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能对等理论从语言文化环境对比的角度出发,提出翻译原则的确立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译文的效果实际上受到了来自原文语言风格、译者的文化阅历以及译文的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因此,翻译不论是作为一门科学还是做一门艺术,都应该从文化对比的角度出发,努力寻找两种语言之间在文化上的共鸣和契合点,从而达到最佳翻译效果。就英汉翻译来讲,两种语言的对比不仅反映在句法结构的不同上,而且也体现对文化现象的不同阐释及理解上,这种文化上的对比对译文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译者必须面对和经常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翻译活动,都离不开译者对原作者所认识的事物的再认识与再表达,译文即是译者主体性的再现。不同时代的译者在翻译同一文学作品时所使用的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大有径庭,译本在文体风格、语言修辞等方面的展现也有所差异。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月亮和六便士》的两种中译本,从译者所处时代背景、翻译风格等角度出发,可知译者是如何在译本中发挥译者主体性的。  相似文献   

3.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翻译是一个交际过程,关键之处在于译者要实现译文读者对译文中所有的语言信息和他本身所具有的文化语境信息达到最佳关联,以使译文读者能最好地理解原文作者所传达的意义。在语言的具体翻译上,根据不同的情况主要有两种策略:归化和异化。  相似文献   

4.
冯智娇 《海外英语》2012,(1):136-137,139
文学文体学是介于语言学与文学评论之间的一门学科,它包含有语言学对语言本身的描写,也涵盖了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当文学文体学运用于翻译研究,则对译文的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中具有指导作用。以下从文学文体学的角度出发,从语言及修辞两个层面切入,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试图找出两位译者在这两个层面的异同。经过对比发现,在词汇层面上,汪译本所运用的押韵方式与原诗相近;在句法层面上,两位译者在句法结构上存在差异,但谭译本在突显主题意义及美学价值上与原文较为接近。而在衔接层面,两位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手法,却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在修辞层面上,两位译者在翻译时保留了原文反复的修辞手法,而对于叠词,两位译者在译文中都没有体现。  相似文献   

5.
朱洪达 《海外英语》2011,(1):183-185
翻译是一种涉及到语言与文化的双重交流活动。在语意、结构上与原文似乎完成对等的译文仍然可能使译文的读者不知所云。原文的作者与译者生活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受到各自不同的主导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对事物的理解带有各自不同的某种预设的文化倾向。不同语言文化中的人对事物判断带有预设性不同的审美、思维模式和价值取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译者对译文处理上的语用失误。同时原文作者在创作原文过程中,为了提高表达交流效率,从认知语境的角度,对与读者相互显性的语言文化背景进行了文化缺省处理,而这些文化缺省对处于另一文化的译者未必是显性的,从而又增加了译文出现语用失误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涉及两种语言和各种知识,包括词语的文化内涵、篇章结构、逻辑思维、译者的理解能力等方面。当然还要掌握必要的翻译技巧,把原文的内容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语句通顺、明白、达意。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西方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越来越为译界学者所关注,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原来集中在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转移到对两种文化的关注上来。该文将在操纵论的理论框架下,以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的《李尔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操纵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对译者以及译文的操控。研究发现,二者的译本是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影响碰撞后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西方文化学派的操纵理论越来越为译界学者所关注,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翻译研究视角,将翻译研究的重点从原来集中在语言对比和价值评判层面转移到对两种文化的关注上来。该文将在操纵论的理论框架下,以梁实秋和朱生豪翻译的《李尔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操纵论三要素(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对译者以及译文的操控。研究发现,二者的译本是译者不同的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影响碰撞后的产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要使译文尽可能地忠实于原文,译者除了语言知识和能力的具备以外,正确理解和处理两种文化间的语境障碍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分析语境障碍(情景语境障碍和文化语境障碍)在中法翻译过程中对翻译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本文通过英汉对比,分析了张培基先生英译文《杜鹃》的语言特色。译者充分考虑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特点及表达方式,运用娴熟的翻译技巧,达到了从原文到译文之间较为理想的变通,从而取得了信、达、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钟营 《海外英语》2012,(6):168-170
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一直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方式。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关注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翻译和转化,忽略了翻译主体间的审美感应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该篇论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这个角度,选取《锦瑟》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分析译文中原意的缺失,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汉诗英译的审美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的过程中,让读者欣赏到原诗歌及其译文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12.
钱锋 《海外英语》2014,(5):126-127,130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我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全新理论,他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时应努力完成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多维转换程度高的译文才是好的译文。《桃花源记》是东晋诗人陶渊明的经典之作,该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林语堂和Davis对《桃花源记》的翻译进行对比和分析,发现林语堂的译文在文化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Davis译文在语言维和交际维转换上较多的适应原文,总体上Davis译文的多维转换程度和适应整合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13.
在英汉翻译中,长句翻译是难点。长甸的处理需要译者在英汉两种语言对比的基础上借助相关的翻译技巧,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训练,才能用较为确切的汉语对英语长句进行翻译。本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长句结构差异进行分析,并通过复杂长句的不同译文比较,来解析英汉长句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陈敏 《考试周刊》2007,(44):46-47
翻译不是简单的两种语言的互换。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到源语和目的语所处的不同的文化环境,进而选择翻译策略。有关归化与异化之争,翻译界由来已久。本文从文化角度出发,探讨异化翻译对于目的语语言及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在译者的时代背景下对译文的文本产生过程,译文的文本性必然受到译者当时的特定历史和文化环境等的影响,因此语言规范程度对译文的质量起到了制约的作用,文章从各角度分析了语言规范对翻译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语境直接影响着翻译者理解原文的本意。胡壮麟(1994)把语境分为三类: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基于这种分类,本文讨论这三种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影响,以期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从多个视角出发,使译文更能体现原文语境,从而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源语和译语在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上的转换过程.对文化因素的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各民族文化间的交流的日益频繁,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就必须通过异化方法,尽量保留原作的民族文化特色,突出源语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在译语中建构源语的民族文化身份.同时,考虑到译文读者对源语文化的接受能力和译文的可读性,译者只能通过归化翻译对源语文化加以补充说明,使译文符合译语语言文化规范,以便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翻译中的文化异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而语言上的归化则是对译文语言表达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翻译的两个基本步骤是理解与表达。同一原文却有众多不同译文,首先是因为不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不同,所以经过语言转换产生不同译文;其次,即使对原文的理解相同,不同译者的译语表达也可能不同,从而产生译文不同。译者的理解与表达的角度不同,导致杜牧《清明》的翻译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两种语言的翻译都离不开一定的语境。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就语境、翻译语境及语境对英汉词语意义的作用进行分析,有助于提高双语能力以适应在不同语言环境中进行有效交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翻译对等问题一直是翻译理论的核心问题。因此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来研究翻译对等是很重要的。本文从言语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要尽可能地实现语篇、语境、文化上的对等,以实现译文在多个项面的对等,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