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针对人工湿地对氮磷和重金属的去除现状,讨论了影响人工湿地处理效果的因素,如填料、植物、前处理等,提出需要从设计方法、水文资料统计、人工湿地组成部分及人工湿地的管理等方面入手改进人工湿地的处理效果.采用以径流污染控制和削减为目的的设计方法、以多年水文资料为根本的设计思路,以新型填料研发、耐淹及经济植物选择为应用前提,强化暴雨湿地管理,建立暴雨湿地数据库,是改进暴雨湿地净化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邯郸构建了二级串联人工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净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构建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较稳定,系统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在25%~65%、29%-94%、30%-80%之间.在相同的水力负荷下,植物生长状况良好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明显高于植物生长状况差的人工湿地.潜流人工湿地子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和稳定性明显好于表层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受温度和季节影响较大,在温度较高的夏季去除率远远高于温度较低的冬季.  相似文献   

3.
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近年来,全球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对于水资源紧缺的我国,这一现象已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工湿地是一种目前国际上较多采用的处理污水的工艺.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这些年来应用人工湿地中微生物和植物对污水净化的研究概况,并提出了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人工湿地是近几年出现的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通过其中的湿地植物、微生物和床体的协同作用,达到对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有效去除,其结构与功能决定了其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上的优势.国内外的应用实例显示了其处理效果,同时也反映了对进水的要求,在进水浓度较高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相应的预处理,达到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工湿地植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植物是人工湿地中最重要的去污成分之一。它的作用主要有对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和富集,输氧,加强和维持水利传输。而影响它净化废水的因素主要有水流方式、植物种类以及温度。湿地植物在净化废水的过程中也存在枯死、衰退、杂草丛生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位于某市城郊结合部的泄洪排水渠渠水进行水质分析,提出了氧化塘和人工湿地法自然净化方案,具体为:前期处理工艺—氧化塘处理—人工湿地处理,即先对污水进行分流收集,使水中混浊物沉淀,再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垂直流人工湿地,使污水发生质的变化,达到景观用水的要求,从而在减少污染的同时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人工湿地,在污废水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特点和垃圾渗滤液特征,简要介绍人工湿地净化渗滤液的机理、处理效率和优缺点,并针对人工湿地在处理渗滤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减缓措施.为人工湿地在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吉林长春石头口门水库这一重要水源地作为研究区,在现场实测的基础上采用Landsat-5 TM卫星影像作为水质反演的数据源,实现水质参数空间反演.地面数据在TM过境当天2007年8月29日于石头口门水库采集所得.用经验模型生成水质参数叶绿素a的空间分布图,并对水库的营养状态实施评估.几何校正、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图像滤波以及水质图生成等图像处理步骤在软件ENVI4.8与ARCGIS9.3中实现.结果显示同步的地面实测参数与卫星遥感数据高度相关(R2=0.87).石头口门水库的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14.6μg/l,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改性凹凸棒石对景观河水的净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HDTMA)、NaCl、Al2(SO4)3及NaCl-Al2(SO4)3分别改性凹凸棒石,考察其及原土助凝(聚合氯化铝)PAC净化景观河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当PAC投量为60 mg/L时,HDTMA改性凹凸棒石助凝净化COD的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84%;Al2(SO4)3改性凹凸棒石助凝净化TP的去除率最高,达99%;各种凹凸棒石助凝净化NH4+-N的效果相差不大;NaCl-Al2(SO4)3改性凹凸棒石助凝净化后的浊度去除率最高,达97%。投加原土及各种改性凹凸棒石后,相对于单独使用PAC混凝处理,沉淀污泥体积都大幅度减小,降低了后续污泥处理难度。  相似文献   

10.
造纸废水的芦苇人工湿地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用于处理造纸废水的芦苇人工湿地的构造工艺、作用特点及类型,分析了不同构造工艺,不同类型的芦苇人工湿地的特征,并通过实例说明用了芦苇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效果,提出了芦苇人工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不同水生植物组合对污染水体氮磷净化效果的影响,选择具有观赏效果的水生植物狐尾藻、石菖蒲和大薸,构建4种不同的水生植物组合。以惠州市河桥水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污染梯度下模拟各植物组合对水体中氨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低污染处理组(S型)和高污染处理组(T型)均以混合种植2种水生植物的方式获得了最佳的氮磷去除率;在中等污染处理组(M型)中,狐尾草、大薸和石菖蒲3种植物混合种植的组合(M4组)对NH4+-N、NO3--N和TP的去除率最佳,分别达到41.9%、67.7%和64.8%,是氮磷去除综合效果最好的植物组合。采用由浮水植物、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构成的种植模式,实现不同水生植物之间的优势互补作用,对于城市污水的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城市创建立体生物修复体系净化水源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选取广东茂名油页岩煅烧废渣作为人工湿地基质,研究了该基质的磷吸附特性。结果表明,Laagmuir方程和Fmadlich方程都能很好的拟合人工湿地基质对磷的吸附数量,其中Langrnuir等温吸附方程拟合效果更好,相关性达到0.989。通过正交试验可以得出,在低质量浓度(0-50mg/L)条件下,吸附量随着振荡时间的增加而增长,8h后增长趋势变缓;在初始质量浓度为50-100mg/L,温度为30℃条件下,振荡4h磷吸附效果最好;在高质量浓度(100—300mg/L)条件下,振荡频率越高、粒径越小、温度越高,磷吸附量也越多。  相似文献   

13.
通过2016年1月—10月份对比监测西北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系统中进、出水的主要水质指标,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磷(P)、总氮,结果表明该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有很好的净化作用。其中,COD、氨氮、总磷、总氮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了64.75%、63.62%、86.8%、74.54%,表明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说明利用人工湿地系统去除城市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的可行性,处理方法符合目前水环境生态保护要求。  相似文献   

14.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是石家庄市重要的水源地,其水体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采用相关加权污染状态指数法对研究区污染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就植物修复技术对滹沱河岗黄段湿地污染的治理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滹沱河岗黄段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类、重金属类及氮类污染物.传统治理方法治理这些污染物比较困难,而且成本较高,而植物修复技术具有处理费用低、不造成二次污染等优点,并可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毒害程度.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绵阳市安昌江滨河湿地植物的群落类型及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滨河湿地植物有79种,分属36科,主要由草本构成,乔、灌、藤本植物较少.安昌江滨河湿地植物按优势种为代表可划分为空心莲子草、马唐、青蒿、马鞭草、构树、狗牙根等6个主要植物群落类型,以上6类群落类型对研究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着主要作用.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较简单,层次单一,在水平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镶嵌性,这可能与滨河湿地生境的多样化和破碎化有关.对整个滨河湿地群落不同层次的多样性指数(H')分析显示,草本层(3.97)>乔木层(1.79)>灌木层(1.61);均匀度指数(E)为草本层(0.82)>乔木层(0.79)>灌木层(0.38),灌木层分布不均匀.人类干扰引起的湿地环境的变化和旱生物种入侵是影响该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选取铜钱草和一帆风顺两种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司马河污水净化的室内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氨氮去除方面,两种植物效果均非常明显;在重金属吸收方面,铜钱草效果比较明显,而一帆风顺效果不明显。随后还制作了人工浮岛模型,为进一步探索人工浮岛在改善水体污染中的作用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银纳米颗粒和低温双重胁迫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效果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搭建了中试规模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以处理合成废水.通过测定人工湿地出水中氨氮(NH+4-N)、总氮(T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以及湿地上下土壤层内微生物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群落结构,分析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和土壤基质内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湿地TN、NH+4-N去除率与温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63和0.692,呈显著正相关性.从暖季到冷季,银纳米粒子与低温双重胁迫使湿地下层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丰富度降低,并改变了氨氧化古菌属、硫针菌属、厌氧粘细菌、假丝酵母菌属、硝化螺旋菌属和菌胶团等脱氮功能细菌的丰度,从而影响了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效果,究其原因可能是特定微生物物种随季节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1湿地生态概况 黄河三角洲湿地总面积为24.25万hm^2(以宁海为顶点),分为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自然湿地总面积为18.58万hm^2,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北部地区,南起小岛河口、北至徒海河口地区,湿地种类繁多,集中成片。按照分布位置不同可分为河间湿地和滨海新生湿地。河间湿地主要在现行清水沟流路和神仙沟流路及其之间地区,该区洼地在雨季可局部积水,积水期较长的便成为湿洼地,长期积水的湿洼地中生长各种水生、陆生植物,水中繁衍各类浮游生物,为鸟类的栖息提供了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EM菌在淡水水质净化处理中的作用,以不同的EM菌液浓度(VEM/V污水为0‰、0.1‰、0.5‰、1‰、5‰)在有氧通风、常温条件下处理天心湖水样,通过测定湖水样处理前后的pH、SS、色度、COD和氨氨水平变化,评价EM菌对淡水水质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0.1‰的EM菌液处理对天心湖水的COD去除效果最佳;浓度为1‰的EM菌液对天心湖水的氨氮去除效果最佳;浓度为5‰的EM菌液处理使湖水COD、氨氮水平升高,水质反而受到污染.通过选择EM浓度、处理时间、处理温度三个影响因素,按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EM处理天心湖水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处理时间7d、处理温度30℃、EM浓度0.2‰,对COD的去除率达到36.52%;按上述正交实验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对天心湖水中COD的去除率可达到35.47%,对生活污水处理COD去除率可达41.18%.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EM在水质处理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陆水水库湿地生态系统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随着水库周边城镇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逐步加剧。陆水水库采用了“一种适用于城市社区的景观型中水处理湿地系统”的国家专利,应用沟渠—塘坝—湿地系统的结构优化及植被恢复与功能提升的生态技术,较好地净化了入库支流污水,修复了生态湿地环境,满足陆水水库入库排污口生态治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