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对数学观察能力的认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各种方式呈现的教学材料的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感知觉才能为学生所接受 ,并由此引起随后的一系列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知觉可谓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发生的最基本、最初级的认识过程 ,其对教学材料的信息的感性加工状况 ,会对随后高级的认知过程的理性加工产生重要影响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 ,首先要通过感知觉 ,没有感知觉 ,心理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 .感知觉由低级到高级可分为三个水平 :感觉水平 ,知觉水平 ,观察水平 .而观察是最高级的感知觉水平 ,观察也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中学生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知识必备的良好素质。因此 ,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 ,教师需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去实施。1 激发兴趣 ,明确观察目的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并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主动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但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所有客观事物并不都产生知觉 ,而只是对其中少数客观事物发生兴趣 ,然后作出观察行为 ,产生知觉。所以 ,…  相似文献   

3.
1观察法及分类1.1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对周围世界客观事物和现象在其自然条件下,按照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实际情况,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从而获取经验材料。在实施观察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进行讲解与介绍,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对象上,把感知与理解结合起来,从多方面认识所学的对象,以便  相似文献   

4.
王艳 《阅读与鉴赏》2009,(10):49-50
心理学中,感觉、知觉和思维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心理过程.我们可以用来解说写作过程。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我们可以解释成对个别的写作技巧的认识;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反映.我们可以解释成对文章写作的整体情境的把握: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我们可以解释为写作者对写作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写作积淀,  相似文献   

5.
观察十法     
提起观察,有的人认为,那就是用眼睛看呗。其实,这种认识对观察理解得不全面。什么是观察?《心理学》指出:“观察是知觉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从这个概念来理解,观察不仅是用眼睛看,而是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只有发挥  相似文献   

6.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若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看知觉,也可以说知觉是把感觉获得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知觉规律包括:对比律、组合律、协同律、  相似文献   

7.
一、引入新概念。要遵从认识规律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与形式的关系,经过比较、综合、抽象与概括而形成的数学思维形式。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使学生在感觉、知觉和观念诸过程综合的基础上,将新的概念产生出来。  相似文献   

8.
新修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四基"中对"基本活动经验"的强调,是数学教育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标志。活动经验有感性和理性之分。所谓感性经验是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片面的、现象的和外部联系的认识经验,感觉、知觉、表象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是认识过程中的低级阶段;理性经验就是基于感性经验,通过思考而升华的一种抽象的认知经验。  相似文献   

9.
学习数学有无数学感觉极为重要,同样教数学也要有数学感觉,因此学好和教好数学与是否有良好的数学感觉相关性极大.心理学所说的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有一个重要论述:一切知识生于感觉,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数学感觉就是对数学研究的对象的内在规律或内在联系的把握程度,一个有数学感觉的数学教师能把握数学的本质,对数学有深刻的认识,弄清数学究竟是什么,数学研究是如何进行的,为何学数学,明知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的生活意义和现实意义等.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在思维的参与下有目豹、有计划、比较持久地主动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一种知觉活动.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知觉,它具有对事物的有意感知,高于单纯知觉表现的特征.这种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以下三个本质属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丰富性和系统性、持久性和深入性.  相似文献   

11.
一、引入概念。应创设情景 人们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一般是通过感觉、知觉而形成表象.这是感性认识阶段。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再经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总结活动,最终认识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这是理性认识阶段。数学概念是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数学概念有些是生活、生产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有些是随数学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感知是客观事物通过感觉器官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它是认识的最初阶段,并在这个阶段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从而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数学思维得到相应的锻炼和培养。笔者结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3.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  相似文献   

14.
表象是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形象。表象与感觉、知觉都属于感性认识,但表象和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在头脑中产生的形象不同,它是事物不在眼前时头脑中出现的形象。表象是从感知而来的,客观事物只有通过感知才能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表象,但表象比感觉、知觉更进一步,具有直观形象性和初步概括性双重特点。所谓直观形象性,  相似文献   

15.
正"观察"是"观"与"察"的结合。"观"是观看(包括听、嗅、摸等),"察"是细看、分析、比较。观察作为一种知觉,是对于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的整体反映。下面笔者以《蟋蟀的住宅》为例谈谈"观察"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方法。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无论是学校领导的行政决策,还是学校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都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了解上。而要对客观事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了解,就离不开调查研究。一、调查研究常用的几种方法(一)观察法观察法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调查对象的外部表现(如言语、表情、行为等),并根据观察材料,分析研究其内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弄清客观事物,使我们对所要研究的对象有直接的了解。例如研…  相似文献   

17.
"感性"跟"理性"是相对的,是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直观认识.形象思维是人头脑中运用形象来进行的思维.人类发现掌握事物的本质,首先是从思维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既是儿童本身的需要,又是他们学习抽象数学知识的需要.一、把握形象思维和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包括表象、联想和想象.表象是对过去知觉过的对象和现象在头脑中产生的映象,它既能以直观的形象来反映现实,又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指联想能力、想象能力等影响小学生形象思维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一、数学直觉思维的意义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性联系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照一般的思维规律认识数学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活动。直觉思维是人们在面临新的问题、新的事物和新的现象时能迅速理解并做出判断的思维  相似文献   

19.
文章思路的常见类型甘其勋什么是思路?“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种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  相似文献   

20.
观察是小学科学课程学习的主要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把眼、耳、鼻、舌等感觉器官的感知作为观察方法,没有认识到这些是感觉通道,是获取信息的渠道。教师只让学生停留在感知觉上,没有过渡到观察层次上,导致学生观察的精确度不够。通过分析感知觉和观察的关系及区别,正确认识看、摸、听、闻等活动是获得科学事实的方式;将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和理解性三个特性来与观察法的目的性、全面性和精确性相联系,指出正确的观察方法;通过这些观察方法在整体上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感知觉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