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忆兰邨     
去年夏季的一天傍晚,闷热极了。我们一家吃过晚饭正在小院乘凉,突然接到兰邨去世的电报。我瞠目向天,泪水夺眶而出……兰邨长期患病,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加重,经常来信要我们为她求医问药。在她逝世前两天,我重返延安刚回来,接到她的信,我立即回信,说了重返延安的感受……。万万没料到她给我的信竟成了绝笔。  相似文献   

2.
忆兰邨     
去年夏季的一天傍晚,闷热极了。我们一家吃过晚饭正在小院乘凉,突然接到兰邨去世的电报。我瞠目向天,泪水夺眶而出……兰邨长期患病,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加重,经常来信要我们为她求医问药。在她逝世前两天,我重返延安刚回来,接到她的信,我立即回信,说了重返延安的感受……。万万没料到她给我的信竟成了绝笔。兰邨的音容笑貌常在我的眼前呈现。五十四年前,我们一同考上了贵阳女子师范学校,逐渐成为同窗好友。那时我们一同读了不少革命作家的作品,都立志追求真理,解除被压迫  相似文献   

3.
1945年8月底,我从贵阳搭西南公路总局的车取道衡阳准备回老家江西去。没想到在离柳州三百余公里的一个山坳里,竟被土匪拦劫了。车到柳州,我找到了开天峰印刷厂的经理刘云甫,他告诉我有几个朋友想办个小报,我如愿意,不失为一个栖身机会。第二天,我在刘的家里会见了领头人林锦涛,他年约三十岁,我们三杯下肚,互道沧桑,见解相同,就立即拍手成交了。我把劫后幸存的手表卖了,凑成一笔基金,纸张印刷则由刘云甫负担。  相似文献   

4.
三个月前,我还是个满身油污游乡敲梆的卖油郎,而今竟提着公文包,走机关串乡村采访新闻,成了平顶山市西区区委宣传部的专职通讯员。生活环境的改变,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1987年初冬的一天上午,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襄城县魏沟的山水草木。我正在山脚下游乡叫卖,忽遇一男一女,攀谈中得知这是两位记者在采访。与  相似文献   

5.
《大学出版》编辑部的曹巍老师几次约我写一篇“我与大学出版”的章以纪念该杂志创刊十周年,我虽满口应允,但说实在,我在厦门大学出版社工作18年了,要谈这项自己十分熟悉的工作,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几天我接待了几位年轻的作,言谈中突然理出一条思路——“嫁裳”与“新衣”哪个更需要,而事实上这个话题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  相似文献   

6.
欣慰的盘点     
报社即将迁入新型智能化办公大厦,据说不会再像老办公室有这么多橱子、柜子了,我下决心趁此好好清理一下我这满满一橱子的宝贝“家当”——存报,好轻轻松松乔迁“新居”。整整两天的劳累过后,望着那厚厚的三大本装订成册的300多期报纸,心里竟涌起一股成就感和自豪感。是呀,转眼与报纸已结缘9年,不觉间我也从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青春少女步入了而立之年,由过去被人叫做“小编辑”而今却常被称做“大编辑”了。时间在变,年龄在变,称谓也在变,而我对报纸、对编辑这份工作的感情也在变,那就是变得越来越深,越来越离不开了!我9年的报纸从业经历中,做专刊责任编辑竟占了整整6年。翻着6年来精心编辑的这300多期版面,眼前不由得浮现出一幕幕版面内外的故事。至今我特别珍藏的1张报纸,就是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国家公职人员,我虽然不是档案"局中人",但是我这个档案"局外人",竟对"档案"以及档案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难以割舍的缘分。 记得,2001年7月的一天,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的同志给我打电话,介绍宝坻区档案馆在整理尘封多年的档案时,发现一本1947年10月1日冀东新华书店出版的《毛泽东自传》,让我过去看看。凭着我在宝坻电视台工作的新闻职业敏感和自己的直觉,感到这一"发现"非同小可。  相似文献   

8.
这篇关于沈从文的短文.写在1988年5月9日。本来是准备给沈从文看了逗他取乐的。想不到沈从文在第二天就去世.没有能看到。现在沈从文去世已经四个年头了。我把这篇短文找出来,略作修改,予以发表。这样,一篇取乐的短文,竟变成了祭文。  相似文献   

9.
王莹 《记者摇篮》2009,(11):90-90
"不对了!不对了!错了!错了!"一天早晨,主持人这"别样的声音"在我每天必听的一档广播节目中传出,我顿时一惊!接着又传出寻找音频资料的声音,播出又错了,我又是一惊!接着播出的稿件内容与采访录音又接不上茬儿,我更是一惊!一档好端端的广播节目竟如此接连出错,令我惊出了一身冷汗。  相似文献   

10.
1942年5月的一天,古老的腾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这也是腾冲人民耻辱的一页。这一天,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军敲开了腾冲古城的大门,负责守备之责的腾龙边区行政监督龙绳武竟借口公务掠财逃往省城。时任县长邱天培竟也紧跟着弃民不顾,乘夜而逃。  相似文献   

11.
季节交替,又是一年秋风起。低头凝望摆在眼前的那一摞《新闻与成才》杂志,一叠《函授通讯》小报,几本函授教材,还有那封封贴着标签的特殊信度,我鼻子一酸,不禁落泪而下……半年多来,每每闻讯函授学员的稿件被采用或获奖,心头就涌起一种莫名其妙的喜悦与羡慕。一块参加学习的学员们写了一天又一天,收获了一篇又一篇。而我,至今竟连函授中心的“机关报”《函授通讯》只字未留,不免心神不宁起来,“穷困潦倒”的我万分惭愧。真是“希望愈大,失落愈多”哟!有忧亦有喜。在老师精心的帮助下,我先后在《前卫报)}、《前卫影苑》等报…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体育报道,我是外行。而我这个外行竟在三年之内两次带记者组出国进行大规模体育比赛的报道工作,而且两次都是在世界敏感地区之一的南朝鲜汉城。我所承受的压力和困难,同行们是可以想见的。 1988年10月10日,从汉城奥运会归来的第三天,《广播业务》编辑部约我写一篇体会文章,推辞未成,即断断续续写下一些想法。一、报道大型体育比赛,宏观意识很重要宏观意识,是指人们从大局着眼和从战略高度认识事物的思维能力。工农业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一天,为编辑《腾飞的安塞》画册,我受领导委派,前往安塞县楼坪乡石峡峪张思德墓采访、拍照。然而天公不作美,到达楼坪当天,竟下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好似要阻挡我冒昧搅扰长眠英雄。经历了两天的等待后,在当地向导带领下,我踏上了爬山涉水、寻访英雄的路程。然而那次终究未能如愿。不久前,我终于如愿朝拜了英雄长眠的圣地,参观了张思德事迹展。伫立英雄墓前,聆听讲解员的介绍,我思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4.
正在某文摘报上看到摘录满妹的一篇文章,此文记述她陪伴父亲胡耀邦的一段难忘的回忆。1989年元月,满妹赴长沙看望病中的父亲,过了几天,满妹要回北京处理工作上的事情。文章写道——没想到父亲居然一反常态,执意不让我走,竟转而问我:"你去过广西没有?"我回答:"上个世纪80年代初去过一次。"父亲笑了:"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了,现在广西变化大得很,一起去看看嘛!"……  相似文献   

15.
我做了多年宣传工作,写稿却是从1986年开始的。“格子”刚“爬”上不久,竟着了“迷”。本来,搞新闻报道属我业务范围内的事,上班写稿无可非议,由于工作的繁忙和办公条件的限制,我不得不把90%以上的稿子放在业余时间来写。常常是写到凌晨两三点钟,第二天仍然照常上  相似文献   

16.
有些记者,每到一个地方采访,总能很快抓到一批有时代气息的新闻。他们经常是手里有写的,脚下有采的,工作十分自如泰然。我也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记者,我深入实践,勤奋努力,但在一个时期内始终没有突破性的成就。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才发现这和自己宏观意识弱有着极大的关系。那是1983年,中央1号文件下达后不久,我在乌鲁木齐县采访。在县上辛辛苦苦跑了好几天,采访了好几个公社和村庄,可是最后竟没有抓住一个  相似文献   

17.
人的价值观有时会发生惊人的落差。一张退休命令,竟让我把保存了多年的报刊资料,毫不足惜地装进编织袋,当废品卖掉。能留下的则太少了,都是些有特定价值和纪念意义的东西,这其中,便有《报刊之友》,它为我的新闻生涯记下了弥足珍贵的一天。  相似文献   

18.
1992年我们那儿的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在城关乡西马曲村,民兵连长告诉我这样一件新鲜事:村里有位叫王老道的老汉,因为当基干民兵的儿子王东安坚持只要一个女孩,王老汉认为是断了王家的香火,千说万劝都不奏效,气得王老汉老两口不理睬儿子儿媳了。结果,他家“十星”只评上了“七星”。听完这个故事,我直接来到王老汉家,说明我的身份和来意后,马上做起了老俩口的思想转化工作,我还把村干部请来帮忙。第一天工作没做通,第二天我们又接着做,终于使老俩口开了窍,王老汉竟当着我们的面,向儿子儿媳认了错。一…  相似文献   

19.
每个通讯员成长的经历各不相同,我是靠采写“家庭新闻”起步的. 一天,我发现,妻子和我结婚多年,竟没有叫过婆婆一声妈.细细一想,在我们这儿,不仅我家如此,媳妇不叫婆婆为妈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不尊重老人的一个表现。为此,我写了《媳妇,请叫婆婆一声妈》的家庭新闻,被《山西青年报》采用。这一下,更促使了我注意寻找家庭报道的素材。我想起有一天,我回家很晚,妻子问我干啥去  相似文献   

20.
我刚从基层中队调到支队报道组时,怀着对新闻报道的热望,不分昼夜地写稿。两个月时间,我竟写了100多篇稿。但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投出去的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整天在企盼和失望中煎熬,后来,我干脆连报纸都怕看了。一天,隔壁的张参谋对我说:“你听搞报道这一行的人说,现在是‘报社无人莫写稿’,我的大记者啊,你还是到报社去烧烧香,拜拜佛,疏通一下吧!”我将信将疑。说实在的,这以前,我也想去报社送稿,可是每次走到报社门口,不由得停下脚步,像我这样的“新兵”,人家编辑会理睬我吗?这次我一定要试试。找谁呢?前不久金华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