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父母养育子女的经验,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简要介绍。一、让孩子感受到爱父母能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是“爱”——慷慨和无条件的爱。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爱他。  相似文献   

2.
研究任何事物一般从定性入手,通过定性我们便能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但为了更深入地认识事物,还需要定量.比如,通过定性,我们认识了事物的好坏,但这里面可能有不同的程度:有较好、很好、最好,较坏、很坏、最坏等等.从精确的表达程度上看,定量显得很重要. 在作文写作中,特别是面对具体的命题,我们有必要把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分析运用.比如以"爱"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在定性思维上,我们可以确定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能给人温暖、呵护和鼓励等等.就此,我们可以写父母对子女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好友对自己的爱,或者是动物妈妈对幼仔的爱.但要真正地认识事物,还要在定量思维上下工夫.就父母之爱来说,父母都是爱着自己子女的,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但父母对子女的爱会因为文化历史、地域国情的不同而各不相同,就是同一个时代、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有差异,会受到家庭环境、工作条件、性格类型的影响.比如有钱的父母喜欢给孩子以金钱上的满足,工作压力大的父母较少陪伴孩子,性格粗暴的父母更多以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等等.  相似文献   

3.
亲情之爱,本是由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现生活中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  相似文献   

4.
爱的思索     
读和听了《我这一辈子》和《父亲》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不可否认,两文中主人公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的,但由于对爱的理解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两位孩子截然不同的结局。爱不是护短。《我这一辈子》中家长把爱降低到了高尔基说的母鸡似的水平,这种爱是渺小的,它无形中为孩子一次又一次埋下了犯错误的种子。历史上由于护短引起的悲剧不乏其例,三国时期,关羽华容道放走曹操,  相似文献   

5.
这也许是现代家庭大多数孩子的心声,我替他们说出。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个社会大多数家庭都在为子女的教育而累,大多数父母对孩子的"爱"都是疲于奔命,"爱"往往成了控制子女的理由……剖析父母的这种心态,除了人的天性之爱,还有对后代的责任感,以及父母的自私心和虚荣心。父母想让孩子完成  相似文献   

6.
爱,要有是非     
这个标题,是受李玫瑾教授的启发而来。本期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一文,是对李玫瑾教授的采访。在这篇文章中,李玫瑾教授说:溺爱是没有是非的爱,这种爱无法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但是她又很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与陪伴,并将之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她主张的对孩子的爱应当是一种有是非的爱,一种理智的爱。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标题出自《战国策?赵四策》,意思是说父母爱他们的子女,就应该为他们的长远利益着想。这句话对我们很多的父母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生活中随时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容易。就拿本期的话题《孩子睡觉要与父母分床》来说,就是许多父母忽略的一个问题。一家人如何睡觉,本来是一件私事,但是关系到孩子的教育,所以就不得不说一下。据我们的调查,妻子离开丈夫而和孩子睡在一起不是一种个别现象,这些母亲往往也都是从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做出这个决定的。但是我们采访的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这样做不利于孩子的独立性的培养。中日…  相似文献   

8.
父母爱孩子,孩子爱父母,家庭中这种双向的爱应该是天经地义的。可现实生活中父母爱孩子,而孩子不爱父母的事屡见不鲜。长期以来,家庭中的情感教育被父母们理解偏了。父母只知道给孩子大量的爱,这种爱,一是单向的爱,只把父母的爱一味地倾注于子女身上,而如何教会子女爱父母、尊敬长辈却被忽视了;二是偏爱,对子女的爱常常偏于生理需要和物质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6,(4):34-35
<正>培养独立精神丰子恺育有子女七人,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相似文献   

10.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每一个当父母的都对自己的孩子倾注了满腔的爱和希望。但是怎么爱孩子,这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认真考虑过的。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一种内在的体验,表现出一种倾向,一种态度,从而成为行为的动力。没有父母的  相似文献   

11.
爱,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父母之爱,更是常见的讴歌对象,此类美文俯拾皆是,诗歌、散文尤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则科学地探求孩子与父母之间情感的生发,并理性地分析了母爱、父爱所各自具有的基本特征.虽然,在今天看来,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已略显陈旧,也不无偏颇.但无论如何,这篇文章可以教给学生如何科学地认识、理性地对待"亲子之爱"这种几乎与生俱来的情感,并在此基础上,成长为身心俱佳、心智成熟的健全之人.  相似文献   

12.
<正>几年前,我写过一篇文章《有效沟通》,主要分析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障碍。其中提到两个观点:一、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二、接纳是有效沟通的基础。父母也好,教师也好,太喜欢跟孩子讲道理,殊不知一开口便已经陷入很大的误区。孩子不懂道理吗?我有一次无意中听到一名读初二的女生"教育"念小学的表弟,所讲内容竟然就是我曾经对她讲过的道理!我依稀记得,当年我  相似文献   

13.
这个标题,是受李玫瑾教授的启发而来。 本期的《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一文,是对李玫瑾教授的采访。在这篇文章中,李玫瑾教授说:“溺爱是没有是非的爱”,这种爱“无法让孩子形成自我控制”。但是她又很强调父母对孩子的爱与陪伴,并将之作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她主张的对孩子的爱应当是一种有是非的爱,一种理智的爱。  相似文献   

14.
美国1999年的《心理学:人类行为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了50位成功的父母教育子女的十条经验。我觉得很有借鉴的价值,在这里作一下简要介绍。一、充足的爱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最有价值的礼物就是“爱”——慷慨和无私的爱。我们应尽可能多地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爱他。无论孩子犯了怎样严重的错误,妈妈都要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些不好的话语,在批评孩子时最好不要使用,例如:“你滚开,我再也不愿见到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如果你不能做到,就别来见我。”像这样的话,用来训斥批评孩子,只能将孩子与父母间的情感联系隔断,使我们失去教育引导孩子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盒子里的吻     
导读与思考: 下面这三篇文章都围绕着一个主题——亲情之爱。高尔基说:“谁要是不会爱,谁就不能理解生活。”现在的初中生都是独生子女,社会也很强调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张扬孩子的个性,这样可能会造成孩子个性的偏颇,会使一些人滋生自私、偏激、任性、心胸狭窄的缺点。看看这三篇文章后,想想如何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感动、如何用审美的眼光去体验生命中那一点点亮光、如何去体谅爱你的父母、如何与父母沟通——让父母明白怎样爱你会更有利于挖掘你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父母爱子女,一定要用正确的方式去爱,不可溺爱也不可不爱。文章从文人出发,所举名人例子信手拈来,而且教育意义深刻。父母之爱子,最好是为之计深远。《管子·权修》曰:"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国父母的理想,文人也不例外。而文人对子女的期望又常常高于普通父母,因而对子女要求往往更严格,在子女教育上也付出更多。流传广泛的《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便是文人在家庭教育上呕心沥血的最佳例证。  相似文献   

17.
塑造健康而成熟的灵魂是普天下所有孩子和父母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认真阅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我们可以获得很多教益.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一文节选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艾·弗罗姆的心理学经典《爱的艺术》一书.节选部分取名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而不是《父母给孩子的爱》 (或者《父母对于孩子的爱》),是因为站在心理学、哲学的高度,既分析了"父母的爱",同时又分析了"孩子的爱"和"爱的能力"的培养过程,两者双线同步展开而又适时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体现出这篇随笔的思想深刻性、思维缜密性、表达形象性.节选部分虽然有3000多字,但字字句句都闪耀着智慧的灵光,启迪着人们去智慧地爱,去艺术地爱,以爱塑造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相似文献   

18.
当小小的生命尚在母腹中孕育时,那伟大的母爱已如一泓湖水,柔波荡漾,浩浩淼淼;当等待第一声婴儿啼哭的焦虑之时,深沉的父爱已如苍茫草原,广阔无垠,郁郁葱葱。亲情之爱,本是源自天然。子女对父母的爱更是与生俱来,来自父母给予的血肉之躯和附于躯体上的那颗心。如果我们说,还要学会爱孩子和教会孩子爱父母,人们不免不以为然。但实际生活中的不少场面又明明确确地告诉我们,这缘于天然的爱也需要学习。教会孩子爱首先要给予孩子爱,这爱渗透在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在为孩子哺乳时,在给孩子洗尿布时,在同孩子垒积木时,在聆听孩子朗…  相似文献   

19.
<正>校园网里转载的文章《一个教师的自白》引起热议。其作者杜骏飞是一位学者,新闻媒体人,也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行政干部。但从《一个教师的自白》(以下简称《自白》)这篇文章来看,他更是一名优秀教师。杜老师不仅总结了他从教以来的经验感悟,更对教师这个行业提出了要求。在我看来,这要求只有一个大写的字:爱!一、父母之爱能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是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写母亲的故事,选择了一个很好的角度——爱好!文章写了自己母亲五个方面的爱好:爱吃野菜、爱吃肥肉、爱穿自己手工做的衣服、爱保留孩子穿剩的旧衣服、爱在背后表露自己对子女强烈的爱。如果说母亲的前三个“爱分’是为生活所迫,体现了所有母亲的“统犊”之情,写出了共性哪么后两种“爱好’倒是母爱长河中最难康的两朵浪花,写出了这一位母亲的个性。在这种母爱的个性与共性的交融中,读者受到了强烈的感染。“感人心者,莫先平情。”以情感人是这篇文章的一大优点。作者写母亲的‘凌好”,意在表现深深的母爱,在写母爱的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