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  莫再英 《图书馆学刊》2012,34(12):127-129
以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善本古籍《六家文选》为研究对象,通过流传、文献描述等对其进行版本考证。  相似文献   

2.
《文选》的分类,是当代"《文选》学"争论比较多的问题。由于版本的原因(明清以来常见的《文选》如六家本的明袁褧复宋本和清胡克家刻本等),明清学者一般均认为是三十七类。不过,对三十七类的说法,清人已有所怀疑。胡克家《文选考异》卷八在"移书让太常博士"条下说:"陈云题前脱‘移’字一行。"陈氏即陈景云,著有《文选举正》六卷,可惜未刊。他关于《文  相似文献   

3.
《文选钞》是保存在日藏《文选集注》中—种重要的《文选》注释.据《文选钞》注中地理知识背景、倾向,公孙罗的事迹,以及善珠《因明论疏明灯抄》所幸存的注释等能证明作者是公孙罗.《文选钞》在性质上近于“荟萃众说,钞为一帙”,这些有助于对《文选钞》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日本金泽文库旧藏平安中期古写本《文选集注》残卷二十余卷。光绪间,罗振玉影印出版,题为《唐写文选集注残本》。集注之次序依李善、钞、音诀、五家(即五臣注)、陆善经排列,亦时尉编者案语于后。日本选学泰斗斯波六郎于《文选诸本的研究》中云:"此本所引之钞、音诀,虽均不知何人所撰,却堪称惊人之秘籍。  相似文献   

5.
一六家本《文选》的产生,是宋代《文选》学的产物。《文选》在隋唐之间,因曹宪的传授而成为一门专学。传其学者有公孙罗、许淹、李善等,其中以李善最为著名。李善在高宗显庆三年(658)九月完成了六十卷本《文选注》,并上给高宗皇帝。其后,在玄宗开元六年(718),吕延祚组织吕延济、刘良、张铣、吕向、李周翰五人,重新为《文选》作注,并将李善的六十卷重又恢复到三十卷,世称五臣注。这两种注本在唐代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选钞》是保存在日藏《唐钞文选集注》中一种重要的《文选》注释。今据一些史料,能对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讨,即从所称的"今地名"、引用颜师古《汉书》注、初唐新修《晋书》、以及《文选》学圈的消长等,能推断其撰写最可能的时间段为贞观九年到垂拱元年。这有助于对《文选钞》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拿到责编样书,欣悦是自然的。这部学术著作捧在手里,有沉甸甸的感觉,装帧设计也体现了书卷气。欣悦之余,又引发出几点感想。一点遗憾细细琢磨封面,颇自得。设计方案是我提出的。以《六臣注文选》首页为底影,《六臣注文选》是1919年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涵芬楼所藏宋刊本,行间隔线若断若续,字迹隐隐约约,颇有点古意。大约是因为印在象牙白的特种皱纹纸上,有印在宣纸上的效果。书名宋体。用淡  相似文献   

8.
傅刚 《全国新书目》2023,(11):7-15+6
<正>本书分为三篇,上篇《历代〈文选〉版本著录汇考》从历代史志目录、官修目录、私人藏书目录中辑录有关文选的记载,梳理辨析,厘清《文选》的流传,最后形成综述,以期让读者对《文选》版本的流变及研究近况有大致了解。中篇《〈文选〉版本叙录》分类介绍了目前存世的各种《文选》写本、钞本、刻本,对国内外现存较早的《文选》版本一一作叙录。下篇《〈文选〉版本考论》对国内外文选藏本进行个案研究,从存佚分合、文本对比等方面精析《文选》不同版本的特点,对这些本子进行详细的校勘和考订,深刻阐述了这些版本的重要意义,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领域内称得上专门之学的,首推“选学”一目。《旧唐书·儒学上·曹宪传》曰:“初,江淮间为《文选》学者,本之于宪,又有许淹、李善、公孙罗复相继以《文选》教授,由是其学大兴于代。”可见自唐代起,“选学”即趋兴旺发达。自唐末采用木版刻书之后,《文选》的传播渐以刻本为主流。如果敦煌莫高窟中的珍贵文献至今未被发现,世上怕已难以见到《文选》在各种版刻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的本子流传。宋代先后刻出李善注、五臣注等数种本子,后来又有人将之合编而有所谓六臣注或六家本之说。但唐代享誉一时的公孙罗注等等,却…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文选》多为六朝和隋唐时所出,去《文选》成书不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对其中的俄藏写本Дx01520号《吴都赋》进行校释,可知该卷具有较高的文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文选集注》是传世唐写本中保存唐人《文选》注释最为完备的资料库,1856年由日本学者涩江全善、森立之《经籍访古志》一书率先著录,1908年前后董康赴日时据《经籍访古志》的记载进行寻访,尚得三十二卷。今本保存于日本数处,其中,金泽文库所藏最夥。其他尚有东洋文库、东京九条公、京都小川氏、佐佐木氏、里见氏等收藏处。今存《文选集注》为残卷,约二十余卷。唐钞《文选集注》是今存诸唐钞本《文选》中保存今已失传的《文选》旧注最多的一部唐写本,宋代刻本中已经消亡的陆善经注、《钞》、綦毋邃注等,在唐钞《文选集注》本均可见到。因此,唐钞《文  相似文献   

12.
清差苦旅追本溯源──评介《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由《图书馆学通讯》原主编、高级编审袁咏秋主编、雷季光等专家参与搜集资料并整理编辑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和名家藏读叙传选》,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辑录自秦汉至民国以来...  相似文献   

13.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不知存佚"之"徐[火勃]+家本"的《孔子家语》,尚存人间,即上图藏明隆庆六年长洲徐祚锡跋《孔子家语》王肃注十卷本。缺叶凡二十有一,前十九叶由徐[火勃]据汲古阁刊本抄补,末两叶阙如待补。  相似文献   

15.
初审意见(节选) 一、稿件总评 《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清阮元撰.阮元生于文武兼治之仕宦世家,家资殷丰,颇有书藏,父母皆通诗书,家学渊源;本人师从戴震,为徽派朴学之重镇巨擘,乾隆进士,历任高官,在儒生中颇有号召力.阮主政江西于南昌府学所刻《十三经注疏》今为《十三经》通行经典刻本,然此次刻经源起实为其更早一次学术活动,即始于嘉庆六年的校经活动.有感于当时通行之毛本经书错舛流沿,阮元以其与自藏善本对校,成《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一书,刻印于文选楼.今通行本《十三经注疏》所附《校勘记》多以此为祖本,抄写过程中,难免益误.今对文选楼本《校勘记》进行校点整理,并与南昌府学《注疏》所附《校勘记》进行对校,单独出版,实有益学者,也是对《校勘记》这部校勘学集大成之作的首次校点整理.  相似文献   

16.
文渊阁《四库全书》所收的《六臣注文选》底本并非宋赣州本,《四库全书考证》所指出的其底本的讹误基本都同于明翻六臣本,且《洛神赋》曹子建名下的注文也可证《四库》六臣本与明翻六臣本相同,《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荟要》所收六臣本的密切关系,进一步证明《四库》六臣本的底本属于明翻六臣本系统,确切说应是明吴勉学本。  相似文献   

17.
由袁咏秋、曾季光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的《中国历代图书著录文选》和《中国历代国家藏书机构及名家藏读叙传选》(以下分别简称“文选”、“叙传选”或合称“二书”),是国家教委文科教材编写规划审定的文献资料书,意在为高等学校图书档案...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文选》学研究者对《文选》的文体分类颇有争议。于是,《文选》文体有三十七、三十八、三十九、四十体诸说。我认为,李善注《文选》文体分三十七体是继承了萧统《文选》的原始分类,是正确的。而五臣注《文选》分的三十七体、骆鸿凯等分的三十八体、汲古阁《文选》分的三十九体、刘永济等分的四十体,改变了萧统《文选》的原始分类,都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青岛市崂山区档案馆征集青岛市城阳区六次编修的《袁氏族谱》入馆,使馆藏家谱达到了800多套。崂山区档案馆曾在多家媒体上发出征集家谱的信息,陆陆续续收到不少捐赠信息,近日,又有一位袁姓老者将六次编修的城阳《袁氏族谱》送到崂山区档案馆珍藏。城阳袁氏家族于明朝永乐年间由云南乌撒  相似文献   

20.
以胡刻本、尤刻本李善注,影宋五臣注,明州本,奎章阁本六臣注等,对校比勘《唐钞文选集注》所收陆机诗注,可以发现:《唐钞文选集注》除所收《音决》重在陆机诗音训,公孙罗《钞》注与陆善经注具有重要价值,如较详介绍陆机赠诗对象,阐释陆诗本义及地理、天象、气候等与陆诗本义的关系;有些注或优于李善与五臣注等,或与李善注、五臣注等互为补充。《唐钞文选集注》还有助于确认、复原《文选》陆机诗、注原貌,对众家注也有所整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