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这一科学论断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回顾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最后二十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变革证明,如果没有高新科技的应用,就不可能有广播电视事业今日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是发展广播电视事业的强大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这一科学论断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刚刚过去的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变革证明,如果没有高新科技的应用,就不可能有广播电视事业今日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科技进步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近年来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广播电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研究科技进步的发展对广播电视事业的影响,以便及早决定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对月8日至9日,本刊编辑部和云南省广播电视学会联合在昆明市举办了"高新技术与跨世纪广播电视的发展研讨会",来自全国广播电视系统的30多位代表参力。了会议。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会长何栋材、北大方正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邹维分别作了题为《广播电视新技术的应用》和《数字经济时代的广播电视》的学术报告。中国广播电视…  相似文献   

4.
<正>个人简介:马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原高级工程师,曾组建了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网管工程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研究课题"国家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运营管理系统";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十余项广播发射台、电视调频发射台和电视插转台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工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组织并直接参与了"国家有线广播电视专用网总体方案"编制;获广电总局科技创新二等奖。2000年度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有  相似文献   

5.
专稿声屏视点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理论———…………………一论广播电视理论创新廖望劭1-1实践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二论广播电视理论创新廖望劭2-1创新重在发现———………三论广播电视理论创新廖望劭3-1创新理论必须创新学风———…………………四论广播电视理论创新廖望劭4-1…………………………………欢呼“广播发展年”廖望劭5-1政府信息公开与传媒社会责任———……………“非典”事件引发的思考(一)廖望劭6-1政府信息公开与传媒社会责任———“非典”引发的思考(二)…………………廖望劭7-1………………………  相似文献   

6.
《视听界》2001,(6)
特稿合着时代的节拍与时代同步前进—纪念常州电视台成立二卜五周年常州电视台/1一14开拓进取求发展实干兴业创一流—“全国广一播电彤电视先进集体”武进市广播电视局/2一4开创广播电视外宣_〔作新局而韩文/3一4继承创新发展—第二届江苏广播电现“卜大名专栏”《农村节目》儿点创办体会郭成涛/3一5记者看社会一洲第点届江苏广播电视“一击大名专栏叹每日观察淤一些探素吴坚苏祝平/3一7大容锹生活化独家意识—第二届江苏广播电视卜大优秀专栏叹长青金钥匙》主持休会柳笛/3一9兴奋点谈话节目的关键—第二届江苏广播电视“卜大名专栏’《地球…  相似文献   

7.
一、充分认识有线电视数字化的重要性数字化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是广播电视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广电总局的强力推动下,各省广播电视数字化尤其是有线电视数字化进程大大加快。数字化已经成为拓展广播电视服务领域,推动广播电视产业做强、做大的主要源动力,有线电视数字化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省高度重视广播电视数字化工作,几年来,始终把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实施作为全省广播电视的重点工作抓。同时各单位在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用新思路、新方式、新机制,建立新模式,抓紧落实各项工作。1、制定…  相似文献   

8.
金顺萍 《视听界》2012,(5):107-108
在2011年度江苏省优秀广播电视作品评选中,吴江广播电视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有9件作品获省政府奖,其中一等奖3件,特别奖1件,在苏州五县市中,吴江获一等奖数量最多。吴江广播电视创优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是这几年重机制、重学习、重策划、重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在整个广播电视制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制度创新的原则是公平和效率,其中公平是前提,没有公平也很难有效率.法律的精神就是追求公平、公正.从这一意义上说,广播电视法律制度创新是广播电视制度创新的灵魂.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紧迫性首先基于加强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和意识形态的载体,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来源于具有创新力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而具有创新力的广播电视专业人才则来自于广播电视创新教育.浙江传媒学院在长期的培养和造就广播电视传媒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相应的创新人才创新教育培养的体系.  相似文献   

11.
广播电视是人们熟知的传统媒体,在我国媒体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广播电视在信息传递、文化传媒方面为我国媒体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新媒体迅速崛起,电视广播产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是否需要转变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发展等诸多问题是广播电视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将针对广播电视传统媒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发展经营模式进行研究,旨在能够全面提高我国广播电视的综合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2.
10年前 ,北京广播学院主持编纂了我国第一部广播电视专业辞典———《广播电视简明辞典》。 1 0年后 ,北京广播学院将该书加以增订 ,更名为《广播电视辞典》 ,再次贡献给广大广播电视工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新版《广播电视辞典》是北京广播学院、中央人民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众多教授、专家、学者通力合作的结晶 ,它收入 1 8个部类的 2 80 0余条广播电视专业条目及相关条目 ,总字数达 96万字以上 ,比原《广播电视简明辞典》增加了 1 / 3篇幅。该辞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 90年代以来中外广播电视事业的新发展、新变化 ,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一、对广播电视传媒资本运作的基本判断1.广播电视传媒产业还没有真正“热”起来。首先,最新的数据资料表明,目前我国整个广播电视传媒市场的规模从理论上说超过1000亿元,而事实上,我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今年所实际拥有的市场“盘子”仅仅在约800亿,至少还有近1/3的增量空间没有  相似文献   

14.
《视听界》2000,(2)
1999年,江苏省广播电视厅党组以提高节目质量为目标,大办推进精品工程,努力将更多的精品节目奉献给广大听众观众,取得了可喜的收获。一、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1.不断发现听众观众新的需要;2.发挥广播影视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栏目特色、频道特色;3.在全国率先开展全省广播电视十大名专栏、十大优秀专栏评选活动,加倍重视标志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视听纵横》2002,(5):1-1
当前,贯彻江泽民总书记“5&;#183;31”讲话,加快发展浙江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是摆在我省广播电视工作者面蓟的一项重大任务。加快发展浙江广播电视传媒产业,关键在哪里?马雨农《创新体制,加快发展浙江广电传媒产业》一文认为,关键在于体制的创新。文章对此分三个层次进行了论述:一是要实行政事政企分开、管办分离的体制创新,二是要推进集团化的体制创新,三是要实行集团内部的结构调整“化学反应”、体制创新。这些观点是对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成立八个多月来实践经验的一次理性升华。  相似文献   

16.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的是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因素,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超前发展,对于娱乐生活也有急切的渴求,传统的广播电视艺术形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所以对于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显得尤为关键.因此,从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重要意义、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探讨创新思维的本质地位、作用和影响,以及从三个方面及关注生活、找准定位和直觉与灵感的结合树立编辑的随时性,以求达到在广播电视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广播电视局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为适应上海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加速上海市广播电视事业建设,促进广播电视科技进步、上海市广播电视局于1994年10月13日召开首届广播电视科技工作会议并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这次科技工作会议以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  相似文献   

18.
现代视听     
《现代视听》2012,(9):81
《现代视听》(CN37-1330/G4)是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新闻传播理论刊物,是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期刊之一,也是广播电视从业人员了解和掌握媒体发展变化的重要途径。2012年,我们欢迎您继续向我刊投稿。为使稿件范围相对集中,我们将优先采用下列稿件:1、传播理论、新闻理论研究2、广播电视特性研究、广播电视发展趋势研究3、新媒体研究及与广播电视关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新媒体时代下,广播电视节目编辑需要进行积极创新,这样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节目。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必要性,其次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的方式及技术,旨在为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编辑创新提供参考思路,以此来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编辑质量和效率,进而推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全媒体"框架下,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如何整合多媒介和全媒体资源,利用媒介联动和媒介互补的优势,为不同受众群体提供多种需求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是其进一步拓展生存空间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作者所在的盐城广播电视台实践为例,从建立全媒体受众调查平台,全力服务广播电视品牌创新和维护;开展全媒体创意活动,促进内容推陈出新;依托全媒体发布载体,推进品牌影响力提升等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全媒体"在广播电视内容和品牌建设中的运用,为传统媒体的创新与进步提供了实践性强的借鉴经验。由此提出,作为提供精神产品的广播电视媒体,创新是永远的话题和永恒的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