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教资料》2012,24(11)
以不同种类多元醇与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和液化MDI合成预聚物作为A组分.端胺基聚醚、胺类扩链剂为R组份,制成喷涂聚脲弹性体.讨论了多元醇种类及其相对分子质量、A组分的NCO含量、扩链剂等对喷涂聚脲弹性体耐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二聚体聚酯二醇制得的喷涂聚脲弹性体耐水性能最好,其次是聚四氢呋喃多元醇,聚氧化丙烯醚二醇的耐水性最差;随着多元醇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聚氧化丙烯醚二醇和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的耐水性提高,而二聚体聚酯二醇的耐水性能变化不大;A组分的NCO含量增加,耐水性提高;不同扩链剂的耐水性有很大差异,依次为3,3ˊ-二氯-4,4ˊ-二苯基甲烷二胺>二乙基甲苯二胺>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4,4ˊ-双仲丁胺基二苯基甲烷.  相似文献   

2.
很多有机反应需要在合适的溶剂中进行,溶剂的选择主要从反应条件,起始物和产物的理化性质,溶剂效应三方面入手。 一 溶剂的分类 溶剂的分类和各类溶剂对溶质的溶剂化差异,能帮助实验者为实现特殊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溶剂。溶剂分类及主要代表物用下表表示,因篇幅仅到出二个物理常数;数据来自德国德里斯登(Dresden)工业大学《有机化学实用手册》附录四。  相似文献   

3.
有机反应大多数是在溶剂存在下进行的.溶剂对反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过去认为不反应的变得易于反应,许多反应步骤大为简化,速率大为加快,这种由于溶剂对反应所产生的影响就称为溶剂化效应。在已知的300多种溶剂和无数的溶剂混合物中选择适当的溶剂作为反应场所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对于溶剂,分类方法有多种,若以溶剂是否具有极性和能否释放出质子为据,可将溶剂分为四类:极性质子溶剂、偶极非质子溶剂、非极性质子溶剂、非极性非质子港利。下面将侧重几个方面来谈谈溶剂化效应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1.溶…  相似文献   

4.
芳胺在-5℃的条件下先与三聚光气作用后,再与单保护的N-叔丁氧羰基哌嗪反应,"一锅法"高效简便地生成了N-叔丁氧羰基哌嗪脲。反应以乙腈作溶剂,三乙胺作碱,反应温度和投料顺序对反应产率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α-硫羰基硫代甲酰胺与亚磷酸三甲酯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在乙醚溶剂和室温时生成2,2,4,5-四取代-1,3-二硫杂环戊烯-4的衍生物;在二甲苯溶剂和90-100℃反应时主要生成1,2-二胺基硫代甲酰基-1,2-二芳基乙烯;而在二甲苯溶剂中间流反应时则生成2,5-二胺基-3,4-二芳基噻吩衍生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一种新的合成β—取代胺基乙基膦酸的方法,以三乙胺为溶剂,胺与β—碘代乙基膦酸酯作用,得到β—胺基乙基膦酸酯,然后水解成β—胺基乙基膦酸,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达81%。  相似文献   

7.
将氰基乙酸乙酯、二硫化碳、硫酸二甲酯在乙醇钠作用下反应制备中间体2-氰基-3,3-二甲硫基丙烯酸乙酯(1),中间体1经过β-苯乙胺胺化反应得到2-氰基-3-甲硫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2),最后,中间体2与乙醇胺、正丁胺和环己胺等进行反应,合成了2-氰基-3-取代氨基-3-(β-苯乙胺基)丙烯酸乙酯类化合物(3),化合物结构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氢谱、碳谱等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溶剂对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溶剂极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特异性溶剂化作用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对于特定反应在指定溶剂中的反应动力学,将决定于那个反应中占优势的溶剂化类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丁酮、3-戊酮、乙炔等为主要原料,氢氧化钾为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溶剂下合成出了两种叔炔醇MP和EP。用FT-IR和IHNMR鉴定了产物的结构;采用15%的盐酸为腐蚀剂、N80钢为腐蚀件,研究了80℃下MP和EP作为缓蚀剂的效果,并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该炔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0.1%的MP或者EP的缓蚀剂效果最佳,采用异丙醚作为溶剂、酮与催化剂用量比为1:3、温度为0.512、反应时间3h为炔化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炔烃水合反应是制备含羰基化合物的有效方法之一.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及溶剂对炔烃水合反应的影响,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最优反应条件下,苯乙酮的收率可以达到93.5%.在考察反应底物适应性时,发现该催化剂体系对芳香族端位炔烃表现出了优异的催化性能.提出了可能的催化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托美丁钠为起始原料.与氯甲酸异丁酯、甘氨酸反应生成中间体托美丁甘氨酰胺,再与氯甲酸异丁酯、愈创木酚反应制得呱氨托美丁,同时对其的精制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提高了目标物的质量,总收率65%,具有较大的产业化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采用四甘醇和二氯亚砜为原料,先合成二氯四甘醇,再将其与1-甲基咪唑反应,得到中间产物双咪唑阳离子氯盐.最后将双咪唑阳离子氯盐和四氟硼酸钠进行阴离子交换得到双咪唑阳离子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并进行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13.
缩醛或缩酮是一类香料,本文报道了Z二醇或1,2一丙二醇在环已烷为溶剂,对甲苯磺酸存在下回流反应90分钟,与醛或酮的羰基反应生成缩醛或缩酮。  相似文献   

14.
采用5%Pd/C作为转移氢催化剂,原料3,5-二甲基-2-环己烯酮为氢给予剂,以工业双戊烯作为氢接受剂和溶剂,合成了3,5-二甲基苯酚。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确定了合成3,5-二甲基苯酚的最佳反应条件:原料与5%Pd/C的配比为10:0.8(质量比)、反应时间30min、在回流温度下,在此条件下,3,5-二甲基苯酚的收率可达79%。对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次数进行了考察,使用5次后催化剂活性是原来的86.1%。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新型席夫碱的合成及光谱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10-菲罗啉为原料,碱性条件下经氧化生成4,5-二氮杂芴-9-酮,再与2,3-丁二酮双肼腙在醋酸催化下进一步发生反应,生成了一种未见文献报道的氮杂芴酮席夫碱化合物2,3-丁二酮双肼腙双缩(4,5-二氮杂芴-9-酮),通过核磁、红外、元素分析表征了该化合物的结构,并对其紫外吸收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润滑油馏分糠醛精制过程中,分别添加微量十二烷基磺酸钠、聚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等表面活性剂,改善液——液界面性质,使精制油收率比未加表面活性剂时提高1.8—2.7%。  相似文献   

17.
以环戊二烯钠为引发剂,对丙烯腈在四氢呋喃中的聚合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单体与溶剂配比对丙烯腈聚合的影响,并且用粘度法对聚合产物的粘均分子量进行了表征。发现环戊二烯钠/四氢呋喃体系对丙烯腈聚合反应具有一定的引发活性,且随着引发剂用量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增大,聚合产物的分子量下降;延长反应时间,转化率和分子量都增大;反应温度升高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产物的分子量均降低;溶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转化率及产物分子量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Arbutin was synthesized from glucose by two-step reaction below: (a) 2,3,4,6-tetra-O-acetyl-α-D-glucosyl chloride or bromide was prepared by glucose and acetyl halide (chloride or bromide). (b) 2,3,4,6-tetra-O-ace tyl-α-D-glucosyl halide (Cl, Br) reacted with hydroquinone, methanol as solvent at pH=9.5~10.0.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PAS)、聚醚多糖、聚丙烯酰胺、聚醚多糖及聚丙烯酰胺与PAS复合对水泥浆的泌水率、流动度及强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聚醚多糖、聚丙烯酰胺、聚醚多糖及聚丙烯酰胺与PAS复合能明显降低水泥浆的泌水率,提高其早期强度;相比较,聚醚多糖与PAS复合后浆体流动性较好,且流动度经时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ing cognitive learning theory principles in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concepts. A total of 19 preservice deaf teacher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e used a pre-post design to measure the learning and attitude changes of the teachers.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of pretests and posttests of cognitive outcomes indicated that significant learning occurred as a result of the computer-based instruction. Also,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ents reacted positively to the quality of the lessons. The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applying an appropriate theoretical framework to the design of instruction offers an avenue for meaningfully addressing the appropriate use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