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异途同归     
人生的成功之路不止一条,这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潜能,还因为每个人都有与别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文心雕龙》的“神思”论是文学创作的形象思维论,刘勰以“想象”与“意象”的联系,揭示了表象运动的形式;以“具象”与“思理”的关系,阐明了理性思维的作用;以“积学”与“养气”为前提,解答了培致思维能力的条件及灵感思维的问题。这样,就从形象思维特点、运行方式、培养机制以及它与理性思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艺术思维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陆机《文赋》创作构思论的基础上,又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要正确把握“本质真实论”的理论内涵,应着重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本质真实论”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第二,“本质真实论”的真实内涵是事实真实与本质真实相统一;第三,用“本质真实论”衡量具体的新闻作品应以事实真实为前提,同时要从同一视角看问题。  相似文献   

4.
深入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应认真弄清真假社会主义的区别。多年来流行于西欧,近年来严重影响着东欧的“民主社会主义”,是不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究竟应如何认识和对待它?弄清这些问题,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民主社会主义”的含义和由来“民主社会主义者”这个词,最早见之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里。马、恩在论述“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时,提到瑞士的“法  相似文献   

5.
“人权高于主权”是国家新干涉主义的重要理论基础,90年代以来,该理论广泛传播,其直接目的在于为干涉别国内政制造理论依据。因此,正确认识主权与人权的关系,是揭露“人权高于主权”本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在文学理论界一直争执不休,逐渐出现了文学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两种观念的尖锐对立。本质主义者,遵从历史的惯例,旨在追求文学的本质,探求文学的真理,努力概括出文学唯一的、终极的定义;反本质主义者,认为文学是话语的实践,是话语的建构,旨在追求文学的多元化和多变的状态,努力消除文学的本质观念。通过对文学本质观与反本质观的历时评述,我们可概括出关于文学的一些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思想,集中体现邓小平理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如何理解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技艺"是柏拉图哲学中重要的基础性概念。"技艺"基于"心灵"对"理念"把握,柏拉图依照理念层面的"真实性"将技艺划分不同等级,依照理念的"谱系"将技艺划分为不同门类。针对技艺活动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柏拉图从"普遍技艺"与"专门技艺"维度,阐明了技艺运作的协同性;从制造者、使用者和模仿者的维度阐释了技艺的目的性;从宗教角度指出了技艺"创造"的灵感来自艺术与诗学技艺。柏拉图的"技艺分类"学说为"技艺"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最初的哲学框架。  相似文献   

9.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文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放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0.
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特点、理念、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管理都与学科课程有本质的区别。在我国这样一个“分科主义”盛行的国度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是一个结构性突破 ,而且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和谐世界”的主张,倡导在国关系中以和平、发展、平等、民主、多边合作为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争取平等互利的发展和世界普遍持久的和平与安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在继承孔孟"诗言志"诗学观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诗言志"的内涵,使"诗言志"的诗学观更加具体、丰富和明确,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文艺哲理本质观。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课堂教学形式从“知识课堂”到“智能课堂”再到“生命课堂”的理论意义及其现实的迫切需要,并对各种课堂教学形式特别是对“生命课堂”的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先秦儒学大师荀子在继承孔孟“诗言志”诗学观的基础上,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诗言志”的内涵,使“诗言志”的诗学观更加具体、丰富和明确,从而奠定了儒家的文艺哲理本质观。  相似文献   

15.
寻找人的确定性本质一直是哲学努力的方向。马克思确指出了“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但人的本质“是什么”?马克思只提供了理解人的体系“在其现实性上”探寻人的本质的思路和方法论。人的本质只能是“获得的”,必须从“社会关系”中去寻找,人的本质不能“直观”,只能通过反思的形式去把握。  相似文献   

16.
马尔库塞认为人的本质是爱欲,人类的历史不过是人性的变迁史,压抑史,这种压抑的明是由于异化劳动的存在,爱欲的解放,就是劳动的解放,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能欲望是存在的,但它不是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异化劳动是一种历史现象,劳动是一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的解决是全面的解放。  相似文献   

17.
叶燮是清初著名的诗论家。《原诗》是他的一部体系完整的诗论专著,体现了他丰富的美学思想,本文论述他对“美”的本质的深层认识,即“自然全美”的观点的提出对创作主体的本质力量的深掘。  相似文献   

18.
“对象化”是一个人本学的范畴,而不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对象化”的人本属性在于人是一种具有自我意识和能动作用的对象性存在,其基本特征是“自由的有意识”的“类特性”或“类意识”。在这种“类特性”和“类意识”的基础上,人的对象性的生命活动才显示出全面性、超越性、创造性、自由性和多维性的本质特点。对象化和非对象化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非对象化就是与对象反向而行的一种异己化、异在化。非对象化是存在于对象化中的,离开对象化就无所谓非对象化。人的本质与对象性活动是统一的,这在逻辑上呈现为一个典型的三段论:人的本质是逻辑的起点,对象性的活动及其产物是中介,最终的归宿是通过关于对象性存在的反思而重新回复到自我的本质。“对象化”的人本价值在于它是探讨人的本质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提升人的本质程度的力量和源泉,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人本根源和根据。  相似文献   

19.
论“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其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作者从实践中发现“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这两个概念,在使用中经常被混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已经开始从消极的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实践和研究。为此,很有必要在理论上对这两个基本概念进行科学的论证,充分地阐明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的本质及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20.
王持学 《考试周刊》2010,(11):207-208
本文集中研究了远程教育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开放教育”及其与核心概念“远程教育”的关系。各国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都表明,“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是两个相互区别又紧密关联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