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求区域内的城市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分工协作实现区域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指导分工的是比较优势,而城市间由于制度环境等因素容易形成交易效率的差异,从分工演进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战略的制定应当基于比较优势,并相应地制定有利于改善城市交易效率的制度。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区域差距日益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的概念,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超边际分析,能够证明两个地区不同的交易效率演进路径是形成地区间人均真实收入差距发展变化的主要根源。因而,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改善中西部地区制度创新和商业交易环境,对于缩小我国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交易分工经济的涌现及其自组织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良定 《预测》2001,20(1):11-14
本文探讨假定人与人之间在生产和消费上天生无差别情况下,交易与分工及其产生后发展的机理,给出交易分工经济涌现的条件。由于交易租金的存在,人们的趋利本性促使相互交易并产生分工。而分工发展又促使交易租金不断扩大。如此交易与分工之间的相互增强,形成了交易分工经济的自组织机制。  相似文献   

4.
运用新兴古典经济与网络社会资本理论,考察了劳动分工、制度供给、交易费用与市场范围的内生互动关系。进而,利用杨小凯的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在于促进分工深化,提高交易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生产要素流动得到加强,诱致了新的焦聚与扩散。本文指出,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分工是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理论。探讨了规模经济-分工的产生,作用与意义,以及规模经济分工的性,并且进一步指出规模经济-分工是分工发展的高级形式,比较优势分工是分工的低级形式,最后探讨规模经济-分工的区域发展战略与政策上的含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索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规律,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政府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章运用超边际分析方法,探索了产业集群的形成规律,认为当前最为紧迫的是政府要注重产业集群软环境的建设,以此降低交易费用,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柳江 《未来与发展》2011,34(6):67-72
新兴古典经济学认为,提高交易效率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前置条件或内在要求。中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与不同地区交易效率的不同表现息息相关。通过对不同地区30年来交易效率的衡量与比较发现,东部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交易效率,而且提高的速度更快;西部地区也表现出了积极的变化,交易效率提高的速度较快;而中部地区的表现如同其在经济增长上的不佳表现一样,明显落后于东部和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孙黎黎  邓莹 《内江科技》2006,27(4):17-17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分工体系已经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新的国际分工体系及理论正在逐步形成。研究新国际分工体系的特征,有助于确立我国在其中的位置,更积极、合理地参与到全球经济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经济时代向数字经济时代的变迁,市场组织模式不断从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转型升级。本文将市场组织模式的转型视为分工网络的演进过程,运用超边际分析和数字模拟方法揭示单边市场向双边及多边市场转变的内在机制及条件,并阐释这一结构变化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当综合学习成本较低时,市场交易效率的充分改进将驱动单边市场、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顺次成为均衡模式;当综合学习成本和市场交易效率都较高时,单边市场将被逼迫向双边市场和多边市场转型;当综合学习成本很高时,无论市场交易效率多高,多边市场都是唯一的均衡模式;单边市场向双边和多边市场模式的转型伴随着产业资本化程度的上升,这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初期单边市场向双边市场的转型,但却不利于中后期多边市场的形成与发展,资本过度无序扩张不利于数字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越会选择双边市场交易模式,而标准化程度越低的复杂产品则更倾向于选择多边市场交易模式;市场组织模式变迁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促进市场有效供给增长、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和提升人均真实收入等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美国技术交易发展的案例出发,探讨了影响技术交易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技术交易效率的RP—GS—IM动力机制分析模型.研究认为产权制度、交易中介和交易合约结构是影响技术交易效率的主要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2.
空间集聚是微观主体在区位选择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微观主体间的分工是促使这种相互作用产生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借助分工视角的分析框架来探寻从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的逻辑路径是一种有价值的尝试。基于此,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简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模型研究得出,微观主体选择集聚是为了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来促进相互之间的分工,而集聚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交易成本关键在于集聚所在地的硬、软环境是否有利于微观主体之间形成协调的分工网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工演进与交易费用理论对共存状态下的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重新梳理与阐释,用"转化"的概念取代了"替代"的概念,并分析了我国现存环境下"互补性"体现的弊端,进一步研究了非正规金融与正规金融相互之间的关系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创业空间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载体,不同的创业空间模式对创新创业收益的创造、均衡分配乃至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运用新兴古典超边际一般均衡分析方法,本文将共同富裕内生化,从分工网络拓展的视角研究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演进的微观机理,揭示这一创业分工网络演变过程促进共同富裕的条件及机制。研究发现:信息交互方式、技术支持方式和信任类型是众创空间与创客空间、传统孵化器的内在区别;如果创业活动和技术众包平台的学习成本很大,那么众创空间将是唯一的均衡创业空间模式;如果创业活动、信息交互服务以及技术众包平台的综合学习成本较大,创客空间和众创空间将从传统孵化器中分离出来成为均衡模式,而当这一综合学习成本较小时,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的充分改进将驱动传统孵化器向创客空间乃至众创空间模式演进升级;创新创业及技术众包平台服务的学习成本越低,市场交易效率和信息交互效率驱动创业空间模式升级的门槛越低,传统孵化器越容易向创客空间与众创空间升级。众创空间分工网络的演进通过优化劳动投入结构、提高创新服务生产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及提升人均真实收入水平等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5.
基于县域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SBM-DEA模型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农业产业分工、农产品种类分工、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川南山区农业生产效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不同县域间农业生产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产业分工和农业生产环节分工对山区农业生产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县域层面的农产品种类分工对其存在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在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下,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均已经处于较高水平,但对于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仍然较低,其关键就在于没有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对于交易效率的促进作用。现有对于影响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无法从根本上提出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及建议。为探明地区创新能力对于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将产生何种影响及如何产生的问题,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地区4个省级行政区域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效率评估两步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发明类型专利和地区科技人员投入增加形成的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对技术交易中介交易效率存在促进作用,而由实用新型类型专利提升导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交易效率存在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促进地区技术市场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更好地实施中国的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8.
尝试基于分工、交易费用理论的视角,建立一个简化的理论模型,对税务部门推行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适当性进行基础论证,以期推动中国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决策实践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超效率DEA方法的研发效率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OECD主要科技指标的统计数据和超效率DEA方法,对我国、八国集团和韩国等十国2002~2004年的研发投入(研发经费、研发人员)和直接产出(科技论文、三方专利)以及研发效率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异所在,真实反映我国研发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虽然我国在投入产出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发效率仍然低下,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李琪  李凯 《资源科学》2022,44(10):1964-1979
随着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健全农业生产托管体系成为衔接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为明确病虫害防治托管对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机制,本文基于山东省1103户农户调研数据,从分工效率视角刻画了不同类型病虫害防治托管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并利用得分倾向匹配法解决了“内生性”和“自选择”问题。研究发现:①形成横向分工效率的连片化托管或深化纵向协同效率的全程托管对农药技术效率的提升作用十分显著,而碎片化托管或病虫害防治单环节托管不仅不足以起到优化生产效率的功能,甚至不及农户的精耕细作。②形成横向连片规模后的病虫害统防统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单环节托管的效率不足。可见,参与托管并不总是能够提升农户生产技术效率。③村集体对生产托管的监督并未起到提升农药技术效率的作用。在进行了规模异质性分析、替换为IV-Tobit研究方法以及替换为截尾样本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④绿色生产要素作用的发挥也有赖于服务的分工效率,在形成了分工效率的病虫害防治托管中引入绿色机械与绿色技术要素对提升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强化作用。结论对优化当前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托管质量和效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