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文章在参考、综合以往的方位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方位词"上、中、下"做了全方位的系统考察。"上":从相对空间位置的高低到表面和点的依附、支撑,投射到抽象概念上的提升、依附,再到空间的定位表示,展现了"上"在汉语空间概念表达上的无限延展。"中"的概念可以是"其中之一",也可以是"在其中"、"介于两点之间";可以是真实的容器,也可以是抽象的容器,只要其"中"可以承载东西的事物或动作或状态或氛围,都可以加"中"来构成表示空间位置或行动状态的方位结构。"下"除了真实空间的相对的高低位置外,更多的情况则体现一种笼罩、覆盖等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2.
容器方位词里、内、中、外的空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方位词的研究由来已久,也有很多学者对“里”、“内”、“中”、“外”做过研究。目前对“里”、“内”、“中”、“外”的研究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从这些词的根源上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把它们统一命名为容器方位词,从认知心理的角度来探讨它们细微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兴起,方位词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从语法学史的角度,分期对现代汉语方位词的立类过程做梳理,可以看到前人和时贤对待方位词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表达角度看,现代汉语方位词“上”、“下”的基本意义是表示位置。根据空间参照物出现与否,“上”、“下”可分为表示显性位置和隐性位置两种。由于参照物形状及主观视点的差异,“上”、“下”在表示位置时的意义有很大的区剐。对这些意义差剐的分析可以使我们对“上”、“下”这对高频方位词有更深的理解,同时也为进一步探讨这对词的其他意义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方位词的语义和功能丰富多变。方位词是汉语研究的重点,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选取“上”和“下”这一组常用方位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认知语义的角度入手,结合意象图式、概念隐喻等理论,对“上、下”基本义、隐喻义的演变及隐现的不对称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隐喻并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文章通过对比汉语与英语中相应的空间方位词“上、下”,对其隐喻拓展意义进行探讨,从而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了解给他们带来困惑的非方位意义的方位词多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除了一般的汉语语法学的著作和现代汉语教材用专章或专节来解释方位词外,还有一些论文从方位词与处所词的区分、个体方位词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方位词的性质、范围、语法功能、使用状况等方面对现代汉语方位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像似性或者任意性和理据性的争论由来已久,直到目前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从语言符号的微观角度入手,以构成人类概念系统的基本方位词为例,对英汉语料进行考察和对比分析,从而提出像似性虽然普遍,但归根结底只是任意性的补充。另外,语言符号的性质不能一概而论,语言符号的性质会因为语言的差异而存在不同。  相似文献   

9.
10.
徐建玲 《考试周刊》2011,(75):125-126
在日常生活中,方位词"上"、"下"被广泛运用,但因为用法简单,一直得不到研究者的重视。在日语中,"上"、"下"也被广泛运用。本文从日本现在最具有权威性的《俗信故事ことわざ大辞典》中选出了部分包含"上"、"下"的谚语,着重从它们的语法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意象图式等理论对哲学中的时间和空间概念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方位词上、下为例,运用隐喻,意象图式等理论来说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动词"上"、"下"是从空间域隐喻而来的,该文拟从"上"、"下"表示的方位关系中提取主导词义发展的核心语义特征,考察动词"上"、"下"的语义引申过程,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心理、客观现实等影响因素,对动词"上"、"下"的不对称现象分类并作出一个较为系统、合理的认知解释。  相似文献   

13.
14.
鲁迅的作品常读常新,《大师名作坊(鲁迅卷).在酒楼上、伤逝、阿金》导读体现了作者对鲁迅的文笔与眼光的观注,汇集了极富新义的论述,将鲁迅及其创作置于特定的“空间”与“时间”来阅读与考察其中不乏极富启迪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语料分析为基础,在BCC语料库中筛选出样本,对与“上”“下”搭配的处所宾语进行分类与量化,发现“上+N处所”与“下+N处所”结构在数量上存在不对称性,前者的使用范围大于后者。从分析“上/下”与处所宾语搭配时的义项出发,运用认知语言学相关理论,结合历史因素,探讨了“上厕所”与“下厨房”说法的来源及其理据,发现“上厕所”表“排泄”义及“下厨房”表“准备食物”义均与转喻有关,结合历史角度的考察,发现前者还受避忌求雅的心理因素影响,后者则与尊卑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连词“而”最早见于西周后期的文献中。其组合分布只有VP组合一种,而且多为单句内的连动结构。其语义关系也只有表示时间先后的承接关系一种。春秋前期出现了AP组合、NP组合、“S而P”组合、“S之P”组合和疑代组合等,但主要见于口语的《国风》和《小雅》中。进入战国前期,连词“而”的各种组合已基本具备,其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也呈现复杂多样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在教学意义上影响比较广泛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其核心的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如何适切、有效地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本文从物理学的认知、物理思想方法、物理文化三个方面做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取一种可变形土孔径分布函数(PSDF)的间接估测方法,用传统土-水特征曲线(w-SWCC)函数和收缩曲线(SC)函数作为初始输入函数.w-SWCC曲线函数给出在不同土吸力条件下土体中的水分含量,SC曲线阐释了在不同含水量土样的孔隙比.选取w-SWCC曲线中的10个点作为初始状态,转换计算得到10个以饱和度和土吸力表征的土-水特征曲线组(S-SWCC).基于毛细定律,将土-水特征曲线组转换得到孔径分布函数组,每一个PSDF曲线都对应着不同的孔隙比.从该理论计算模型发现:可变形土在干燥过程中PSDF曲线可能会由双峰型转向单峰型转变.选取Chataignier黏土作为该理论计算模型的验证对象,与压汞孔试验(MIP)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较为相符.同时分析了该理论计算模型结果与MIP实验结果在孔径数值的分布间隔和孔径密度峰值之间存在一定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于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讲,其教学重点不在仅限于学生政治知识和做题技能的掌握,而是更多地放在对于学生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学习以及分析能力的培养上。本文从情感激活教学方法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开展情感激活教学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从现代汉语名词加数量词的角度,分析名词在进入句子层面以后所表达的指称信息变化,认为汉语的名词在个指亭物方面,有一类总不能以光杆形式存在,而必加数量信息词语的名词,它们总是专门表达对事物的个体指称.这种指称形式的出现,形成了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普通名词的一个新类别“个体化事物”名词,它们总表示“个体化”的事物意义,总指称个体化的事物.这样在名词内部,形成了对事物指称的三种分工;这种分工,形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三大范畴:普通名词、类别义名词、个体化事物名词.其中类别义名词与个体化事物名词构成了现代汉语名词的一对对立的语义语法范畴,而普通名词居于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