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宏志 《考试周刊》2013,(37):151-151
<正>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提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以自己为主体,  相似文献   

3.
董永钰 《广西教育》2007,(10A):13-14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美称,孔夫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养成的教育,是当前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重要内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学校礼仪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莹 《山东教育》2009,(3):51-51
新课程突出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有效引领学生学会探究,已成为当前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探究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课前自主探究学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训练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为课内学习奠定良好基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体验式教学已逐步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近几年对体验式教学作了一定探索和实践,取得较好效果。下面以北师大版《友爱残疾人》一课为例,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6.
林毓宇 《考试周刊》2012,(12):121-121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知识点多,专业性强,涉及面广。课前准备是老师的一项必备基本功,为提高有效课堂教学效率,课前准备的材料应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入手。作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的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在教学时注意选择好每一个“创造之地”,把握好每一个“创造之时”,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品德的形成耍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化过程,必须注重学生内化环节。那什么样的活动算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已成为一门重点学科,每校每周每班都要拿出两节课来上,然而在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的同时,学生的日常行为却并没有因此而越来越好,反而出现了许多与教学背道而驰的现象。例如:教室的地面居然有多处口香糖痕迹;家境富裕的孩子去超市偷东西;  相似文献   

10.
合作模式会使学习增值,打破以往的教学桎梏进行创新式教学,它可以令课堂变得有趣,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学习效率与班级平均成绩都会进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也占了重要一部分,有必要采用合作教学来开展实施课程。本文则重点描述了小组间合作的内容,以及如何在此种合作模式下能够合理地运用到品德与社会课堂中。  相似文献   

11.
郭玉琴 《考试周刊》2013,(68):126-126
《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而家乡(社区)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进行此领域课型的研究,可以引领学生在了解家乡、做家乡小主人的过程中,促进爱心、责任心及综合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形式应“侧重于有学生参与的体验、探究、交流研讨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为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的生活资源为依托。以主体性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13.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学需要生成,也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由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的学习。研究性学习注重通过亲身体验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16.
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优化《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合目的性与合工具性的学习方式,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实现不同程度的学生间的优势互补。在笔者亲历的《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本文将分析探讨综合课程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并研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细细地品味一些优质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我们发现有这样一些共性:学生或者有了柳暗花明的顿悟,或者有了释疑解惑的愉悦,或者有了凝神屏息的沉思,或者有了热泪盈眶的感动,不经意就获得了一份智慧,一份感动。如果说《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是学生的智力游戏,那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艺术,让学生的心灵在真诚的交流中收获感动。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我们品德学科的教师说:“总有一个视角,可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方案提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倡导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高中心理课因其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非常适合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拟探索高中心理课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具体操作策略与步骤,以便为新课程方案的大面积推广实施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