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璐 《新闻世界》2005,(3):9-12
“官赌”产生的恶劣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它是腐败的温床——官员往往采取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家财产等违法手段获取赌资,一旦嗜赌成瘾,反过来又加剧了索贿等腐败行为;同时,境外豪赌更直接导致了国内资金和国有资产流向境外,形成了巨走的黑洞。  相似文献   

2.
清朝作为中华民族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腐败程度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有些学者认为正是清代的贪污成风,加速了清代的灭亡。本文通过对清代官员的贪污犯罪进行考察,阐述出贪污犯罪的根源,并从中找出规制因子。  相似文献   

3.
受贿1.6亿余元、贪污5300余万元、违规返还土地出让金7100余万元——随着号称"三多"的杭州市原副市长许迈永案的开庭,国内官员贪腐的纪录被刷新。留用地的生意根据宁波市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许迈永最早的一笔贿金,来自其远房亲戚许飞跃。  相似文献   

4.
乾隆四十六年(1781),甘肃发生以总督勒尔谨与布政使王亶望为首、全省众多官员共谋作弊,侵冒、贪污白银1500余万两的号称“清代第一贪污大案。” 名为捐粮实收银两欺骗皇上 甘肃地处西北,旱灾经常发生,百姓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5.
《唐律疏议》对贪污贿赂罪的规定虽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贿赂现象的发生,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官员的贪污枉法的行为,保证了国家机构的正常运行,对当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保护及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读10月6日《今晚报》的文摘版,有一短文题为《一位作家“贪污”一只桃》.说的是有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在自己的文章中把“广为人知”的典故“二桃杀二士”写成“一桃三士”.那位作家说:“中国古代有则成语‘一桃三士’,讲一个桃子不说究竟赐给三个有功的大将中的哪一个.结果他们互不相让,以决斗分雌雄,最后皆死于对方的刀剑之下.”文章批评得很幽默,说:“这位作家不仅‘贪污’了一个桃子,还把三位大将的‘自杀’定为他杀’”.  相似文献   

7.
在有过贪污、受贿行为后担心暴露或被查处,成为眼下官员最大的心理压力源。如何去除诸如此类特殊“病因”,似乎专业医疗人员也难有太多的作为  相似文献   

8.
宋朝官员经济犯罪已成为规律性的事情,只要入朝为官就要贪污,就会腐败。后来,经济犯罪已经演化出有明确规定。赵昚采取警示的办法,用象牙骨头制成牙牌,将因经济犯罪而被惩治的官员姓名镌刻在上面,每天观瞧唯恐自己忘记。  相似文献   

9.
宋朝官员经济犯罪已成为规律性的事情,只要入朝为官就要贪污,就会腐败。后来,经济犯罪已经演化出有明确规定。赵昚采取警示的办法,用象牙骨头制成牙牌,将因经济犯罪而被惩治的官员姓名镌刻在上面,每天观瞧唯恐自己忘记。  相似文献   

10.
可怕的奢侈     
李牧之 《新闻传播》2007,(2):I0001-I0001
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贪污与浪费二者等列,可见它们的危害同样巨大。现实情况是,对贪污犯罪人人喊打,必欲除之而后快,而对浪费这一愈演愈烈的犯罪行为,却少有人放在心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切齿之痛。  相似文献   

11.
鸿强 《航空档案》2004,(7):38-41
1944年夏,盟军已经在亚太战区开始了战略反攻作战。日本法西斯感到自己的日子屈指可数了。在绝望之中,日本法西斯感到有必要采取绝望的作战行动,以进行垂死挣扎。日本海军一些官员认为,只有自杀袭击,才能打败防御严密的强大的美国海军,挽救失败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周欣宇 《青年记者》2007,(15):69-70
他是联合国目前唯一的博客记者,每天出入于联合国的各种新闻发布会,不停地拷问联合国官员。他常常为少有发言机会的第三世界国家发问,有时还会调查一下联合国机构里的贪污内幕。  相似文献   

13.
柳萌 《传媒》2002,(9):23-23
断开人事互联网 现在一说官员腐败,好像不是贪污,就是权钱交易,只要手不沾金钱,别的违规事情,就可以不算数了。法院监察机构也很少追究。实际上有些事情,尽管不犯法不违  相似文献   

14.
一鹤  闫颖  邱伟 《新闻天地》2007,(6):36-38
杨彦明自杀过,但没有死成,作为中国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原总经理.他自杀未遂引起了警方的警觉,从而案发。作为中国证券业界被法院判处死刑的第一人,杨彦明很“坦然”。但他的辩护人称:“最希望判处杨彦明死刑的,可能就是那些受贿的官员……“”  相似文献   

15.
正这首乾隆皇帝御笔题为《久任》的五言诗,源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直隶发生的一起官员贪污庇护大案。乾隆四十三年八月,直隶井陉知县周尚亲贪污谷价,引发民怨。廪生梁绿野等受托出面上告,正定府知府方立经、钦差大臣.工部侍郎刘浩、直隶总督周元理等或收受贿赂,或借辞推脱,或不问实情,反诬梁绿野等人"挟嫌肇衅,敛钱告官",梁绿野无奈赴京告御状。乾隆皇帝初偏信奏报,因见梁绿野仍冒死控告,钦派尚书福隆安详察,并连发数道谕旨。案件最终审结,知县周尚亲处以绞刑,正定知府方立经、直隶总督周元理、工部侍郎刘浩等革职,而梁绿野等人亦因"敛  相似文献   

16.
<正>这是辽宁省档案馆保存的一份清末奉天地方官员领取薪俸的清单,包括正俸及养廉银、公费银等补贴。清代顺治年间制定的正俸包括俸银禄米,很微薄,康熙末年时出现了严重的贪污耗羡现象。耗羡是指征收正额赋税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加征的部分,没有数额限制,不上交国库留于地方。雍正元年(1723)将耗羡贴补官员公开化合法化,藉之高薪养廉,因而称为"养廉银"。乾隆十二年(1747),全国  相似文献   

17.
媒体应该怎样报道自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汇莹 《新闻记者》2006,(10):46-49
媒体报道自杀事件,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稍加梳理,不难发现,仅自2006年以来,引起关注的自杀事件就有好几起:山西榆社贫穷父亲在儿子高考估出高分后却服毒自杀,北师大一博导跳楼自尽,福州市外来务工者陈某跳江自尽,人民大学一女博士跳楼自杀,广州某高校一周内三人坠楼自杀。这一幕幕悲剧提醒我们思考:媒体应该怎么报道自杀新闻?媒体能为预防自杀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18.
乾隆帝是清代很有作为的皇帝,其中包括他对贪污腐败分子的严厉惩治。从乾隆三十九年(1774)开始的甘肃捐监冒赈案就是一例。该案因贪污数量大、延续时间长、牵涉官员多、惩处罪犯严,被后人称为“清朝第一大贪污案”。  相似文献   

19.
李华  汪鑫 《青年记者》2023,(23):92-95
当前,自杀已成为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应加强对此问题的关注,但我国媒体的自杀报道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对域外自杀报道伦理规范的通用准则和区域性准则进行研究,有助于我国媒体在自杀报道领域更妥善地履行社会责任。研究发现,不少国家在避免报道自杀细节、提供预防性信息、报道语言的严谨性、谨慎解释自杀原因、正确设定自杀评判、避免图像呈现、尊重家属、关注特别对象、发布前审核、合理使用社交媒体等十项准则方面达成高度共识;部分国家的自杀报道指南制定了较特殊的条款。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70年代,香港政坛最大的弊端便是贪污,而警方的严重贪污,更是引起了民众的极大不满,也就在这时,人们注意到了警方的第三号人物、港英总警司葛柏,正是这样一个靠贪污发家致富的人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