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张到博士家拜访,在闲聊一阵后他说:“机器人虽然很好,但总还让人不大满意。”博士很想了解他的不满究竟在什么地方,因为博士就是搞机器人设计这个职业的。“机器人确实很勤劳,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但是它只会回答:‘是,知道了。’尽管它能执行任务,但我总觉得这太无聊,太没劲了。”博士频频点头表示理解,他说:“我早就预料到会有许多人提出这种意见的。”“啊,你一定在研究什么改进的办法吧?”“不错,不久前我试制了一种新型的机器人,不过后来我让他外出学习人生了。”“让机器人去学习人生?这是怎么回事?”“过去的机器人…  相似文献   

2.
写下这个题目,已经60多岁的我,一时很为一段交友的经历惶悔。 今年“五一”节的七天长假,我和老伴儿足不出户,让大好春光白白流逝,只是想等一个人、一位相处了20多年的老朋友的到来。可是,从第一个清晨一直到第七个黄昏,始终不见这位朋友的踪影。这是过去20多年来,他第一次在这个轻松、爽洁的日子没来光顾我的家门。晚上,我几次把电话拿起又放下,想听到他的声音,可是,最终我还是把电话放下了。是怅惆还是遗憾,我一时分辨不清,只觉得内心里有一种隐隐的痛楚。难道为了那两万元钱,他真的下决心和我们“拜拜”了?可是,…  相似文献   

3.
真诚     
真诚,顾名思义是真心诚意。用脑筋理解,我懂真诚;可用心思考,我又不懂了。我疑惑地问大自然:“什么是真诚?”太阳说:“真诚是在别人寒冷的时候散发热量。”月亮说:“真诚是在别人倾诉的时候静静地倾听。”星星说:“真诚是在别人迷路的时候给他指引方向。”花儿说:“真诚是在别人敲击你心门的时候张开双臂去迎接他。”大树说:“真诚是在风雨袭来的时候为别人挡风遮雨。”鸟儿说:“真诚是在别人忧伤的时候为他唱支动听的歌。”大地说:“真诚是珍惜上天赐予的每一滴甘露。”我好像有点明白了。我又问旁边的人:“什么是真诚?”爷…  相似文献   

4.
【一】 批阅学生随笔,我读到这样一段字:“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  相似文献   

5.
王美娟 《语文天地》2014,(11):73-74
“老师,您不要生气,我总觉得最近语文课上得沉闷了些,总想睡觉。《记念刘和珍君》有必要上那么多节课吗?我们很多同学远没有您那样喜欢鲁迅,也难达到您理解的深度。虽说语文课上您也让我们畅所欲言,可您不觉得那离我们太遥远了吗?与其让我们对那些遥远的事件发表意见,倒不如把时间放在一些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望老师考虑。”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3,(30):57-57
徐丽遐: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显得有点严肃,是“鲁迅,离我们有多远”。这不应该算是新话题,最新的信息就是,本学期一开学,人教版的初一上学期语文教材,将鲁迅先生的文章《风筝》给删除了,这是不是意味着鲁迅与我们这个时代渐行渐远了呢?  相似文献   

7.
车牌     
佚名 《高中生》2009,(12):35-35
有一个人去买车,车商给了他一个车牌号,是“00544”,这个人觉得这个号不好,但车商说:“这号多好呀,你看。00544,动动我试试。”这个人很高兴,开着车上路了,没开多远就和另一辆车撞了,这个人怒气冲冲地问另一人:“你没看到我的车是00544,动动我试试吗?”另一人很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你看,我的是44944,试试就试试.”  相似文献   

8.
两个世界     
当教师的似乎都有这样的感受:在我们还是学生时,总觉得老师不理解自己;现在做了教师,又觉得学生是“一届不如一届”。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我想,主要是因为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离学生的世界越来越远、越来越陌生了。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正忙于写论文的教授,为了摆脱淘气女儿的纠缠,随手撕碎一张世界地图,对女儿说只要能拼起来,就答应陪她玩。教授本以为,才上幼儿园的女儿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自己这下可以安心工作了。可不一会儿,女儿就拿着拼好的地图来找爸爸。教授满脸疑惑:怎么会这么快?原来,那张地图的背面是一幅人像画…  相似文献   

9.
我一直觉得,瘦瘦小小的儿子属天真烂漫型。虽说十一二岁之后也偶尔问问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同,假日里常参加男生、女生一比一的派对活动,可毕竟还只是个小学生啊。我感觉,让家长们头疼的早恋啊什么的,离我还很远。没想到,儿子竟在他即将小学毕业那一年,猝不及防地遭遇了“爱情”。那一天,他突然吞吞吐吐地问我:“您说要是男生收到‘我爱你’的纸条该怎么办呢?”我心里一动,怎么会冒出这个问题?是不是儿子自己的经历呀,可是儿子又没直说,我只好故做轻松地回答: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您这话跟没说一样,没劲。”儿子一甩手…  相似文献   

10.
与人为善,是一种美好的品质。罗曼·罗兰说过:“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的确,善良能给别人无限的温暖和感动。可是我一直有个疑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真能做到善良吗?我们离善良究竞还有多远?”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我喜欢你!”演员要感谢观众,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掌声;作家要感谢读者,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荣誉;教师要感谢学生,因为他们能给自己带来精彩的教育人生。刚接了个新班,小俊(化名)是我们班上的“名人”,整天邋里邋遢,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同学们都不愿意跟他玩,并且经常开他玩笑。他倒是蛮宽容的,憨憨一笑,也不大跟大家计较。语文课上,他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够集中,于是,我就把他调到了最前排。他问我:“老师,为什么要把我排在最前面啊?”我对他笑笑说:“孩子,因为我喜欢你,想让你离我近点,行吗?”他依旧憨憨一笑:“行吧!”  相似文献   

12.
细读本期文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很久以前听过的这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孩子家里很穷。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老人用手指对着路边的一颗小石头,点了一下,小石头立刻变成了金子,老人要把金子送给孩子,孩子却摇了摇头;老人又把一块大石头,化成了大金块,要送给他,孩子还是摇头;老人又顺手把对面的一座山,点化成一座金山说要送给他,孩子仍然摇头。老人生气了,责问他:“金山你还不要,你想要什么?”小孩不慌不忙地说:“我想要您的指头。”  相似文献   

13.
一、管理困境:被“统一性”埋没的“有效性” 一位骨干教师来到校长办公室,单刀直入地说:“校长,只要你每个月多加两百块钱给我,我就保证把这个毕业班的成绩搞上去。”校长在片刻的震惊之后,疑惑地问:“为什么要多加两百块钱,你才能把这个班的成绩搞上去呢?既然你有能力把这个班的成绩搞上去,又为什么不愿意这么做呢?成绩上去了对学生多重要呀,对学校也是一件大好事,也有利于你自己的专业发展呀!”该教师觉得很委屈:“让学生成绩更上层楼的确让学生与学校都受益了,但我付出了比其他教师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我又能得到什么呢?”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研究》2008,(5):48-49
问:我儿子8岁,我发现他特别喜欢说反话,非要和他反着说话他才听。我们习惯了,可是在外人面前总是很尴尬。怎样才能让他改掉这个毛病呢? 张杰(北京):孩子说反话可能是觉得反话比较好玩,说反话会让爸爸妈妈花更多心思在自己身上,他肯定不会意识到他这样做会给大人带来多少尴尬,我倒觉得可以让孩子也尝尝这种滋味。  相似文献   

15.
猫有九命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奶奶和她的朋友们说“猫有九命”,我觉得很奇怪,老师不是告诉我们“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吗?猫怎么会有九条命呢?难道它可以死九次活九次?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决定用邻居张阿姨家的猫做实验。  相似文献   

16.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7.
有女万事足     
俗话说:有女万事足。一般讲来,女孩子比男孩子文静、乖巧,也更贴近爸妈的心。我家囡囡也是这样,很少让我们操心,而且她独立坚强,时时让我们为有这样一个女儿而欣慰自豪。女儿四五岁时,看到我每天清早起来为她买牛奶,就提出要求说:“爸爸,早上我去买牛奶吧!”我一听很高兴,就说:“好,好!”当时我家住在二楼,售奶点在楼下东边,离我家约100米。我爱人觉得孩子这么小,又要下楼走那么远的路,担心孩子发生意外。我说,孩子自己要求做事是好事,我们应该鼓励、支持,不能给她泼冷水。爱人觉得我想得在理,也就同意了。开始几次我们不放心,悄悄跟在她后…  相似文献   

18.
在与她只有一米远时,我觉得她有千分之一的厌烦;在离她有半米远时,我觉得她有百分之一的厌烦;在与她只有零米远时,我觉得她百分之百的厌烦!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该学习生字“掰”了。认读字音、识记字形、分析字义,我正按部就班地边引导边讲解,学生马小华忽然站起来问:“老师,‘掰’有反义词吗?”是啊,“掰”有反义词吗?说实在的,我还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为避免尴尬,我稳了稳情绪,又把皮球踢给了马小华:“你说呢?”“我想‘掰’应该有反义词。”马小华扑闪着眼睛说。“哦?说来听听。”此时我已无力控制课堂,只能任其发展了。“‘掰’的反义词与‘掰’的结构相似,两边各有一个‘手’字,中间应该是‘分’的反义词‘合’字,它表示双手合拢的意思。”马小华边说边做了一个两手并…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过程中,时而发生学生不接受老师批评,情绪对立,甚至与老师直接冲突或者采取退学的逃避进行为等情况。原因何在?可能是认知原因,学生不明白自己错在何处;可能是心理原因,学生觉得丢了面子;也可能是方法原因,老师言辞不当,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其中最让学生接受不了的,容易引发冲突或逃进行为的是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多年来,我曾接触过不少要求调班,要求转学,要求退学,甚或与老师对抗由老师直接送到校长室的学生。察其原因,大多认为老师对他“不公平”、“看不上”。学生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理由是,在某件事情上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