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95年度的“新疆新闻奖”评选中,我和弘翌采写的通讯《为了人民的安宁》(见《新疆军垦报》1995年6月13日一版),荣获了本年度自治区报纸系统惟一一篇“特别奖”,在此前的兵团好新闻评选中也获得“特别奖”,专家和领导均给予很高的评价。这篇作品能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也使我们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2.
王文华 《新闻界》2003,(3):57-59
新闻,一片辽阔的生活原野。新闻,与时俱进,与时剧变,是一片充满生机和希望的原野。新疆《博乐农垦报》社记者胡维斌在这片原野里辛勤耕耘,奋斗不懈12个春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近3年来,他不仅在自己供职的报纸发表了45万多字的作品,还在省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1500余篇,有50余篇作品获各类新闻奖,其中全国企业报好新闻一等奖2件,二等奖2件,优秀论文一等奖1件;全国地州市盟报新闻摄影一等奖1件,三等奖1件,优秀作品7件;获自治区、兵团好新闻二、三等奖20多件。胡维斌在农五师乃至兵团、自治区可谓是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这不仅仅…  相似文献   

3.
“专题摄影报道上头版头条,《新疆日报》是经常这样做的。”“画刊从四版走向一版,《新疆日报》曾做过这样的编排”。这是“第二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执行主席许必华在开幕式报告中的两段话,他对《新疆日报》版面运用新闻图片的情况作了充分的肯定。但是这次由全国77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共160多人参加的“研讨会”,对全国报纸一版刊用新闻照片进行了评选后,《新疆日报》只获得“优秀奖”。一家曾备受专家推崇的报纸,在这次评选中仅获得了一份近似“安慰”的优秀奖,而在这一、两年里,全国许多报纸的一版照片选得好,编得精,用得大,用得活,走到了两年前居于全国报纸一版运用照片第三位的《新疆日报》前面。那些获奖报纸有哪些成功经验? 第一,领导重视。如果说一张党报的面貌与总  相似文献   

4.
最近,经过全国50家报纸总编辑及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专家认真评审,《新疆日报》获得了全国省区报纸使用新闻图片好版面三等奖。 虽然这是名列两家一等奖和五家二等奖报纸之后的三等奖,但对于在全国省区级党报中惟一一家没有进口胶印机、电子扫描制版机的《新疆日报》来说,这意味着在失去占总分五分之一的“印刷质量分”,因没有评委参评再失去1分的情况下取得“铜牌”实属不易,说明《新疆日报》使用新闻照片从认识到实践有了突破性的收获。 自1990年中国记协、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在银川举办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并进行报纸使用图片好版面评选以来,至今年8月在黑龙江省举行第四届研讨会,评选报纸使用照片好版面,可  相似文献   

5.
新闻界纪事     
自治区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揭晓自治区新闻学会主办的全疆第四届好新闻评选(报纸系统),历时7天于4月2日在乌鲁木齐揭晓。维、汉、哈、蒙、锡5种文字报纸共评出1988年度好新闻作品150件,其中包括:特别奖一篇(汉文版《新疆日报》评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特等奖1篇(维文版《新疆日报》通讯《团结的盛会》),一等奖作品20篇(汉文7篇,维文8篇,哈文3篇,蒙文2篇),自治区首次设立的舆论监督奖2篇。有41家报社参加了这届评选活动。经过基层单  相似文献   

6.
记者秀子报道:由新疆新闻学会主办的第四届新疆报纸副刊好作品评选于3月15日在乌鲁木齐揭晓。 30余家报纸推荐的近200件汉、维吾尔文作品参评,共评出一等奖17件、二等奖28件(包括专栏、版面)、三等奖56件(包括专栏、版面),其中汉文一等奖作品的得主者是新疆军垦报梁彤瑾的《兵团情结》、新疆日  相似文献   

7.
我是当第二年兵的时候认识《新闻与成才》的。凭着以前在家时曾在报纸上发表过几篇散文、小诗,新兵刚下连我就被指导员相中,调到连部当了一名文书。通过看报发现,和我一块当兵的同班同学、后来调到团报道组当报道员的吕杰经常有新闻稿在《前卫报》上发表。羡慕之余,便萌发了搞新闻的念头。但由于我以前只写过文学稿,对新闻报道接触少,刚开始起步时,那些靠在“黑暗”中摸索的稿件寄出之后便泥牛入海。于是我便去请教吕杰,他向我介绍了《新闻与成才》。看过这本杂志以后,恰如久旱逢甘露,我毫不犹豫地订阅了全年的《新闻与成才》。每…  相似文献   

8.
由新疆记协和新疆新闻学会主办的自治区首届好新闻评选,继汉文报纸部分之后,少数民族文字报纸,广播电视系统、新华社新疆分社的评选也已揭晓,上述三个方面共评出获奖好新闻作品一百八十九篇(件),表扬稿三十七篇。至此,我区1985年度好新闻评选工作全部结束。评选是各系统分别进行的,既遵循新闻作品要  相似文献   

9.
和谷岩是一位出色的军事记者。他从1955年调入筹建中的解放军报社,到1985年离休,30年里,先后任记者,记者处副处长、处长,解放军报社副社长。担任社领导以后,他还多次以记者的身份下部队采访,写了不少有影响的报道。他写的大量新闻作品,有的在军队建设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有的在新闻界产生过广泛影响。最近出版的3卷本《和谷岩文集》所收作品,就有他在《解放军报》上发表过的通讯特写34篇,散文19篇,报告文学3篇,新诗8首,文艺新闻评论10篇(另有4篇发于《新闻与成才》杂志)。这些作品,虽然只是他30年军报记者生涯中为报纸所写作品…  相似文献   

10.
胡绩伟著的《新闻工作论说集》已由工人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由全国新闻学会精选了他从事新闻工作50多年的重要论文和讲话稿35篇,共40多万字。文集突出了他的新闻学的主线观点:党的报纸也是人民的报纸——党报的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收入本集的许多文章和讲话是第一次发表的。  相似文献   

11.
陈善喜,山东枣庄矿务局田陈矿一名普通的新闻干事,近三年来竟有1232件作品在中央、省、市级新闻单位发表,其中有四篇稿件在省、市新闻单位获得年度好新闻奖。1994年度全国企业报好新闻评选中,他的稿件《田陈煤矿劳模真风光》荣获一等奖。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新闻报道工作,他执著追求,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相似文献   

12.
一位在地区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记者,不时为自己的新闻业务长进不大而苦恼。而1988年夏季,他的几篇稿件却连续在《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经济参考》报等首都的大报上发表。这些稿件中有一篇获甘肃省首届青年好新闻三等奖,另一篇获全地区好新闻一等奖,还有两篇被推荐参加1988年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和甘肃省好新闻评选。这位记者回顾自己业务实践的这一显著变化,心情异常激动。他于去年3月从遥远的陇东山区致信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汇报他的收获,信中写道:“通过新闻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的新闻敏感和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华社举办新闻干部培训班,面向全国开展服务,实在是为各级新闻单位干了一件大好事。”来信者就是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第一期新闻  相似文献   

13.
从农民通讯员到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由不会写稿到获得中国新闻奖。这就是张宝贵走过的辛勤笔耕风雨路。 今年43岁的张宝贵,扛过枪、种过地,干过副业工。1985年,他受聘镐京乡政府当通讯报道员。1988年,他受聘《长安报》当记者。10多年来,张宝贵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论文1500多篇,30多篇稿件获得全国、省、市新闻奖。其中《“女麦客王”出征陕某宁》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长安田头出现“招手停”》获得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二等奖。1992年11月,长安县委破格提拔张宝贵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1993年6月,西安市人事局破格录用张宝贵为国家干部。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上初中的一个偶尔机会,他采写了一篇校团委开展活动的新闻被《安康日报》刊用,从此便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至今已当了30多年的通讯员,在中央、省、地、县等新闻单位发表新闻作品3000余篇(件),四次被省、地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他就是陕西省紫阳县文化教育体育局副科级督学何平。 1959年毕业于安康师范学校的何平,先后任中学教师、中小学校长、县政协委员等职。几十年来,无论在何种岗位工作,都坚持业余通讯报道工作。仅1994年以来,他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不但是卓越的文学家,而且是第一流的新闻记者。十月革命前,他担任过《萨马拉日报》、《下新城小报》、《敖德萨新闻》的记者,参加过列宁创办的《火星报》、《斗争报》的编辑工作。十月革命后,高尔基在发展苏维埃新闻事业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主办、参加和指导了十三种报刊,把报刊工作看作是自己切身的事业。他的新闻活动最旺盛的时期,是在苏联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他自己就说过,他是个“老报人”。卢那察尔斯基称他为“伟大的工人通讯员”。高尔基非常尊敬报纸的编辑和记者,因为他知道“办报工作不知要付出多大心血!”他说,办报工作是“为真理和正义事业服务的真正危险的行业”,“我要终生为报纸而工作”。高尔基丰富的新闻理论和实践,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极其珍贵的遗产。这里发表的他同报纸编辑同志的谈话,可以看出他对新闻工作者寄予多么大的期望,对他们的教诲是多么诚恳,对他们的要求又是多么严格。这篇讲话没有收入《高尔基全集》俄文版,这篇译文在我国是第一次发表。  相似文献   

16.
2012年,44岁的吕四元喜事连连。8月下旬,他作为评委,参加了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第十二届长江韬奋奖的评选工作。此前,2011年度自治区和兵团新闻奖评选揭晓,他和同事们在"走转改"活动中采写的通讯《托喀依乡的笑声》,分别获得"新疆新闻奖"一等奖和"兵团新闻奖"一等奖。2012年,他又喜获第十四届"自治区十佳新闻工作者",受到了自治区党委的表彰。  相似文献   

17.
通讯动态     
兵团142团场广播站采编人员戴启泰应《中国农垦》杂志编辑部邀请,8月28日赴广西桂林参加报道选题片会。在连队当了10多年农工的戴启泰,1980年初调到团广播站任采编以来,曾先后到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新疆军垦报社、石河子广播局等新闻单位进行新闻采编专业知识培训学习。8年来,他在完成团广播站编辑和采访任务的同时,刻苦学习新闻专业知识,积极向报社、电台等10多家新闻单位投稿470多篇,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平顶山矿务局高庄矿下井工人冯洪波业余写新闻,成绩显著,被矿党委提拔为专职新闻干部,人们称他“冯记者”。今年35岁的冯洪波起笔于1990年。当初,他看到工人们在井下辛辛苦苦挖煤,做出了许多爱矿如家的感人事迹,心中暗想:要是写成文章登在报上该多好啊!于是他就一篇一篇地写起来,可是一连投出10几篇都没发表,他不知原因何在。后来在一位老通讯员的建议下,他订了《新闻三昧》、《新闻爱好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9.
发表在《徐州日报》上的《徐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罗其湘潜心钻研发现徐福故址》,在江苏省一九八五年度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等奖。这篇新闻的线索是记者雍启昌从徐州师范学院副教授罗其湘等的学术论文《秦代东渡日本的故址之发现和考证》中发现的。这篇学术论文发表在一九八四年四月十八日《光明日报》史学版上,对徐福故址作了详细考证,认为徐福东渡日本确有其人其事。新闻的作者反复阅读了这篇学术论  相似文献   

20.
李同良,这位农民出身的通讯员,二十多年前从高梁地里往新闻门槛迈步的时候,并不见其身上有特殊的“新闻细胞”,他写新闻十年之久,报纸上没被采用过一篇。然而,功夫不负苦心人。磨砺十年之后,一九七三年八月他终于在河南日报上发表了第一篇稿件,特别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仿佛突然生出了“新闻细胞”,有了特殊的新闻敏感,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河南日报的头题位置,就先后发表了他写的三十多篇新闻稿件。他同光明日报记者合写的消息《联产到户科学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他写的通讯《栽树就是栽富》被人民日报评为优秀新闻作品,荣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