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幸,对于有志者会变成大幸;不幸,对于无志者会成为不幸。  相似文献   

2.
小说通过主人公哈里遭遇的不幸,意识到死亡并不是"遥不可及",通过对哈里对待生命和死亡的态度的阐释,提醒人们要珍视生命,不要虚度光阴,充分利用分分秒秒,去发现和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南宋遗民词中的隐士形象,给词体文学的抒情世界和审美意蕴注入了新质,反映出宋元易代之际民族社会的苦难和词人个体命运的不幸,以及他们寻求解脱苦难、摆脱不幸的途径,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尔德曾说:"人世间有两类不幸,即一无所获的不幸和拥有某种东西的不幸。后者更为不幸。"因为后者拥有一切却完全派不上用场或者不知如何把握珍惜。从这点看来,"不曾拥有"也就没有欣羡,而"曾经拥有"也许留下的多是无尽的悔恨。  相似文献   

5.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 ,艾丽丝·沃克描写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夫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种种不幸 ,反映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艾丽丝·沃克摆脱了善良宽厚、思想简单、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将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快乐是在寻找真理,而不在发现真理。日子和力量都贡献给了劳动,而报酬就在劳动本身。  相似文献   

7.
人性意味着人的存在依据和对人的终极关怀。法学家在民商立法时首先要探讨的是如何使人类生活的更加幸福,如何防范人类的不幸及不幸发生后的救济及其防治;在法律的内容上要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体的价值追求;在借鉴国外成熟立法经验时要使之更能贴近中华民族伦理传统;此外,还应考虑社会主体对所遵守的法律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取舍。使我们的立法少一些遗憾多一份关爱,使诸如遗产纠纷、义务献血等问题有一个更加合理合情的解决方式,以提高并强化国民对法律的信仰。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深入人心。这些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既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底层人民倍受压迫的不幸生活和封建思想对人们的荼毒,又充分体现出人物的现实性、复杂性和批判性;既是"哀其不幸"的一份同情和伤心,又是"怒其不争"的一种愤怒与无奈;既有讽刺绝望,也有抨击批判;既是当时社会现状的真实映射,也饱含了对新社会、新生活的无限渴望。这也正是鲁迅文学作品引人入胜、发人深省、影响深远的原因所在。其文学作品创作往往将焦点放在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身上,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将国人的特性一一展现出来,这些人物形象兼具普遍性和独特性,既体现了鲁迅先生高深的艺术造诣,又凝聚了深刻的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2年的永远     
2002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无论你顺着读,倒着念,它总是2002年,在价值与价格、追求与追逐不幸扭曲不幸失衡不幸无序的今天,这难道不也是一种永远。对于《中学语文》,2002年的永远却似乎不止于回文的音意妙巧,而更在意于一个皑皑白雪的冬季,散布于鄂省城乡无论通都大邑,还是偏镇小乡的中学生文学社团,由于它  相似文献   

10.
爱丽丝·门罗的《快乐幽灵之舞》在表层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女性在不幸生活中的自强和不屈。但深入到文本内部,可以发现一种强烈的性别政治色彩充斥其中。主人公马萨利斯小姐不幸生活的根本原因是男权社会对单身女性的摧残,这种不幸也体现出女性意识在男权社会中觉醒的艰难程度及由此引发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1.
希望孕育着创造动机,并通过信心转化为创造力,它为希望的伦理价值提供了内在根据,在人的精神生命结构中,希望作为情感因素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同时又交融着信念,信仰和理想,而向理想演进的希望内含有人生哲学,希望作为不幸的、第二灵魂”,克服了生命的否定走向,体现为一种行善扶生的力量,人们对待希望的态度,也就成了人生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2.
偏好、规范与道德不在一个价值位阶上,如果将低位阶的偏好和规范代替道德,那就是偏好与规范对道德的僭越。不幸的是,这种僭越在道德教育中是一种常见的事实。僭越的后果非常严重。导致道德教育的不道德。僭越背后隐藏着现代教育的深层问题——成人主义与德育的工具化。  相似文献   

13.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命运多变的女作家。她从小就没有体会到母爱,又加之成年后婚姻生活的不幸及自己作为人母时的无奈抉择,使她有着不同常人的情感体验。在她笔下母亲都是畸形变态的恶母形象。这些母亲形象折射出作者对母性的价值和本质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开拓了母性题材的新主题,为文坛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4.
从破产有罪论到友好型个人破产理念的历史转变,不仅体现了现代风险社会变革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意味着“人的价值”愈发得到重视。从平等价值、“失败者正义”理念以及社会保障救济三方面来看,“以人为本”是个人破产制度设计的核心,个人破产法的制定应当将“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为“诚实而不幸”的债务人提供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的保障。人权保障价值的引入决定了个人破产在制度设计上必然区别于企业破产。在构建个人破产制度这项系统工程中,除了理论支持,还必须设置配套制度以切实平衡各方利益,因而债务免责等规则也必须加快完善,以期为不幸破产的人群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5.
魔笛     
大多数人的不幸,都在于不恰当估量了各种事物的价值,并为各自的魔笛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相似文献   

16.
《最蓝的眼睛》是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第一部作品。作品描述了一个普通的黑人家庭,其成员虽然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追求个人的存在价值和身份认同,但扭曲的生存价值使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走向了共同的结局——毁灭。作品通过一个黑人家庭悲剧的个例,折射出在白人文化霸权下黑人群体家庭生活的悲惨状况。探讨在此社会背景下所引发的黑人生存困惑,从个人家庭悲剧中去探索黑人家庭群体的不幸,并就此探究出黑人家庭毁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要如何利用这最后、最宝贵的一天呢?首先,我要把一天的时间珍藏好,不让一分一秒的时间滴漏。我不为昨天的不幸叹息,过去的已够不幸,不要再赔上今天的运道。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四十六岁,生活的道路上曾遭受种种不幸。但是在党的关怀和教育下,我没有向厄运屈服。回忆自己走过的道路,更促使我思考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考试》2007,(12)
人们通常会把不幸视为人生的逆境而抱怨命运的不公,可是,如果稍稍留意一下那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过痕迹的人们,你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杰出人物都遭受过不幸。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是一位不幸者。他四岁时一场麻疹和强直性昏厥症,曾使他涉临死亡。七岁又险些死于猩红热。十三岁患上严重肺炎,不得不大量放血治  相似文献   

20.
肖红是一个女人,她有着极不幸的家庭与婚姻的悲惨遭遇;肖红又是一位女作家,她有着极短促的文学生涯。本文从肖红所经历的生存不幸中,寻找构成肖红女性意识的精神支点;从肖红作品的艺术魅力中,阐释肖红女性意识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