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鸟的天堂》一直是浙教版十二册中的内容,而人教版却选入第七册,那么,面对四年级的学生,如何引导他们领悟巴金先生对"鸟的天堂"的那种赞誉之情呢?  相似文献   

2.
书韵、乐语、童音……老师与孩子们歌唱画眉鸟的歌声充盈着课堂。李秀荣老师在《鸟的天堂》公开课上,依据学情,大胆取舍,另辟蹊径,精心引导学生的每一个问题,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得以迸发,整个课堂充满课改带来的新气息,授者和受者一起欢悦,一起成长。师:(绘声绘色地范读)“  相似文献   

3.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所闻所感.其中“一株又大又茂盛的榕树”是作者所见之一,课文7、8两个自然段做了直接描述.教学中,如何使语言文字显“形”,让学生读“活”这棵又大又茂盛的榕树呢?运用多种感官,效果显著.请看下面的课堂教学记录.  相似文献   

4.
“天堂”一词在书中比喻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大榕树确实具有这样的特点。巴金笔下对大榕树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渲染,从远写到近,从整体到局部,请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土都有一个新的生伞在颤动。”作者并深情地赞美:“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可见,大榕树自身作为鸟的天堂的条件已具备。但众多的鸟儿要在这里栖息繁衍,成为“天堂”,仅有树还远远不够。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作者似乎是不经意地在第  相似文献   

5.
教材说明《麻雀》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中的经典篇目,全篇300余字,虽简约却不失细腻精致。小说通过叙述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从窝里掉下来的雏儿的故事,颂扬了动物界的真情,虽然主要角色是动物,却能强烈激起人类对世间真情的思索。教学片断一、教师范读,打开课文情景之门师:刚才我们反复朗读了课文,现在大家回顾一下,这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哪几个动物之间的故事。(学生一一回顾,教师依次在黑板上贴出“猎狗”、“老麻雀”、“小麻雀”的图片)师:这三个角色在故事中是什么样的表现?现在我们做个游戏,老…  相似文献   

6.
7.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散文名篇,描写动静相衬、质朴优美是它的突出特点。课后作业第1题是教学的重点。这一题既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内容,又反映了文章的写作特色,更紧扣了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注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8.
课文以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情景为重点,运用了动静对比的手法,给人以鲜明的印象.设计这个板书,正中为了突出课文内容的重点,和写作方法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0.
[教学片断](在学生初读古诗,并理解古诗前两句大意之后)师:同学们,你们心中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的?(学生想象、思考,与同桌交流)  相似文献   

11.
12.
13.
【案例描述】《鸟的天堂》第三段群鸟纷飞场面的教学 一次公开课上,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杜向阳老师在教学《鸟的天堂》(人教版课标本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段时,一学生冷不丁地问:“鸟儿通常都是展出暮归,天亮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怎么会看到课文中所描绘的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了起来,学生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4.
师:默读第5自然段,找一找:刚脱壳的蝉发生了怎样的奇迹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的语文课堂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课堂,它总是在动态中生成。面对这些生成性的教学资源,我们要及时捕捉,让它成为教学的契机。下面就《军礼》一课的教学谈一谈在这方面的体会。案例:我在《军礼》一课的教学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哪些地方写得感人?你感受到什么?”同学们纷纷作答:感受到哨兵的忠于职守,司令员的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其中一生答道“:哨兵看到司令员走过来,一下子涨红了脸。虽然他感到害怕,但仍没放司令员的女儿进去。可见他忠于职守。”我一听,有点不对劲,追问道:“这儿描写哨兵涨红了脸,是心里害怕吗?请同学们读…  相似文献   

16.
师: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诗句,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生1:我最喜欢“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这几句写出了木兰恢复女儿装的娇媚情态,使木兰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学生(主要是男生)喜欢在课本的插图上面涂涂画画。如果碰到人物肖像画,他们就更来劲了,往往会给这些画上的人物添上眼镜、胡须等,让人看了哭笑不得。大多老师在发现这种现象时都是批评教育一番了事,无非是说些要学生尊敬伟人、爱惜课本之类的话。而笔者以为,对学生的这种"涂鸦"行为,教师除了必要的批评教育外,还可以进行恰到好处的引导,有时这种引导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江雪》一课的教学中,我见到同一问题的两个不同的处理方式。(一)师:同学们,这首诗咱们学完了,学得很好,老师想问: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我有个问题。这位爷爷为什么那么冷的天还要到江中钓鱼?生2:我想是因为那老爷爷家里穷,没什么吃的了。生3:可能那老爷爷钓了鱼是要去卖的。师:有些道理,你明白了吗?生1:哦!(恍然大悟状)生2:老师,江面结着冰,不可能钓鱼的。师:是吗?有不同看法吗?生1:那有什么,可将冰凿破呀!生2:有时天冷,河面不一定会结冰的。师:哦!是这样,你明白了吗?生:嗯。(二)师:学了这首诗,还有不懂的问题吗?生1:老师,那…  相似文献   

19.
师:《将相和》一文中,通过“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三个小故事,在我们面前塑造了蔺相如、廉颇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骨肉丰满、性格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哪位人物,并请你谈谈喜欢他的理由。(在我的思想准备中,为学生提供了两个答案———蔺相如、廉颇。可是学生的答案却让我始料未及……)生A:我喜欢蔺相如,他在文中的三个故事中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能顾全大局的精神让我钦佩。生B:我喜欢廉颇。他在沙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立下显赫战功;虽然他一开始居功自傲,处处为…  相似文献   

20.
朱自清先生的《春》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此文曾给众多的教师提供了大显身手、一展教技的用武之地。在新课标的指挥下,《春》怎样才能教出新的亮点,怎样才能体现新课标精神,着实让人费神。笔者斗胆尝试,将讲台让给学生,将课堂变成生生互动的舞台,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将部分环节展示如下:片断(一):师:在人们的急切的期盼中,上天派来了四位春的使者悄临我们课堂。大家瞧,他们来了!(甲、乙、丙、丁分别头戴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饰帽相继上台)甲:(躲在讲桌下,慢慢伸出双手,作小草钻出土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