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树超 《东南传播》2021,(1):144-146
"声音景观"是近年来关于听觉文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已然进入了诸多研究领域,为艺术传媒的思考提供了新的视角.纪录片的诞生与发展与人类学具有较深的渊源,引入听觉文化的视角,从具身性感知构建的思路入手,分析声音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法,对研究地域文化题材纪录片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诺斯悖论"涉及的是国家自主性问题,这一问题在传媒领域同样存在.传媒自主性与传媒公共性是既相互冲突又相互依赖的,传媒改革的过程也是两者关系失衡的过程.重建传媒公共性,需要重新确立传媒自主性与传媒公共性的均衡关系.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传媒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传媒组织、政府和公众三者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舆论改革"是韩国传媒领域乃至政治领域近年来的热点话题.从金大中政府到卢武铉政府,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法律程序和政治博弈来改变主要报纸与政府的敌对局面,促进韩国社会舆论的多元化发展.今年年初出台的<报纸法>引起新的矛盾纠葛,韩国学者和公众对此提出了各种看法.本文重点介绍韩国政权变迁中传媒生态与政治生态的契合,以及社会民主化与传媒民主化的"双重性",为韩国政府重构传媒关系带来的两难困境.  相似文献   

4.
1976年粉碎了"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许多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从何处入手呢?我们党采取了从解决理论问题入手的方针,并根据当时的实际选择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两大理论问题,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真理标准"和"按劳分配"理论大讨论。笔者的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就是在这种背景条件下开始起步并发展起来的。任何一种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是从人类对其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的,自然科学是这样,社会科学也是这样,无一例外。传媒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同样也是从对传媒经济现象的发现、认知开始起步的。作为研究起因的现象,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终身的研究对象,也可能就是未来新科学研究的"路引子",它的"任务"就是引领研究者进入新科学本质研究的大门。传媒经济研究"动因"的客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1.传媒形态实体内在动力的客观性;2.传媒经济研究条件的客观性。理论是一门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于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科学是人们在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过程中所形成的知识体系。所谓理论科学就是关于对事物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传媒经济学是一门新生的理论科学,即对于传媒形态本质规律认知的学问。任何一种新事物、新理论的出现、成长和发展都是在博弈中完成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种规律现象。传媒经济理论研究的出现和发展也不例外,它的成长和理论体系的形成、完善和发展同样是在博弈中完成的。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形成的具有中国传媒特质的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生存和发展的支点理论体系;在长时间的博弈中发现了人类本体传播特质、人类本土传播特质以及人类传媒一体化特质即人类传媒融合特质,并形成了具有"三特质"特点的人类本体传播理论、人类本土传播理论、人类传媒融合理论,为我国传媒经济理论研究打好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传媒经济理论研究借用人体结构描述了传媒经济理论体系、传媒经济元素理论、传媒经济专题理论、传媒经济支点理论——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媒经济理论体系的三大基础理论——人类本体传播理论、人类本土传播理论、人类传媒融合理论以及它们分别在人体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位置决定地位、决定权利、决定功能力。传媒经济理论在人体结构体系中的不同位置决定了不同的传媒经济理论及其基础理论在宏观传媒经济理论群中的地位、权威性和功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闻实践》2008,(5):34-34
人民网传媒频道(media.people.com.cn)于4月15日推出新版。改版后的传媒频道继续秉承"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广大传媒产业"的原则,充分整合资源优势,推出关注电视、广播、电影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广电视听"栏目,关注网络等新媒体发展动向的"E网天下"栏目,关注报纸、期刊、出版行业动态和产业信息的"平面纵横"栏目等。  相似文献   

6.
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领域,本文通过对竞争情报和知识管理在几方面的异同进行总结概括,分析两者在发展趋势上存在的互补共融性,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二者契合为基础的知识竞争理念。  相似文献   

7.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者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文化史>两套多卷本的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8.
色情传媒是最备受争议、也是研究大众传媒必然要正视的领域之一.目前学术界对色情传媒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定义.本文将大众传播媒体中涉及性某些的内容统称为色情传媒,将之作为一个中性内容,首先考察了其渊源,然后从立法和实验研究两个方面分析了色情传媒的争议.最后,作者从加强立法、家长的中介作用和强化正面性教育等角度,探讨了限制色情传媒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学科研究立场与领域研究立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过分注重修辞而不注重学理,尤其是对学科立场的非理性批判,没有对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皆不利于图书馆学的发展。学科研究立场主要从学科合法性、主体性、本土性、实践性等角度审视图书馆学及其相关理论。领域研究者强调"去学科性"。没有学科研究的领域研究容易产生肤浅的交叉科学,有悖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文化人类学视域中的电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仪式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最古老、最普遍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既是社会文化人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成为传播学所关注的对象.尤其在全球化语境下,一种以电视为代表的"媒介仪式",在构筑"认同的空间",提供"认同的力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拜祖大典"、"中国记忆"、"香港回归"等媒介仪式的考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媒介仪式"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新闻界》2018,(7):25-32
戴扬和卡茨的经典媒介事件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功能主义传播学受到社会人类学启发的产物。90年代初,文化研究和社会学者从"传媒与仪式"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验证和修正。之后,媒介事件被整合进仪式传播理论、媒介仪式理论和"媒介化的仪式"理论,成为媒介社会学和媒介人类学的重要概念。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的新闻传播制度,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发展历程与阿伦特、哈贝马斯等西方学者描述的资本主义公共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传媒公共领域理论一度被认为是理想主义的乌托邦,而微博的飞速发展,似乎为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现提供了理想的平台。微博发挥了传媒公共领域在技术层面的平等性、开放性、交互性、批判性,削弱了传媒的政治控制力,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民主进程。但可否就此认为微博是私人(广泛参与的受众)通过对话、协商与辩论形成了公共舆论,从而建构了现代传媒公共领域?本文以"微博约架"事件为例,从公共领域所要求的理性批判、交往理性、公共性、独立性等层面,揭示微博在中国传媒公共领域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3.
局内人和局外人的概念来自于人类学的范畴,但在社会学、传播学、经济学等领域都有对这组概念已有的研究,各学科从不同的视角对"局内人和局外人"进行研究。本文侧重以人类学、心理学和视觉传播所述观点为理论根基,以电影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视角和文本内容两个方面浅析局内人和局外人理论。  相似文献   

14.
"媒介与怀旧"研究是跨学科的交叉领域,研究分布在传媒研究、记忆研究和文化研究等多个领域.本文将媒介与怀旧研究置于更为广泛的媒介记忆研究范畴中,在梳理现有理论取向和局限的基础上,追溯"怀旧"概念的起源、情感表征和社会再生产过程,以不同"媒介"实践的类型为划分依据,将媒介与怀旧研究分为作为中介化的媒介怀旧生产、物质性的媒介...  相似文献   

15.
权佳 《今传媒》2012,(3):6-8
本土传媒一直以来是很多传媒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它不仅是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关系到本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在本土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有一位知名学者表达了自己对本土传媒的独特见解和它的发展前景的展望,他用自己的经验之谈和切身体会向我们讲述了作为一个传媒人的责任和使命。他就是密苏里新闻学院博士、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新闻系副教授——彭增军。  相似文献   

16.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兴起并发展起来的传统法学和传统人类学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也有人说法律人类学是处于法学与人类学两大学科边缘地带的一门学问。早期对于习惯法的研究是基于地理大发现以来欧洲殖民主义的需要[1]8。中国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始于传入20世纪80年代,但基本上是介绍性研究。随后出现了如高其才、张冠梓、梁治平等学者致力于法律人类学的本土化研究。但是关于蒙古族习惯法的法人类学研究比较滞后,可以说研究成果寥寥无几。而研究探讨蒙古族习惯法的渊源、属性和发展过程及其  相似文献   

17.
关注传媒,寻找传媒发展机会,判断不同种类传媒以及传媒产业的不同领域的投资价值,必须权衡一系列变量,既要有投资银行家的视角与判断方法,也必须有传媒人的视角与判断方法.但两者的判断方式有其共同的交汇点,即政策空间与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农业文明的产物,近年来境况不佳.现代影像媒介兼具艺术与传媒的双重身份,是保存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方式.本文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像化生存"这一观点,就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性的关系、"影像转化"过程中的本体性危机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应实现话语权的双向契合、编码层的紧密缝合以及注意力资源的有效整合.  相似文献   

19.
惠东坡 《现代传播》2007,(6):159-161
由于北京一系列特殊的条件:京派地域文化传统、首都所提供的特殊政治空间、政治文化的示范作用以及知识资源和人才的高度凝聚,使得北京成为我国传媒公共领域无可争议的中心.北京传媒不仅仅是"北京"物理地域与行政规划的概念,而是具有宽泛的包容性,它的成长、发展与首都公共领域有着密切关系.目前北京处于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加速期,社会的健康发展要重视公共领域和区域传媒这两大力量,要科学合理地调适传媒公共领域的"治理工具"和"社会表达"这两大功能,还要注意运用培养市民的公民意识和发展公共新闻这两大策略.北京地区传媒公共领域的构建实质上是首都实现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媒介公共角色的显现.  相似文献   

20.
《出版参考》2012,(22):25
本刊讯(记者邸荣芬)近些年,传媒出版行业正在经历由技术驱动带来的重大变革,面临新媒体、社会化媒体冲击,以及体制和经营转型的关键阶段,专业机构的相关研究显的尤为重要。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与国际著名分析机构(如:Gartner、IFRA、PIRA)合作,力图为国内媒体发展和IT信息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近日,在2012年中国新闻技联学术年会上,方正电子"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推出了中心的研究成果。"传媒IT趋势与应用研究中心"是方正电子重要研究机构,主要围绕传媒出版领域的行业发展趋势、新兴IT技术、商业模式和新应用等话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