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思考如何从作业布置的角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要思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由育分转向育人。核心素养的提升是以生命存在为前提条件的。教育的原点和终点都应是生命,要让学生对生命个体引起关注,更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这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更是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中学语文教育中感情教育的有效渗透,从情感导入、情境创设、实践培养等方面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以期为教育同仁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生命是人智慧、力量和一切美好情感的唯一载体,生命教育在教育内容中的地位也就显而易见了。学校也正因此更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以人为本,这就说明教育必须关注受教育人的生命世界。而在现行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许多环节往往忽视了生命成长的内在规律和需要,忽略了生命意义的追求和生命价值的提升教育,造成了学生生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26):33-3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不仅担负着培养学生具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及与人正常交往沟通的能力,还担负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个性与健全的人格塑造的重任。初中生身心发展不完全成熟,三观尚未形成,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研读文本、指导朗读、课堂练笔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情感教育,旨在有效地促进中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切实开展。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9,(81):30-31
学生实际上是一个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学习客体,其在权威命令群体气氛的压力下虽然会进行语文知识学习,但是学生却无法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真正认同语文教学,这时教师和学生面对共同任务时所具有的态度不同,影响语文教学整体目标与推进速度。作为一名足够优秀的专业从业者,应当研究学生具有的某些否定等内心倾向性,通过情感渗透增强学生接受有关信息量。  相似文献   

6.
在生物教学中要注重生命教育的开展,引导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参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带领学生探索生命起源、发展、进化的历程,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之情,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珍爱生命,敬畏生命.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符合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语文课程的确也具备进行生命教育的诸多优势。在具体实践中,要加强课程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课外的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多次从电视、报纸中看到花季少年面对一点点生活挫折而草草结束生命的报道,这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消息使我感到在现今形势下,生命教育开展的必要性,紧迫性。生命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具象性,它是一个综合形象,含有外象和内象的特质,具体表现为个体的生命存在和作为社会意义的组成成分,因此生命教育强调的不仅是对生命本体的尊重,而且包括对  相似文献   

9.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既是由语文学科的人文特点决定的,也是发展人的个性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措施,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0.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书中杰出人物和劳动人民自强不息、不畏强暴、坚决维护国家独立尊严的光荣传统的认识,激励学生从小树立报国之志。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对祖国广袤、秀丽的山河加深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1.
从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博大、生命的意义和生命存在方式四大方面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渗透生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充分实现生命价值,为一线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借鉴。此文以小学科学教学为例,主要从集体合作、坚韧不拔和适者生存三个方面渗透生命存在方式教育,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生活。  相似文献   

12.
陈平 《广西教育》2013,(30):68-68
语文是一门反映人们现实与精神生活的深刻性、丰富性与广阔性的学科,直接影响受教育者的心理、情感与个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课堂不但要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要让学生在厚实而凝重的人文气息中接受熏陶,塑造学生的精神和灵魂。然而在中考的驱使下,教师与学生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上,把重点放在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上,对文章进行注释式、肢解式的分析;学生应有的课外读物被种类繁多的辅导书、参考资料占据;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强调突出语文课的人文精神,强调对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对于调节一个人精神、心理有着良好的作用。由于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她对于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语文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章主旨、注重作文训练、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等方面加强学科教学,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4.
学生的人文社会素养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对于世界万物生命的认知和尊重的教育教学方面,教育部门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在生命教育的实践中,包括思想品德、社会、生物等多门课程都能实现在这一领域的渗透与融合,而加强初中教学生物学科中生命教育的渗透,是从自然规律的角度出发,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具体特征,有助于其知晓、理解、爱护、尊重生命,从而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  相似文献   

15.
打开苏教版的初中语文教材,阅读每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我们会深深体会到这些文章所蕴含的深厚情感。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让学生接受真、善、美的熏陶,让学生的心灵与文中的思想产生共鸣,从而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使语文教学获得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相似文献   

16.
陈家菊 《广西教育》2013,(34):64-64
新课标理念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舞台,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语文的教育教学只有在美好的情感传递中,才能渐人佳境,并由此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总目标第一条中有这样的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可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的理想和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初中语文教  相似文献   

18.
19.
针对中学生的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知识方面的教育,更要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有更高的要求。改进目前学生的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道德培养,也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不仅可以有学习知识的收获,也可以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习到关于道德品质有关方面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也越来越看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学生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因为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很多符合德育教育本质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就分析了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