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贺州市八步区实施课改三年了,我分别到了其中的三所农村完小听数学课。现在,老师们都开始根据新课标理念组织课堂教学,但是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不够注意。听课时发现,老师都没有设置让学生提问的情境,课堂上没有学生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这些学校的高、中、低年级的三个班的部分学生及教师调查“为什么会现出这样的情况”。学生的回答是:(1)自己胆小,有问题也不敢问;(2)习惯听老师讲、老师问,没想到向老师提问题;(3)自己蠢,能听懂老师的课已不错了,哪有问题提;(4)老师不理睬自己这无名小辈,我提问题也是白提。老师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农村数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说到数学这一学科,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逻辑性,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然而在实际的农村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例如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篇文章就针对农村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展开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罗志坚 《广西教育》2014,(17):112-112
当前农村小学课堂普遍存在学生不敢提问题的现象,学生缺乏一种自主探究的能力,致使课堂效率低下。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农村学生提问的意识?笔者谈三点做法。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起源,更是拨动学生思维的琴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根则说:“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问能解惑,问能知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着问题意识的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  相似文献   

6.
7.
学生通常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一些难题和疑惑,这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定的质疑探究的心理特征,正是由于受这种心理特征的驱使,学生往往会发散思维,展开想象,进一步深入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笔者通过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得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呼唤着问题意识的培养,强烈的问题意识作为思维的动力,能促使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进行新的发现与创新。所以,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注重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围绕教师转的服从型的学生占大多数,敢于有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的学生很少.《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合作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大素质,通过合作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更高效的完成数学任务,然而在农村许多学生的合作意识比较欠缺。因为他们大多是在独立的情况下完成某一项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对农村小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农村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培养农村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30年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作文教学。习作对于大多数农村小学生来说是一道难题,究其原因,既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但归根结底,造成农村小学生习作水平低下,还是作文意识的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阶段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相似文献   

13.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创新、有所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做过的事情。”《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已成为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和认知水平决定了在小学阶段应重在培养创新意识。那么,  相似文献   

14.
许梦娟  李进 《考试周刊》2011,(51):218-218
小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常常被忽略的话题,在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它是一个核心问题。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就是国民具有公民意识。公民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公民的法律意识、道德意识、信仰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责任意识,因此培养小学生树立合格的公民意识具有更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更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育从总体上说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总由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根本,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问题的探求者。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王海霞 《农村教育》2005,(12):60-60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教学过程正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开他们心智的大门。使之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与教学过程的这一特征是一致的,其主旨都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丰富学生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18.
19.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就是未解的疑难或矛盾,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意识”可以理解为“觉察”。结合课改理念,“问题意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善于觉察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并伴随产生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着学生积极地思维,不断地产生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养成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教师应在以下几个环节加强培养,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活动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问题应该从自己的科学实验中去发现,从创设观察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从小培养学生善于提出科学问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