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史诗"梅葛"是记叙开天辟地、自然万物、人类起源、生产生活和风俗礼仪的"活形态史诗",洪水神话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梅葛"流传区民间信仰与洪水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二者杂糅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梅葛》是一部彝族史诗,具有史诗的韵味和彝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梅葛〉的文化学解读》集《梅葛》研究之大成,把研究的触须延伸到审美、哲学、宗教、道德、经济诸多领域,拓展了研究视野,发掘了《梅葛》的多元文化价值,从研究方法到学科领域,既突破传统,又兼容并蓄,建树卓异。  相似文献   

3.
梅葛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特有的少数民族曲艺之一,其历史悠久,影响面广,且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曲目的核心部分为主要吟唱史诗,被视为"彝家根谱"。梅葛流传区域广,分类依据多样化,其曲调众多、唱词经典、唱腔优美、演唱禁忌独特而神秘,是孕育楚雄彝剧音乐、新梅葛的音乐土壤。  相似文献   

4.
彝族史诗<梅葛>是纪实性的创世史诗,是彝族毕摩口传的经典,它的展演和传承都与其特定的民俗文化密切相关.作为口传的纪实性创世史诗,它的活态性就表现在它始终与当地彝族的生产生活习俗融合在一起.它在漫长历史进程中不断地把彝族人民的知识经验累积其中,同时,又在各种重要的民俗活动场合来反复展演,以其神圣的权威性来强化习俗的规范性,从而维护族群共同的权益,使社会生活得以正常运行,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彝族史诗<梅葛>流传地区,无论其生产生活民俗还是岁时节日及民间信仰,都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的氛围,都是<梅葛>不同内容的民俗文化场.  相似文献   

5.
姚安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彝族风情浓郁,被誉为"迤西文献名邦"、"花灯之乡"、"梅葛故地".保护和开发底蕴深厚的姚安历史文化遗产,对姚安县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薛景 《凯里学院学报》2006,24(4):102-104
在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多次提到了葛,笔者认为它有4种基本含义,即生产劳动对象的葛,具有比兴意义的葛,代表不同情感取向的葛,具有宗教色彩的葛,这是葛作为周民诗歌题材的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7.
楚雄州彝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应该充分挖掘楚雄彝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并会萃全省乃至全国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让游客一到楚雄,就能体味到整个彝族文化的丰厚韵味及特点,享受到优良的旅游服务。  相似文献   

8.
灯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猜灯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娱乐作用、教养作用、鼓动作用.灯谜社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从"新芽"到"梅青"再到"梅黄".每个阶段都令师生感受到灯谜不同的美好,享受到属于灯谜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灯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环节.猜灯谜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娱乐作用、教养作用、鼓动作用.灯谜社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从"新芽"到"梅青"再到"梅黄".每个阶段都令师生感受到灯谜不同的美好,享受到属于灯谜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程杰教授专著《梅文化论丛》今春在中华书局出版后,承著者及时惠赠,得以先睹为快。我把书中主要论文拜读一过,并对其他文章略事浏览。读后总的感觉是,这是有关梅文化论析的一部力作,系在我国花卉题材文学与花卉审美文化研究中的出色成果。  相似文献   

11.
滇中彝族地区的"送白虎"事象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它涉及彝族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环境,这种鲜活地呈原生态般存现于彝族地区的民俗文化是生殖崇拜文化的典型。从研究"白虎"事象进入彝族文化圈可切近彝族精神文化内核。  相似文献   

12.
梅花糕     
<正>梅花糕是江南著名的风味特色小吃,盛行于大江南北,在美食店或街头巷口,随处都能看见它的身影。可在庐江这样一个不小的县城,我已经很久没找见它的踪迹了。第一次遇见梅花糕,"一角书屋"还没有搬迁。那时我喜欢在课余时间租几本书,然后特意绕段路,到庐江中学对面的美食一条街买块梅花糕。卖梅花糕的摊点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一辆焊接的四轮车,上面有砧板、烤箱和煤炉,一条电线下连接着白色的电插  相似文献   

13.
葛雷法     
葛雷是美国一市名,因在该市推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斐声四海.葛雷法的倡导者是该市教育局长博洛夫顿,他在任期发现美国学校教学有三大弊病:1.学生功课量太重.2.教师工作任务太重.3.人民负担太重.因此锐意改革教学方法,来免除上述弊病.即创立了曾凤靡一时的葛雷法.该法以学生的各种兴趣为前提,即:1.游戏和运动的兴趣;2.知识探究的兴趣;3.对实验室和商店这一类专门工作的兴趣;4.对校内外社交活动的兴趣.葛雷法所使用的课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课程,它的主要原则是:"以做带学",将工作和知  相似文献   

14.
焦作市郊墙南村的几位农民,在公元1839年的一次耕作中,挖掘出一通《山阳令苟祖欢造像碑》,使藏梅寺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1840年出版的《修武县志》上。经该志编纂者的考证,认为藏梅寺创建于后魏(也称北魏)年间。但后魏王朝享国149年,藏梅寺究竟建于何时,仍是未解之谜。笔者通过对后魏王朝各个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官制、宗教的研究分析,认为藏梅寺建于后魏后期的延昌年间(512-515年)前后,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顾向阳  冯堂冲 《中国教师》2013,(Z2):142-142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能引领师生在和谐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梅中人结合自身优势,遵循学校发展战略,建设梅花文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营造独特的梅文化校园环境在"梅文化"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我们充分体现了自主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原则。以"梅花"冠名处处显现于梅花中学校园内,梅花便成了校园的标志性植物。我们  相似文献   

16.
<"梅葛"的文化学解读>是综合运用民族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民俗学相关理论和方法,结合民族学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的综合性研究成果,堪称"梅葛"研究的创新工作,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梅开一度"是黄梅戏的首度辉煌,通过对"梅开一度"原因的探析可以为探讨当前黄梅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梅开一度"期间,黄梅戏在短短数年内从地方小戏,一跃而成全国地方戏五大剧种之一,政府的大力扶持、艺人的通力合作以及艺术自身的特质是促进黄梅戏首度辉煌的重要原因.以史为鉴,当前黄梅戏的发展也应从政府扶持、艺术家努力和戏种自身美学属性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8.
"何梅协定"是1935年7月时任国民党政府军政部长、北平军分会委员长的何应钦和日本驻华北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的一个旨在谋求华北政权特殊化,为日本侵吞华北作铺垫的协议.它的出现在整个华北事变中具有标志性意义,完全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吞灭华北的阴谋,进一步加深了中华民族的危机.本文试图从"何梅协定"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国民党对此的反映等方面,对国民党从华北事变到国共合作期间内外政策的转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我校地处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邓尉山下。独特的地域文化积淀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开发的校本课程资源。在众多的教育资源中,我们经过思考实践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学校走"内涵﹢特色"的发展之路:从邓尉山之精灵"梅花"入手,坚守梅花精神,构建文化课程,打造教育品牌。我们感到这是一条伴随着鲜花和清香的充满激情的办学之路。她将以厚重的文化滋润师生的心灵,以鲜明的特色给力学校的发展。一、坚守"梅精神"的思想动因思考之一:用梅花精神孕育学校精神,让这种精神推动学校可持续和强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石评梅作为五四一代的新文学作家,作品中充溢着一种悲剧意识。本文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石评梅作品中的佛文化倾向,并从其成长历程、人生经历等探究石评梅作品佛学意蕴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