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伸肩是通背拳之母,那么中拳就是通背拳之魂。五行通背108总操法,在技击中可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中拳”。中拳即通背拳三绝掌之一的追魂掌(又称钻掌)、狮子抖铃手、激步劈山炮、四门连手炮等,中拳以暗冷、急、快、残暴、毒狠为特点,专攻敌人心窝、裆部、咽喉、面部等中线要害,轻者伤残,重者毙命。  相似文献   

2.
武兵 《武当》2004,(3):35-36
18、提膝架打拳:右脚向前上小踏步,右转体90度,左腿屈膝上提成提膝步,同时左拳向左侧立拳平肩打出,右拳屈肘上架头顶,目视左拳方(见图27)。  相似文献   

3.
柳德恩  高树山 《武当》2014,(6):38-39
白猿通背拳是通背拳的一个流派,流传在辽宁省锦州地区的白猿通背拳是祁家通背拳的一支。传承脉络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和经济学等角度对洪洞通背拳的现存价值进行分析,以期使其在现代社会里实现良性发展,使我们更好地利用它为社会服务,从而实现洪洞通背拳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武兵 《武当》2004,(4):36-38
32、弓步双冲拳:右腿落步成右弓步,上体稍左转,双手变拳,斜向体前立拳冲出,双臂肘部微曲,二拳相距30公分,左拳在上,右拳在下,目视拳方(见周46)。  相似文献   

6.
段佩晶 《精武》2009,(4):22-22
通背拳是我国发源较早的武术拳种,属典型的长击拳法,据传早在宋朝赵匡胤时代,关西名将韩通擅长通背拳,并名噪一时,有:“太祖长拳(洪拳)为起首,韩通通背为祖”一说。明代的武学家黄宗羲在其《南雷集·王征南先生的墓志铭》的六路歌诀中有“佑神通臂最为高”一句,这说明在明代时通背拳的养生技击价值就已经得到证实。清初于成,字洞滨,尤精此拳法名声大噪于武术界。风靡一时后退隐山林。目前我国通背拳的流传区域,主要有代表性的是大连、沧州、北京牛街,这三地盛传是五行通背拳,披挂通背拳,白猿通背拳。  相似文献   

7.
梅花通背拳     
曹广超 《精武》2008,(5):64-65
梅花通背拳,是丁太师爷和李锦祥师爷下传至梅花拳十五世传人到汉军先生和王丕征先生的。王丕征先生于民国年间曾用此拳在开封打擂勇夺第一,被誉为“花拳大王”。此拳手法紧凑,动作快速勇猛、力由脊发,  相似文献   

8.
武兵  王宏强 《武当》2012,(3):42-43
迷魂掌(图1、2)、追魂掌(图3、4)、丧魂掌(图5、6)堪称通背拳三绝掌,其招式快疾连环,势猛劲大,学练简便,制人效果宏大,练习者应当学一变三,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善守善攻,即可步入高手境界。一、迷魂掌(甩掌)A:临战时,对方猛发右弹腿攻踢我裆部要害,我随机应变,身体后移下坐,出右掌迎拍截击来腿,接着右肘上翻发右甩掌反背甩打其面门,制胜对方。拍截来腿要迎招而上,因为弹腿过程中的劲力未达到极致,利于防守。同时甩掌打面必须上右步蹬地前移重  相似文献   

9.
李佳 《体育风尚》2020,(1):67-67,79
中国豫北地区的武术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承载了历代传人的精神思想和理论研究,在各个阶段展现了属于当代武术的个性与风采。本研究主要运用了田野调查法,对陈氏通背拳的历史形成、传承情况等做了详细的记录,并收集了非常珍贵的文字资料、照片、器械、视频等,结合现有资料对陈氏通背拳研究会的人员进行采访,听取陈氏通背拳传人的意见,重新整理了陈氏通背拳的健身技击等资料,为当地的地方性拳种的研究完善了资料储备,为陈氏通背拳在社会的推广与传承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拳经总论》的内容综合解析,从战略思想、战术意识、基本技法、临战经验等方面对洪洞通背拳《拳经总论》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促进洪洞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拷问通背拳     
韩宝轩 《精武》2008,(3):26-27
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各种“真相”抑或“假象”中,读者更希望看到通背拳的实质——到底是一个拳种在形成过程中不断地变革的问题,还是通背拳史特殊时期多方利益的纠葛?通背拳名家、辽宁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本溪市公安局溪钢公安分局局长韩宝轩先生对通背拳史的拷问和梳理,或许能给读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精武》2008,(2):58-58
通背拳术串珠共六趟,每趟四手。共二十四手。此二十四手即是前法二十四手拳术串成。然每一手要练习一来往。名日两趟。四手练习四来往。即是八趟。此八趟要贯穿练习才成为一套。此法即是一手练习分为两趟。四手练习共分为八趟。但是一趟串珠四手。六趟串珠共二十四手。又因每一手分为两趟,于是一趟串珠分为八趟,六趟串珠共合四十八趟,此串珠之法。  相似文献   

13.
洪洞通背拳是一支土生土长的传统拳术,在其主要拳势套路中包含有108个不同形态、仿形取意的拳法和招式,其中包含了对动物行为、人物形象和生物造型等方面的仿生,这些仿生性拳势不仅突出了生物的形态特征,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技击原理。因此,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学研究,将更深入的探索武术在形成和发展中的技术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拓展了仿生学的研究领域。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仿生学、动物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对洪洞通背拳的仿生技术和文化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挖掘中国武术仿生学原理以及在当代社会和仿生学的现实意义,为武术仿生学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用现代化发展的视角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审视,提出祁家通背拳在传统武术发展举步维艰的情况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国家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契机下,把祁家通背拳看作一种文化进行推广,同时结合时代特点,派出优秀传人参加武林大会,提高祁家通背拳的国内知名度。并且效仿八极拳,让祁家通背拳与格斗游戏合作共同开发,为祁家通背拳的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法等研究方法,对猿仙通背拳进行了分析研究,阐述了猿仙通背拳的渊源、发展及特点和基本技法,以推动猿仙通背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祁家通背拳是一门优秀的传统拳术,其发展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文章对祁家通背拳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以探寻其文化价值。研究发现:祁家通背拳在其发展过程身受着中国传统的兵家思想、美学文化与"三冀文化"的影响,同时其自身也具备了传统的武德文化思想。传统文化寄寓于祁家通背拳之中,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是这些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洪洞通背拳的产生、形成的历史背景及与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阐释,并对洪洞通背拳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发展对策,以期使洪洞通背拳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9年4月12日,2009山焦杯洪洞通背拳全国选拔赛在山西省临汾市举行。本次比赛由中央电视台体育节目中心、中国大学生体协主办,中视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洪洞县人民政府承办,洪洞县委宣传部、洪洞县文化体育局、山  相似文献   

19.
一、何为“三绝掌” 迷魂掌(图1、图2)、追魂掌(图3、图4)、丧魂掌(图5、图6)堪称通背拳三绝掌.其招式快疾连环,势猛劲大,学练简便,搏击效果巨大,练习者应当学一变三,融会贯通,随机应变,善守善攻.即可步入高手境界。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祁家通背拳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后发现,祁家通背拳是一门非常注重技击实战的优秀传统拳术,其实战技击有着严、长、准、变、连的特点.同时祁家通背拳又有着强身祛病、自卫防身、教育、促进和谐农村发展的价值功能,这些研究为祁家通背拳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