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鉴于目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缺失严重的现状,中职学校改革办学模式势在必行。借鉴德国"双元制"办学模式经验,加强校企联合,"走出去,请进来",实行开放式办学,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学习、实训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打磨,应是培养中职生职业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关系着中职教育的质量、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安徽省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为例,通过对中职生职业素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从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角度来建设中职校园文化,以此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贾新征 《考试周刊》2011,(8):214-216
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一直是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与要求。本文针对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结合部分中职学校的实践探索,从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建设适应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加强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教学、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中职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教育的发展和进步,各大院校的建设和兴起,增加了毕业学生就业竞争。中职学校作为国内职业教育的培训学校,招生对象主要为初中毕业生,大部分学生未来职业就业和发展均面临社会的激烈竞争。并且,中职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其对专业能力的提升过度重视,忽略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及班级文化的建设,这显著增加了中职学生就业难度,降低其在职场工作能力。工匠精神是个体精神体现,是从业者职业能力、职业品质及职业道德的最高要求,其对个体职业素养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班级文化建设和学生职业素养存在密切关系。因此,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及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旨在提升中职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其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发挥个人能力,在行业发展中贡献自身力量。本文对中职学校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概述,重点讨论并分析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素养和班级建设的意义、必要性及途径,旨在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深刻理解,为规划职业提供精神指导。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职业精神是中职生步入社会、走向职场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是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职业精神的养成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还有利于实现中职生的角色转换、促进其个人发展。然而,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认知不够清晰、职业理想不够明确以及职业态度不够端正等问题。因此,学校要积极有所作为,发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榜样力量、班集体、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使中职生职业精神的初步养成。  相似文献   

6.
温明剑 《教育》2011,(12):52-53
近年来,笔者在实施《通过校企合作提高中职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时,走访了大量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在调查中发现,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动手能力较满意,但不满意的主要反馈是:部分中职生存在工作态度不积极、思想道德水平不高和团队合作精神不强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是目前中职毕业生就业的"短板",也是影响他们以后发展的关键因素。问题能否得到有效解决,关系到中职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社会对中职教育的信誉度以及中职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等职业教育为社会输出了大量的技术劳动者,为推动国家建设提供了人才保障。中职学校在培养中职生技术能力的同时,也不应该忘记培养与之匹配的职业能力,中职语文教学更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试从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背景出发,浅谈如何利用中职语文有限的课堂,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中职生的职业能力,为中职生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是中职学校的普遍现象。本文通过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的特点,特提出引导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中职生的良好的情绪,提高中职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加强中职生职业心理健康的教育等建议,以期对当今的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职毕业生职业精神严重缺失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就如何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培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现代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社会经济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要求,对中职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表现极其重要紧迫;体育教学对学生通用职业素质的培养有着独特的积极作用,应在中职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探索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目标;同时为中职教育教学和企业在学生通用职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中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行为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数学在我们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培养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中职学校的首要任务.但是目前中职学校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中职生的数学应用能力认识不足,根据已有的理论和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认识,从分析职业学校教学现状出发,提出几点培养中职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是培养这种人才的重要场所,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职业教育,希望其能为社会、企业发展培养更多人才。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更多的多元化价值元素融入社会思潮,中职生的思想观念碰撞更为激烈,中职教师要注重对中职生职业观的指导,让他们拥有更为清晰的职业规划,增强职业认同感,还要帮助中职生养成积极的职业观,提升他们的职业认知能力,全面关注其职业道德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当今,受整个教育招生环境和社会就业形势影响,中职生源多数是文化基础知识差,纪律松懈、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而用人单位对职业学校输送人员职业道德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当下,在中等职业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就成为中职学生就业时能否迅速适应岗位,为社会接纳的关键。本文从职业意识的几个构成要素出发,深入中职学生职业意识现状,进一步探讨中职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杨贤梅 《考试周刊》2011,(79):226-227
处于"职业适应期"的中职毕业生的离职率较高,频繁"跳槽"。为使学生早日适应工作环境,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学校与学生个人都要重视培养职业适应能力。学校要加强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注重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社会中实现就业、就业稳定及实现职业发展。而学生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能够正确认识和接受职业自我,学习和掌握求职的方法,主动捕捉机会,还要学会在遇到困难时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顺利度过职业适应期,从学生转变为职业人。  相似文献   

15.
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职生也在所难免,因此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竞争力成为了中职学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针对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提出要优化原有的课程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以此提升学生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林昕 《教育教学论坛》2012,(24):259-260
随着社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的不断扩大,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所需人才,提高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中职院校教育者,应注重中职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重视中职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容易出现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并自觉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针对种种问题进行教学探索,从各种途径入手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自尊、自强的人生态度,从而更好的走向社会,服务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中职生专业技能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为更好地培养企业所需人才,提高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笔者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应注重对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课程。  相似文献   

18.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中职毕业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培育具有扎实知识和技能、务实精神、敬业精神、执着精神、合作精神等工匠精神内涵的市场营销从业者,是中职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文章分析了中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要义,对培育其工匠精神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分析,并从学校、政府和企业三方面探讨了培育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以期能提高中职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市场营销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优势视角介入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通过聚焦中职生的优势与潜能,将学生问题放在具体社会情境中,重构问题意义,激活学生内在的抗逆力,重建学生自我认知,从而帮助中职生顺利实现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朱慧群 《班主任》2020,(4):10-13
近年来,据对我校部分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发现,毕业三年后仍留在学校推荐的单位工作的学生所剩无几,究其原因主要是中职学校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为此,我在带班过程中,根据中职生的成长特点、能力现状,坚持以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行动德育为理念,以班集体为主阵地,开发了一整套贴近中职生、贴近职业岗位的校园菜单式主题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