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媒体脸谱     
500位媒体人发起公益项目免费午餐7月中旬,由《凤凰周刊》记者邓飞等500位媒体人发起、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支持的公益项目免费午餐,正式在淘宝商城开通了公益店。全国各地网友只要在线拍下并支付1个标价为3元的虚拟商品,就可以为中国贫困山区的学童提供1顿免费午餐。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调查记者,2011年开始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进入慈善公益领域,先后发起了“微博打拐”和“免费午餐”两个公益项目.在此期间,我开始以一个公众人物身份接受媒体采访报道.身份的完全置换,令我意外获取一名被采访者的具体体验,从而可以窥见我们媒体记者在公慈善益报道领域中一些不足或者有待提高之处.  相似文献   

3.
“免费午餐”是今年最风生水起的微博慈善项目。发起者记者邓飞,靠活动组织过程中的透明,赢得了公众的信任。自“免费午餐”微博传播开来以后,一位上海卖猪肉的摊主,每天以他儿子的名义把开张营业的第一笔营业额拿出来捐赠,数额不大,但是没有间断。“这样的例子说都说不完,太多了。”邓飞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北京大学公民社会中心发布2011年度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免费午餐”继乌坎事件、郭美美风波及温州动车事件之后。位列第四位。免费午餐计划全名为“中国西部贫困地区免费午餐计划”,是由邓飞等五百多名记者和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5.
"免费午餐"是由邓飞等500多位记者和贵州、湖北等地多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福基会发起的公募活动。该项目倡议每天捐赠3元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自2011年4月2日正式启动以来,到账善款超过两千万元,已拨款学校超过百所(据免费午餐官网)。其活动在不长的时间里产生了深广的社会影响。湖北《长江商报》作为参与其间的执行媒体,  相似文献   

6.
"免费午餐"项目证明,中国民间拥有取之不尽的智慧与源源不竭的善意,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的鼎力合作,其无坚不摧之能,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大动力前不久,邓飞等媒体人发起了资助贫困地区儿童的"免费午餐"项目。邓飞们的行动,因纳入中国福基会的免费午餐基金,拥有了合法公募的资格,因而不必有非法集资之类的困惑。然而,同一个名目的慈善募捐,天涯社区的梁树新推出的"午餐计划",  相似文献   

7.
2011年4月2日晚9点,邓飞在新浪微博号召网友为"免费午餐"捐款,24小时之内募集4.6万元。这是"免费午餐"第一次在微博上公开募款。"免费午餐"活动一直通过微博公布活动情况和项目进展。"免费午餐"把微博作为传播主阵地,在内容发布、信息扩散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传播机制。内容生产机制:微内容快速发布和获取微博上的内容限制在140个字以内,信息的即时发布和获取功能,让"免费  相似文献   

8.
向杰 《中国记者》2012,(3):45-46
在新浪微博上,由知名媒体人邓飞发起的公益活动“免费午餐”,首先在情感上击中了我.我从来没有想过,平素卑微的3元钱,可以变得如此尊贵——在偏远的山村,它可以转化成一顿香喷喷、热腾腾的午餐,温暖一个贫寒孩子的胃,进而温暖他的心……“免费午餐”机制上的公开透明,没有任何所谓管理费的行为,满足了我对“无盲区公益”的想象.我心甘情愿地再次捐了300元——请一个学校的全体师生吃一顿午餐,显然是我的荣幸,尽管他们不会知道我是谁.  相似文献   

9.
"免费午餐"是一项在微博上发起的民间慈善行为,由最初的少数人知晓到无数百姓力量的凝聚再到后来政府的大力响应和支持,可以说微博在传递这一民间大爱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融媒体的发展,微博地位日趋下降,但是作为仍在为"免费午餐"传递正能量的微博,其地位仍然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0.
徐倩 《声屏世界》2011,(7):57-58
微博横空出世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席卷了中国亿万用户。一时间,大家都忙着“织围脖”,微博娱乐、微博新闻、微博打拐……在微博热的时代中,电视媒体应该充分利用微博完善新闻报道的内容和技巧.将微博作为电视新闻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一条微博可以产生怎么样的奇迹?一场“微博打拐”行动,见证了微博在中国的意义:有了微博,任何地方的新闻都变成全国的新闻;有了微博,中国破天荒地形成跨越地域和阶层的全国性的公共领域;有了微博,公民得以团结起来,彼此分享,共同工作。或是发起某种公共行动。  相似文献   

12.
公共新闻主张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重视公民参与和公共协商。“免费午餐”计划作为由记者发动公众力量,引领国家行动的一次创举,是媒体利用微博等新媒介实践公共新闻的有效尝试。本文将以此活动为例,实证探究“微时代”背号下,媒体公共新闻实践的新表征,并提出相关的危机预警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当下的中国互联网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一场保护乞讨儿童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2011年初,于建嵘教授在新浪微博发起该活动,而这场活动的参与者,则是上亿微博的拥趸.这其中,有一个叫邓飞的记者特别突出.  相似文献   

14.
刘晓星 《新闻世界》2013,(9):158-160
2011年是媒体微博年。在微博的多元化、开放性、互动性的特点受到大众追捧的同时,微博的主体去中心化,信息碎片化与病毒式的传播的弊端也给作为信息“把关人”与舆情“晾望者”的媒体以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将微博这个虚拟媒体空间关注和现实传播环境相结合,做好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互助,是媒体微博能否长久生存的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炎迅 《中国新闻周刊》2011,(6):28-28,30-32
寻找彭文乐 “2011年,和儿童拐卖打一仗。在微博上整合公安媒体和民间志愿者资源,合力围歼人贩子,让我们并肩,我们赢。”这是邓飞在微博里的最新签名。  相似文献   

16.
眼下,微博风暴正席卷中国,迅速成为国内互联网传播媒介的焦点话题。尤其在2011年的春天,一场轰轰烈烈的“微博打拐”行动,将微博推上了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风头浪尖。通过“微博打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比起论坛、博客等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对话平台,甚至是“草根阶层”也能“通过参与种种议题设置,逐渐介入了社会事务的处理当中。”仿佛“电子鸟托邦”就在不远的前方,令众人为之雀跃。事实果真如此?本文欲通过对“微博打拐”事件的分析,分析微博的传播模式及其特点,打探“乌托邦”浮云下的“微博”力量。  相似文献   

17.
2013年4月18日,香港大公报刊登《北京“的哥”奇遇:“习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一文,在微博上迅速引起热议。腾讯、网易、人民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央视新闻、@头条新闻、@新周刊等媒体官方账号也先后发表微博,表达对此事的关注和看法。几个小时之后,新华网发布消息,称“经核实,此报道为虚假新闻”;当天下午5时55分,大公报官方网站发表声明,承认该报道为虚假消息,并向读者致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两项技术的新媒体日益引发公众的关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成为继博客、帖子之后网络热点事件的又一发源地,其中尤以微博的迅猛发展最引人关注。2010年,微博的席卷之势让所有人刮目相看,2011年,微博更以208.9%的增幅,创下了中国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速之最,以至于《人民日报》撰文指出:“从来没有一个平台像微博一样,如此彻底地激起人们的表达欲望和参与热情。”①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发布的《2011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指数年度报告》也显示,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转向微博②。这种状况极大地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也使得众声喧哗成为社会舆论场的常态,由此引发的舆论更为复杂多变。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2014,(18)
<正>个人简介王和岩,财新传媒首席调查记者,曾任《财经》杂志记者。代表作品《李庄案大转折》、《调查刘志军》、《西藏农行窝案》、谷俊山系列报道。2010年"三鹿奶粉大审判"报道,获得首届中国金融与财经媒体论坛"学院奖"优秀财经新闻作品奖。2011年最佳环境报道评选中,凭借《舟曲警报》获得最佳深度报道奖。2013年获年度风云记者称号。2014年作品《检验"免费午餐"》入围第二届"中国公益新闻报道奖——益人奖"。  相似文献   

20.
似乎一夜间,不论是明星大腕还是普通人,都成了“微博人”。而与此同时,几乎所有的公共事件都与微博挂上了钩,几乎所有的媒体都无法和微博在时间上竞争,几乎所有的微博用户都成为了潜在记者。由此出现的一个现象是,传统媒体高度关注微博,高度关注微博上的信息,微博上的热点几乎都成了传统媒体报道的重点——传统媒体“跟着微博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