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喜好拟人化动物角色的亚文化群体,"兽迷"在微博中的头像以"兽"的动漫形象为主,其自我呈现具有微博控、二次元、远离时尚、专一性、个体化等特点。隐私、审美、家庭与亲属、意见领袖、年龄是影响兽迷微博自我呈现的五大因素。未来的兽迷群体将向成熟化演变,东方化和本土化特征愈发明显。通过微博等社交媒体传播兽迷文化,需要正确区分"兽的世界"与现实世界,防止信息茧房,建立兽迷作品分级制度。  相似文献   

2.
林睿鋆 《新闻世界》2013,(5):232-233
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社会交往的主要场域。而微博无疑是当下最活跃、使用最充分的网络社交工具之一,研究在此场域的网民社交活动具有代表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微博用户在微博中的自我呈现行为,来探究在情境融合的网络场域中如何进行自我呈现,以及在自我呈现背后的原因,以及我们该如何看待网络场域中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3.
白若男 《视听》2023,(3):113-116
近年来,社交媒体蓬勃发展,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个体形象的塑造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人格特性,而社交媒体的“进场”使得个体自我形象的呈现由现实社会逐步迁移到线上的虚拟社交平台中,用户在社交媒体上自我呈现的表演行为与舞台设置显示出新的特征。这不仅影响着人们自我呈现策略的调整,也给人们进行理想化的自我呈现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4.
马宣 《新闻传播》2022,(3):23-24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生活网络化”成为了人类生活的基本特征,每个个体都极力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实现自我呈现的价值。微信作为人们最常使用的社交媒体之一,成为人们在线上交流的主要选择对象。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是主体自我表达的一种表演形式,本文将基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解释这类现象。  相似文献   

5.
周益 《声屏世界》2022,(1):110-111
Plog指以带有文字的图片形式记录日常生活.文章围绕Plog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流行现象,探讨其产生的视觉化社会及迷因文化背景,借助戈夫曼的"拟剧理论"视角,从表演角色、表演剧本和表演区域以及印象管理中的四种表演策略来探析视觉景观下Plog的自我呈现.  相似文献   

6.
7.
张美洁 《传媒》2024,(3):58-60
Plog作为一种以照片为主,辅以文字修饰的传播符号,凭借“真实自我”“个性突出”等特点,成为大众记录真实生活、满足社交需求、展现自我良好形象的首选媒介形式。本文借助戈夫曼拟剧理论,参考小红书博主的Plog内容,探讨Plog用户自我呈现的动因、实践及反思,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人际交往手段,具有策略性特点。本文以戈夫曼提出的"拟剧理论"为研究视角,以微商品牌"传奇今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6名微商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在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出了作为表演者的微商最常使用的四大形象塑造策略,即"随时在线的亲密好友"、"触手可及的意见领袖"、"个性鲜明的魅力人格体"与"事业有成的人生赢家"。试唤起观众对消费主义下个人异化的思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微商经过精心粉饰的表演区域。  相似文献   

9.
张馨元 《视听》2021,(4):129-130
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是当下很多青年群体进行自我呈现的主要途径,但是部分青年群体过度的自我呈现行为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自我认知混乱产生焦虑情绪、社交心理压力增加、青年群体的虚荣心被强化等.  相似文献   

10.
11.
自我呈现作为一种交往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的社会互动行为之中。戈夫曼(Erving Goffman)将“舞台”“表演”的隐喻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出了自我呈现的拟剧论(Dramaturgy),从而被后起的相关研究奉为圭皋。而进入数字时代以后,社交媒体中的云端交往使人们的自我呈现不再囿于面对面的在场情境,戈夫曼所言“前台”“后台”“印象管理”“舞台设置”等概念也在新的社交语境中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一系列新变中,被戈夫曼在自我呈现研究中有意回避的“自我”构建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  相似文献   

12.
微博是继博客之后自媒体的典型代表。对于微博热潮,学界多从其与传统媒体的竞合关系、营销模式、舆论生成机制等角度出发进行探讨,本文则从受众角度出发,分析其在受众地位改变、受众话语权扩展、受众使用体验突破以及受众社交网络拓展方面的长处,同时指出微博也存在吞噬受众时间、信息内容深度缺失、信息质量良莠不齐、话语权暗藏不平等负面隐忧。针对上述问题,受众应该加强自身媒介素养,正确认识微博中所展现的转型期社会冲突,共同推进微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时代背景下,微博等社交媒体成为网民自我呈现和政治参与的重要场域。本文构建了微博用户自我呈现与政治参与水平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微博用户的自我呈现影响其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能力显示、榜样示范和示弱求助三种自我呈现方式正向影响政治参与的广度;在政治参与的深度上,能力显示、榜样示范正向影响其政治认知的充分性,能力显示、榜样示范、示弱求助正向影响其政治表达的充分性。而逢迎讨好、威逼强迫两种自我呈现方式对政治参与的广度、政治参与的深度均没有显著影响。最后,本文在研究发现的基础上给出了改善微博用户政治参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段林 《出版广角》2019,(22):44-46
网络自媒体是信息技术发展与媒体相结合的新兴事物。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网络自媒体平台版权保护的必要性日益凸显,这也是促进网络自媒体良性发展、保护网络自媒体传播者合法权益、规范网络自媒体平台版权管理的必由之路。然而,由于网络自媒体发展时间不长,版权保护方面仍然存在版权意识严重缺乏、侵权成本与维权成本失衡、自律能力不足等问题。完善立法并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创新维权方式并提高侵权风险意识、加强政府监管并增强平台自律能力,是对平台版权乱象进行治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短视频的兴起为图书馆员展示自我形象提供了新的舞台。文章借助拟剧理论和网络民族志方法,对图书馆员在短视频平台中的自我呈现行为展开分析,以期探究该群体的自我呈现逻辑并为改善该群体的社会形象提供参考性意见。研究发现,图书馆员在短视频平台中主要呈现出忙碌敬业的“打工人”、博学睿智的阅读推广人、耐心热忱的科普人、严谨细致的专业人和热爱生活的文艺人五大类形象。在自我呈现实践中,图书馆员采取了积极理想化演绎、剧班化共谋、后台化展演和符号化表达等叙事策略。总体分析,图书馆员的此种自我呈现具有解构公众刻板印象、满足公众信息需求、拉近与公众的心理距离等积极意义,同时也存在表演痕迹重、范式同质化、社会影响弱等局限。基于此,图书馆员可以从弱化表演痕迹、提升媒介素养、深化后台前移、把握流量密码等维度优化短视频实践,塑造更为良好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6.
江梦蝶 《视听》2018,(6):146-147
一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将朋友圈设为"仅三天可见",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笔者就朋友圈中设置此功能的用户采集其数据,勾勒其画像,通过参与式观察和对部分人进行深度访谈,从自我呈现的视角出发,对朋友圈"仅三天可见"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进入一个媒介密集、全球连接的深度媒介化时代,大众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自我呈现”的媒介现象变得日益流行。然而国内外学者对于“自我呈现”研究以社会互动为主,鲜少有人将其与媒介仪式关联起来。文章首先以社交媒体平台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呈现”为切入口,将其纳入媒介化仪式的范畴,旨在以更宽广的视角思考媒介化过程对大众“自我呈现”的建构意义,以及它是如何与政治经济权力关联的;其次,从技术供给、媒介逻辑、媒介化社交三个层面引出“自我呈现”的仪式生成;最后,从批判的视角探讨社交媒体平台如何在最为稀松平常的“自我呈现”过程中以更隐蔽的方式完成数据监控及隐性剥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悄然兴起,视频主播在这一热潮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直播软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视频直播的热潮之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认识个体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文章从拟剧理论角度对视频直播中的主播角色进行分析,认为非职业主播通过直播活动,实现了虚拟的自我角色实现过程和身份重构体验;半专业化主播经由直播活动,实现了其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转向明星的身份重构;专业化主播通过直播过程,实现了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走向多元的重构。在我国转型时期下加强对网络直播现象的关注,才能更好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微博"自2009年以来成为全球最流行的词汇,在网民中的普及率也日渐提高。据统计,我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热点事件都会在微博中得到有效传播,微博引领舆论的特征日益明显。相应的,微博意见领袖开始分享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所把持的话语权,传统媒体报道日益受到网络舆论特别是微博舆论的影响。如何正确引导微博舆论成为当前值得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