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观察、分析课堂上出现的种种教学现象,有助于我们教学行为的优化、教学观念的更新、教育规律的探索,使我们的教学更有实效.下面,我撷取—位年轻教师执教“比高矮”的两个教学片断,加以剖析说明. 片断一:这样的问题需要吗? (课始,教师出示图片,创设情境,内容是排队购票) 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图上有人在排队买票. 生2:图上有老爷爷,有阿姨,还有小朋友. 师:比一比他们的身高,谁高谁矮? 生3:大人高,小朋友矮. 生4:老爷爷最高,小女孩最矮. 师:这三个小朋友相比呢? 生5:两个男孩子高,小女孩矮. 师:这两个男孩子比较呢?  相似文献   

2.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如何将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层面上,是广大数学教师共同关注和研究的问题。究竟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呢?最近在我校组织的研究课活动中,我听了两位老师执教的《一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一课。下面就结合这两位教师的教学片断,谈谈自己的看法。[片断一]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到花果山玩好吗?生:好!师:仔细观察这幅图(右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有小猴。师:很好,还有呢?生2:有桃子。师:很好,还有呢?生3:有小朋友。……师:同学们,发现了这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35页。数一数这页书上画了几串珠子,再数一数每串有几颗,把结果告诉同桌。学生活动后教师提出要求:第一串珠子中有1颗涂成了黑色,你能把下面几串有次序地涂一涂吗?生:能。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在黑板上写了5个10。评讲时,一生把书放在了投影上(如图1),并叙述: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10可以分成2和8,10可以分成8和2……10可以分成5和5。师将结果板演在黑板上(如图2):师:大家都是这样画的吗?生:是。生1:老师,我这样画对吗?(如图3)生:不对,不对!师(略一迟疑,随即引导):第二行老师如果这样画可以吗?(如图4)…  相似文献   

4.
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往往会“取悦”于教师,或者因为缺乏生活体验,说出的话似有“作假之嫌”。如一位老师教学“学会采访”,选取了“谈理想”这个话题,模仿记者互相采访:●教师模仿记者,采访一学生。师:请你谈谈长大后想做什么?生:我想当一名教师。师:为什么当教师呢?生:教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知识,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现在一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上不了学,他们没有学校,没有教室,也没有教师,我想去那儿当教师,把知识传授给他们。师:(带头鼓起掌来)我代表贫困山区的孩子谢谢你,你真有爱心,谢谢你接受我的采访。●学生模仿记者,采访一同学。生1:您好!…  相似文献   

5.
一、激活“亮点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亮点。如果你发现了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鼓励,然后仍旧按照原有的教学设计组织教学,这将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案例《]1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片断师:现在请小朋友们用小棒表示出67。(学生操作,但学生只有20根小棒,此时学生纷纷寻找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操作。)突然,生1举手报告:老师,钟佳伟不和我们合作,他还玩彩笔!钟佳伟:老师,我不用合作就能摆出67来。师(好奇地):是吗?把你的摆法给我们讲讲!钟佳伟:我用1根彩笔表示十,用1个小棒表示一,6根彩笔和7根小棒合起来就是67。师:这样摆,行吗?“(…  相似文献   

6.
下面是小学语文一年级的一节公开课(《“红领巾”真好》)里的两个教学片段 :片段一 :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配上音乐)。师 :老师读得好不好?一学生 :(质疑)老师 ,你为什么把课文的最后一句读得那么大声呢?(课文的最后一句是 :小鸟在枝头高唱 :“‘红领巾’真好!”)师 :(笑眯眯)你真用心听 ,连老师哪里重读都听出来了。你对课文可能有自己的看法 ,等一下你可以按你的理解来读。片断二 :教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小节。这位学生一朗读完 ,就有一男生举手表示有意见 ,老师请他发言。生 :我觉得××同学读得太快了 ,我认为应该读慢一些。师 …  相似文献   

7.
【案例】师:同学们,今天是周六,你们和在座的老师放弃了休息日,来到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来到这里,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可我却茶不思饭不想(师故作忧虑状),能猜出为什么吗?生:老师,你吃不惯我们这里的饭菜,胃口不好。生:老师,您肯定是担心课会不会上砸了。没关系的,我们会全力以赴的!师:(走到该生面前)“好一个全力以赴!”咱们握握手,非常感谢你的鼓励!但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生:(急切地)老师,您肯定是出门在外,担心家中的亲人。师:是啊!我儿子上三年级了,可他不知道怎么看图写话,我真担心这个星期天他的作业完不成。我虽教学多年,但始…  相似文献   

8.
【案例】《掩耳盗铃》教学片断:片段一:宽松氛围中直言“用词不当”师: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有问题要问吗?生1:“他明明知道那个铃铛只要用手一碰,就会丁零丁零地响起来,就会被人发觉。”这句话用了两个“就会”,我觉得很唆,不如把后面的一个“就会”换成“从而”。师:你读书真仔细,而且善于动脑,更可贵的是你敢于向课本质疑。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它一定能帮助你把语文学得更棒!下面请大家来说说,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我同意他的看法,这里犯了老师您常讲的重复的语病。……师:其实,这句话并不是个病句,同学们上了初中学了语法知识就会知道。把后…  相似文献   

9.
“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未来的××家!”“你真了不起,老师奖励你一个……”走进今天的课堂,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一种以鼓励性的语言赏识学生的教育形式在上演着。这是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尊重、鼓励学生的具体体现。但重要的是教师要把握好鼓励的“度”,否则会适得其反。案例一一个雄赳赳,一个灰溜溜老师让两个学生到黑板上默字,写完后。师:他们默写得怎么样?生:都对了!师:谁的字写得好?生:甲。师:我们来看看甲的字好在什么地方?生:笔画变化明显。生:结构匀称。师:竖起拇指,你真是我们班的“写字大王”!满意地抚摩着甲同学的头,(对…  相似文献   

10.
片断:理解“平均分”师:同学们,通过刚才动手分物体,你对平均分有哪些认识?生:平均分就是把一些东西分成相等的几份。生:平均分的结果要每份同样多。生:如果每份结果不一样就不是平均分。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老师再给你10颗糖,不告诉你分的份数,你会把它平均分吗?生:会!师:请大家在作业纸上画一画,分一分。(生分完后)谁愿意带着你的练习纸上讲台交流展示一下,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分的。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2份,每份是5颗。(见图1)生:我把10颗糖平均分成了5份,每份都是2颗。(见图2)图1图2图3师:同学们,这两种分法是平均分吗?生:是!师:…  相似文献   

11.
案例1师:今天顾老师第一次给大家上课,你们对我的印象如何?生:很好。师:你还想对老师有更深的了解吗?生:想。师:你们能猜出我的年龄吗?提示一下:顾老师的年龄能被4整除。生1:24岁。师:你的猜测真让我高兴,如果时光能倒流那该多好啊!好了,继续猜!  相似文献   

12.
翟运胜 《山东教育》2004,(16):62-63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8的分合”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有8个苹果,在母亲节的时候,你准备怎样分这8个苹果呢?”生1:“母亲节到了,我准备把这8个苹果,给妈妈4个,我留4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问。生1:“我4个苹果,妈妈4个,一样多,这样谁也不吃亏。”教师未做任何评价。生2:“母亲节到了,我给妈妈5个苹果,我留3个。”“你为什么这样分呢?”教师微笑地又问。生2:“妈妈这么辛苦,在母亲节里应该多给她一些。”“你真是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教师热情地表扬了他。其他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要把8个苹果…  相似文献   

13.
师:你平时最喜欢玩什么游戏?(学生马上兴奋起来,有的说喜欢玩丢手帕,有的说喜欢玩切西瓜,有的说喜欢玩踢毽子……)在校游戏节的时候,我对二(1)班小朋友做游戏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出示下表),从表中你能知道什么?生1:我能看出喜欢每种游戏的人数。生2:我能算出一共有几人……师:我们不但可以把结果填在表上,还可以表示在图上,请每人在图上试试看。(学生纷纷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一张画有格子的统计图,独立在图上画起来。过了一会儿,有人举手:“老师,我的图上格子不够了,少了2格。”有的说:“老师,我的图上一列只有10个格子,12人表示不下了。”老师…  相似文献   

14.
案例一、教师出题学生做学生任意报一个两位数,由教师组成“数字列车”。学生:(1)28,教师:28→16(2)15,15→5(3)87,87→56师:请仔细观察,第一节“数字车厢”和第二节“数字车厢”,这里有一个秘密,哪位同学能发现这个秘密?同桌可以交流一下。(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很快都举起了手。)生:我发现前一节“数字车厢”中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就是后一节“车厢”中的数:2×8=16,1×5=5,8×7=56。师:你们同意吗?同学们真聪明!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好吗?要求:开数字列车,老师说前一节“车厢”,学生马上说出后一节“车厢…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生“字誊”,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与誉”字进行比较教学,以下是两个效果截然不同的教学片断。片断一:师:老师有两个字常常写错,想请大家帮忙区别这两个字。生:我有一个办法“,誉”字表示有了荣誉时,很高兴,并且要与他人分享,所“以誉”上面是“兴”下面是“言”。师:你真棒。生“:誊”上面是“考卷”的“卷”上半部,所以“是誊写”。师:你抓住字的义和形结合起来记,巧妙极了,你真是我的一字之师,我们以后也要向他这样巧记字形。师:请你以这个故事为例写一篇周记,把你今天的感觉真实地写下来,好吗?(从那以…  相似文献   

16.
案例一:小手拉小手,智慧共分享 教学"认识大括号"一课时,在学生已认识了大括号的名称、含义和作用后,老师出示了下图。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生1:左边有3个苹果,右边有5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师:你能写出相应的算式吗?生1:(稍微停顿)3+5=8。  相似文献   

17.
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9页“两位数的口算”配有一幅主题图,三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这幅主题图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片断】教师甲: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在买玩具。生2:我发现玩具柜里有三种  相似文献   

18.
案例:教学“认识乘法”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说说图上有些什么) 师:图上有几只鸡?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有6只鸡,我是一只一只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1~93页“几分之一的认识”。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好玩吗?生:好玩!师:那好,老师今天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看看(投影出示课本主体图),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的小朋友在折纸片,后面还有一些大树。生2:我看到小朋友在玩积木。生3:我看到四个小朋友在分月饼。生4:我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分西瓜。生5:我还看到三个小朋友在喂鸽子。师:同学们回答的都不错,请你们细心观察,他们是怎样折、怎样分的?生1:我发现有两个小朋友把一个月饼分成一样大的两块。师:…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 一位教师执教苏教版“认识分数”一课的教学片断如下: (出示主题图) 师:认真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有两个小朋友出门郊游,他们带了很多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