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遇到了一些困境",教师队伍"的拼凑化、"学习态度"的功利化和"评价方式"的单调化是主要表现,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有效的解决,大学语文课程的前景会越来越广阔的。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在当前高校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教育决策者要转变教育观念,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实施拓展式教学等建议,以加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改革,充分发挥"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促进其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1.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的一个部分。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信息技术与大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也与"计算机辅助教学"很不一样。不是谁辅助谁了,而是二者要逐渐融为一体。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大学语文学科,另一方面,大学语文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种信息技术不是强加的、附带的、可有可无的,它是与大学语文教学紧密融会在一起的,是提高大学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整合",是一场面向未来而又立足于现在的教学改革。它不是简单盲目地否定以往语文教学中的经验,而是力求把大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该做却难以做好的事情真正做好,是让过去一切宝贵成果得到更好的继承发展,并真正实现共享。  相似文献   

4.
多年以来,高校一直把大学语文课程局限在语言文字学范畴,这与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课程的身份是不符的。大学语文作为通识性课程,其教学目标应该是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这一目标在具体教学中,可以通过大学语文"汉语言文字"、"文学审美"和"中华文化"三个方面的内容递进完成。  相似文献   

5.
绕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探讨"大学语文"教学现存问题及其成因,从课程定位及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艺术设计类高职教育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对提高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具有深刻的文化、教育、学科意义。目前课程改革的环境良好,各相关研究领域成果很多。本课程改革的内容具有创新价值。能实现对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人本化探索,也能够促进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校公共必修课大学语文正面临尴尬的境地,迫切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围绕"实用"和"兴趣"两个原则,本文提出了专题性授课、古典诗歌教学中融合流行歌曲、在人际沟通下训练表达能力、强化经学和子学教学、注重联系学生实际等教学策略,以期改善大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大学语文的发展关键在于理论建设,这包括对近30年来"大学语文"课程理论的研究,也包括对上世纪初以来的"大一国文"历史资料的研究。该文通过对大学语文理论研究的现状、历史及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提出大学语文应朝着"母语高等教育"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这些年来,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表面看来一片繁华,但是常常因缺乏有说服力的实效而有纸上谈兵之嫌。就大学语文现阶段的整体教学思路来看,教师大多比较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弱化了工具性的训练。读写结合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抓手",大学语文教学工具性的实现可以以此为路径。该文以美国一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为例,介绍了美国教材如何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方法与内容,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新生问卷调查入手,综合分析其人文素质水平。根据素质教育要求,联系大学语文教学人文性特征,阐明大学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及方法——注重作家创作内涵挖掘,知人论世,促进对作品的领悟;树立"大大学语文"观,实现大学语文从知识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担当者的转化。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离不开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如果说基础教育阶段侧重于读、写、译而兼顾听、说的话,那么大学阶段则应侧重说、写而兼顾听、读、译。大学语文教学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让学生们接近或达到"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境界,应将对学生的说、写能力的培养推向前台。目前,就大学生的能力结构来看,普通话与口才能力是其弱项,应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加以强化。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普通话与口才能力,需要认真分析大学语文的教学现状,积极开发适应新形势的大学语文教材,大胆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当前,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大学语文课堂,但多媒体教学有其优点,也有其局限,教师应科学对待和适度使用。高职语文运用多媒体教学应回归课堂、回归语文教学主旨,发挥多媒体的长处,整合传统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和谐。  相似文献   

13.
大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着"文学性"、"人文性"、"文化性"等多种特性,文章在具体分析这些特性的基础上,遵循"基点—融合—拓展"的路径,从文本阅读与实践、个体生命的人文体悟、文化诗学的空间建构三个层面去论述其教学的功能指向;并认为大学语文与审美教育的融合,可以实现文化诗学在语文教学中的空间建构,呈现其作为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从本科生开始,而"大学语文"等与中小学有延伸教学关系的基础课程更应先行一步,养成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古人、不迷信老师的科学态度。为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贴近学术前沿,从学术的角度解读作品,采用系统性、网络式、立体化、大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扎实推进大学语文研究性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是大学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审视当下的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在相当大的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下误区:在课程目标和内容层面缺乏自觉的课程意识,在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层面忽略中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大学生为适应社会生存发展最急需的基本语文素养缺乏应有的关注。该文从分析当前大学语文教材及教法入手,提出大学语文只有走出课程、教材和教学的误区,才能体现"独当其任的任"。  相似文献   

16.
受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影响,大学语文中的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应该建立一种宏观的标准和模式,即应该着重对现代文学"人"的建构的成就进行分析和总结。而具体的诠释应该分别地着力于现代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文学形式和现代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7.
孔令云 《考试周刊》2011,(34):211-212
作为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多媒体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为高校教学创设了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教学情境,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了信息量。但是,多媒体技术也可能给教学带来束缚个性化思维、师生互动减少等不利因素。本文以大学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以及如何避免多媒体技术这把"双刃剑"可能带来的干扰,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彭勃 《当代教育论坛》2005,(24):109-110
一、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众所周知,当前各类高职院校除某些文科专业外,基本上不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即使是文科专业,其内容和课时也是一减再减。教学管理层不重视,学生反应冷谈,以至于这门课程“门可罗雀”,许多大学语文教师纷纷转向了其他文科课程。两年制学制的改革,大学语文课程更是到了存亡的边缘。为什么大学语文课程会陷入如此的困境呢?这既有客观原因,又有自身的不足。第一,课程目标不明确。每门课程的开设首先都应确定明确的课程目标。如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就对大学英语提出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是极为重要的素质教育课程之一,也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条件,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大学语文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本文主要阐述了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以及探索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新思维,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20.
关于审美教育的重要性,不同版本的大学语文教材大都表示认同。然而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们大多缺乏审美的意识和技能,一些教材当中时常会出现妨害审美的误读与误导。这都说明审美教育这样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落实得并不好。审美教育的不足,固然和中学应试教育模式有关,但另一方面,这实际上也为大学语文教育提供了充足的运作、发展空间。深化审美教育,理应成为大学语文区别于中学语文的特色,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而且也关系到大学语文的任务和定位即课程的合法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