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一、通过理解复习来克服遗忘是一种正常现象,因为新知识的增加必然会干扰旧知识,学到的新知识如果得不到巩固,则保持在大脑中的记忆痕迹就必然会逐渐减弱以至于消失。理解了的东西,相对容易记住;理解得越深刻,记忆得就越牢固。教单词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可把抽象的单词放在短语、句子或课文中教,使学生对词的理解具体化。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应该用不断的复习来防止遗忘,而不是等到忘记以后再重新去记。”因为复习是遗忘的克星,是同遗忘作斗争的重要手段。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的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复习要适时,不要等忘完了再复习。  相似文献   

2.
遗忘与记忆是一对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抵制遗忘,提高记忆效果的过程。所谓遗忘是指个体对识记过的事物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错误。造成遗忘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对大脑储存的信息不复习、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衰退。二是由于其它刺激的干扰,使记忆痕迹被抑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阐明的遗忘规律表明:  相似文献   

3.
冯巧粉 《新疆教育》2012,(12):51-51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从书本上获得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换,往往逐渐遗忘。要防止知识技能的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复习。复习是一种重复,是强化和巩固记忆痕迹的过程。复习能发展学生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可见,复习是教学过程决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记忆与外语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大脑将短时记忆的信息进行复述、复习或系统化,短时记忆的信息便可转化成长时记忆的信息。然而识记后所进行的各式各样的心理活动的干扰作用妨碍了记忆,由此引起遗忘。但辩证地看,这正是人脑自动调节的优越性。一些关系不大或不再有意义的信息,遗忘是必要的。有失才有得,这就是记忆的辩证法。知识是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构成的,所有记忆方法都基于信息的构造,这样信息便易于保持记忆痕迹,克服遗忘,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通过认识我们自身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记忆的几个阶段,了解和掌握遗忘规律,并且合理运用一些记忆策略、技巧和步骤,我们的外语学习就有可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如何搞好复习?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粗浅体会: (一)以分散复习为主,有计划地寓复习于新授之中。知识的巩固,需要通过在大脑皮层上记忆痕迹的多次再现。为了实现这种再现,在教学中,根据遗忘的规律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有意识地在讲授新教材时联系旧教  相似文献   

6.
复习是向遗忘作斗争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怎样复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科学分配复习时间1.复习要及时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及时,就是在识记以后不久,在知识还没有大量遗忘的时候就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把记忆比作“建  相似文献   

7.
遗忘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大障碍。产生遗忘的原因,一是记忆痕迹受到干扰,神经过程出现抑制;一是神经联系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以致最终消失。怎样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呢? 一、避免各种干扰因素。心理学把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把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干扰学生的记忆,多发生在前后两种材料的相似方面。为避免干扰,  相似文献   

8.
“保持”与“遗忘”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小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遗忘的产生,一是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干扰,神经过程出现抑制;一是由于神经联系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以至最终消失。教者要善于分析遗忘的产生、遗忘的发展进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加强保持。对此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9.
记忆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有具体内容的,与习惯上说的“背”不同。记忆是一个有“记”有“忆”的过程。而“背”是一种消极的贮存,机械的转移,缺少主动的加工和编码。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下面是笔者的一些做法:1掌握遗忘规律,及时复习 遗忘规律是“先快后慢”。在熟记后最初遗忘得比较快,而以后逐渐缓慢。为了防止遗忘,在识记后应该及时复习,否则就会记而不牢,学得多记得少,学得快忘得也快。很多学生由于不懂这个规律,往往是费了很大的劲记下来,就以为大功告成,不及时复习,直到考试时才去光…  相似文献   

10.
低段学生字词的回生现象很严重,尤其后30%的弱势群体,更是前学后忘,需要时时巩固,加强记忆.根据儿童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刚认识的字一定要在以后的两三天中及时复习.而利用每堂课的前5分钟进行复习巩固,不失为一种趁热打铁、有效记忆的好办法.笔者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采用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已认识的字的复习、巩固,防止回生.  相似文献   

11.
一、贯穿教学内容 1.词汇学习,英语教学的总枢纽。"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我们,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很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复习课的作用,就是“温故而知新”,要学生重温已学的知识和技能,使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从而使知识更加巩固,技能更加熟练,理解更为深化。复习课还可以弥补新课教学时的疏漏。所以,复习课是巩固和发展知识、技能的重要课型。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启示我们,复习必须适时,过时的复习等于重学。复习课有单元复习、期中复习和期未复习等,它们与新授课等其他课型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系列、多级复习的周期。复习课不论是单元复习,还是阶段复习.甚至毕业复习,一般只有两种:一元型复习课(即一堂课主要复习一个内容)和多元…  相似文献   

13.
记忆是从识记开始,通过感知、理解、实际活动,使有关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暂时的神经联系痕迹的过程,这些痕迹在大脑中贮存的过程称作保持。在一定的刺激下,保持在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的痕迹能够活跃起来而再现。所以,识记、保持和再现是记忆的三个不可分割的过程。控制论观点讨论这个过程为信息的输入→贮存→输出。对此教师在每一过程中都要为学生提供方便,尤其第一阶段是记忆过程的开始,是关键,更值得重视。所以讨论记忆的生理基础,寻求记忆的规律,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对教与学都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复习,是防止遗忘,巩固学过的知识,并将有关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使其系统化、深刻化,从而获得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复习指导,以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复习。德国著名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的速度并不与时间间隔成正比,而是先快后慢。可见第一次复习要及时,每天学习的内容最好当天复习一下,抓住记忆还比较清  相似文献   

15.
赵秋玲 《新高考》2008,(1):62-62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珍宝?我们在学习时,会有一部分知识遗忘,这是什么原因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用实验解释了这一记忆现象。他用无意义音节做记忆的材料,实验结果证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即识记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后人用他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叫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根据这一记忆规律,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的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的部分就少了很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  相似文献   

16.
<正>遗忘曲线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的,它分别以保持效果与经历时间为纵、横轴,运用曲线形式反映人类大脑对新认知的遗忘与记忆规律。这条曲线表明,学生学习新知时的遗忘速度是按照先快后慢的规律进行的,强化复习是对抗遗忘的有效手段。依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发生的时间节点,有助于帮助教师确定复习时间点,即20分钟、1小时、8小时、一天、两天和三天。抓住这些时间节点,引导学生及时复习,在遗忘开始之前再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常常出现一些与本段教学内容关系似乎不大的复习题。教学时,如何处理好这些习题,既是用好教材的一个方面,也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育心理学认为:“为了防止由于记忆痕迹逐渐消退而产生的遗忘,就必须加强复习,使痕迹不断得到强化和巩固。”教材中的练习设计,就充分考虑了儿童的遗忘规律,在后继学习中不断再现前面学过的知识。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保持,又能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和学生千万不能因为复习题是已经学过了的内容,就可以掉以轻心,轻描淡写地一掠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告诉我们,复习是把识记过的材料拿来再识记,使之巩固并达到记忆目的的过程,其生理基础是对暂时神经联系不断强化,使它的痕迹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保持。有效的复习不应是简单,机械地重复所学知识,也决非把原来的教学活动再重现一次,更不能靠一味增加复习时间,搞“题海”战术,而是要做到“少”、“精”、“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9.
戴启辉 《成才之路》2010,(21):77-77
人的记忆力与先天遗传和后天发育有一定的联系,但同时也应该知道记忆是后天获得的,是通过训练不断增强起来的。 怎样才能使容易消失的短时记忆长时间巩固下来呢? 首先,让记忆的内容经常出现。抓紧学习后的短时期——容易产生遗忘的时间里及时复习,这样才能取得初步记忆阶段的最大收获。经常复习和回想,能使所学内容更加巩固。  相似文献   

20.
减缓遗忘速度、强化记忆效果是复习的主要功能,复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复习不是对旧知的简单重复,而是整理和归纳零散的知识点,使之系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