  相似文献   

12.
《南昌教育》2006,(7):61-62
“父母期望太高给了我太大的压力。这次我肯定考不上大学,父母一定很失望,我十分惭愧……考完试我准备去创业……”  相似文献   

13.
詹静 《学语文》2011,(2):43-44
“学当语文教师”本是吴非同志的一篇随笔标题,我把它拿了来。因为这篇随笔刊登在上海《语文学习》2004年第4期上,而我的“一堂课”也正好刊登在上面,同期还跟载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推动我国语文教育研究第三次转变的代表人物”、我国大陆“课程与教学论”语文教育方向第一位博士、上海师大教授王荣生同志的一篇长篇述评——八千余字,其中一半以上的文字是针对我的,所以我经常会拿出来翻翻。翻多了,看多了.吴非同志的文章就进入了我的视线。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2,(Z1)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个孩子已读初二的大人了,也是《初中生》的忠实读者。我爱爬格子,但深感写作水平低,贵刊中的“写作窍门”“阅读走廊”等栏目顺理成章成了我的辅导老师。例如《切人要创新》《“一笔双写”的美妙笔法》《避免感情表达中的“硬伤”》等经验之谈,使我受益匪浅。另外,“名人随笔”也是我爱看的一个栏目。该栏目使我对久仰大名的作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庖丁解牛,“以无厚人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动作优美和谐,“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是一种多么雍容的气度,多么华贵的风采!每当读到这里,我都会被深深地感动。“游刃有余”是为人处事的最高境界,而要想达到这种境界,“回避”也许是最好的办法。作为一名教师,在处理课堂随机事件时采取冷静、暂时回避之法,  相似文献   

16.
武术考试     
“也许你对那悲喜参半的小男生关玉仍记忆犹新,也许你对那男生关玉的故事仍津津乐道,那么提前考完试的关玉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请看——) ”  相似文献   

17.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伍尔夫曾对文中叙述声音中的"我"作了准确概括:“我爱,我恨,我痛苦。”本文试从《简·爱》中的第一人称自叙体及叙述者角色转换角度入手,分析作者如何从这一独特的叙事角度刻画了“自我”形象,达到了与读者成功的直接交流。  相似文献   

18.
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两篇文章的标题都用了“大脑”这个名词,讽刺小说《我们的大脑》(以下简称《我》)中的“大脑”取自“我的”答话,喻指讽刺、鞭挞的对象彼得洛维奇;哲理性随笔《贫富在大脑》(以下简称《贫》)中的“大脑”属借代用法,代指市场竞争中的创造性思维。如果细细品读,同一个词———“大脑”会引发读者不同的感悟和思索。  相似文献   

19.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 先“读” 《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明贬实褒,作者生动地为我们描绘了一只高傲、有趣、可爱的白鹅。我用心诵读课文,直到把全文的729个字读熟,甚至会背了才罢手;继而我又找来《缘缘堂随笔》里的其他文章来读;我又把一本名为《丰子恺——位有菩萨心肠的现实主义者》的小书读完。想通过自己的“读”,对丰先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对先生的语言特色也有所感受。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是一篇短小隽永、质朴优美的散文 ,它作为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典范之作 ,保留在小语课本的第九册中。下面 ,我对此文谈几点见解。一、深层、全面挖掘教材1 了解时代背景 ,挖掘文章内涵要讲好课 ,必须认真钻研教材。《鸟的天堂》该文写于1932年6月春夏之交 ,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出一种梦幻般的美丽 ,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 ,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了罢。”从这一段话中 ,教师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 ,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 ,同时与旧中国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